让健康教育在学校“动起来”

回复 星标
更多
让健康教育在学校“动起来”
»

1770508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原党委书记杨桦

1770508

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306医院原副院长牛忠英
»
“数说”中小学生健康

12月14日,在人民报教育周刊和健康周刊联合主办、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支持的“健康中国战略与健康教育进课堂”沙龙上,嘉宾们分享的一组数据,引发与会人员关注。

数据一:目前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2016年为11.58%,尽管在稳步提升,但距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达到20%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2015年我们在全国六个省六个城市开展了针对小学生卫生行为习惯的调查显示,小学生饭前洗手率为63.36%,如厕后洗手率为73.57%,早晚刷牙率为77.92%,而这还是在城市。这说明我们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远。

———国家卫计委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党委书记李长宁

数据二:2016年到2017我们针对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开展调研,结果显示,中小学学生的不良视力总体比例达到了56.5%,小学达到了45.56%,初中79.02%,高中90.03%。中小学总体肥胖率为14.46%,营养不良率达到20.88%。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成人性的慢性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在小学生身上已经开始出现。很多中小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比如自闭、焦虑、暴躁,在新生群体中班班都有个案。

——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校长马骏

»
健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学生出现如此严重的健康问题,究其原因,一是缺乏科学的健康常识和生活常识,二是缺少运动,睡眠时间不足,饮食习惯不规律。”马骏分析。

沙龙上,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原副院长范利分享了一则身边的故事,她的小孙子从美国回来后,急救意识明显增强,有一次,她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睡着了,没想到,孙子以为她昏迷了,赶紧拨打了急救电话。“中国学校很少有这样的急救教育。”范利的话,道出了我国公众健康意识的欠缺,也说明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匮乏。

在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306医院原副院长牛忠英看来,健康中国战略是一个国家层面的战略,看起来高大上,实际上离老百姓很近。“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健康教育都要作为一门课程,要有专门的老师来教。”

牛忠英列举了一串数字佐证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国家卫计委今年发布的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居民口腔健康素养水平逐渐提高。其中,居民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0.1%,84.9%的人对口腔保健持积极态度;儿童龋病流行处于低水平。与10年前相比,居民口腔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行为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近些年来,虽然儿童吃甜食的机会逐渐增多,但牙齿的发病率并没有呈现井喷式爆发状态,这得益于家长对儿童口腔健康关注度的提升。小时候养成的习惯,终身受用。”牛忠英和爱人都是口腔医生,她从儿子6个月长牙开始,就给他养成了刷牙的好习惯,如今儿子30多岁了,没有出现牙病困扰。“这得益于牙齿的早期预防,如今我有孙子了,也是如此。”

牛忠英每次到社区进行科普讲座时,都会向居民普及这样一个理念:“每天吃完饭后要像刷锅、刷碗一样刷牙,养成好的习惯。”在牛忠英看来,养成一个好的健康习惯,要从小抓起,不仅能提高健康素养,更能提高一个人的整体素养。

»
健康从体育锻炼开始

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原党委书记杨桦看来,要提高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不仅要从小向其普及健康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从小进行体育锻炼。杨桦列举了一串数字,“西班牙运动医学协会主席说过,一个人14岁以前不进行适当的锻炼,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如果这个阶段只有智育,没有体育,一个青年的潜力只能开发50%。现在很多成年人走路动作不协调,灵活性、敏感性欠缺,证明在14岁以前没有受到良好的运动训练和运动教育。”杨桦说。

近年来,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国民健康。美国实施了全国健康管理计划,日本开展了国民健康增进运动。“日本的中小学生包括幼儿园的孩子,大冬天小女孩只穿一条小短裙,小男孩只穿一条小短裤,依然活蹦乱跳。我们的小孩一脱衣服就感冒,这个民族今后怎么得了。”作为第十一、十二届两届全国政协委员,杨桦连续10年撰写提案,呼吁加强青少年的体魄强健。

世界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每个人每天只运动15分钟,可降低总死亡率14%、癌症死亡率10%、心血管疾病死亡率20%,延长寿命至少三年。运动对心理健康同样具有促进作用,在杨桦看来,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同时具有完善身体、发展身体,修炼人生、健康心灵、健全人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若干功能。

沙龙上,杨桦呼吁,务必把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制定详实的、符合实际情况、操作性强的“青少年体育运动与体质健康促进计划”,并作为中长期发展计划持之以恒地推进落实;改革学校教育制度,修改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改革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进一步加大体育课的比重,确保学生每天一节体育课,从而使“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国家政策落到实处。

“否则再过五年、十年,我们坐在这里讨论这个命题,仍然改变不了现状。”杨桦说。

»
健康教育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合力开展

在实践层面,从教育部到学校已经开展了一些健康教育的探索。北京实验学校校长曾军良提出了系统的“魅力教育”计划———让每一位教师参加一项艺体活动,给每一位教师每年体检,保证老师健康;每个孩子都有一名导师,帮助其培养一门体育特长;在家长会上强调学生不需要参加任何校外的学科辅导班。在曾军良看来,健康教育需要组织保障。在他们学校,专门设置了一个二级机构——体育与健康教务中心。

马骏介绍,学校以项目研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能力。例如,学校利用VR技术沉浸式、体验式教学让二年级学生了解眼睛、鼻子、嘴等感觉器官在身体中的位置和功能等等,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器官的科学原理,促使学生形成保护视力的好习惯。

北京市丰台区西罗园学校的学生来源主要是大红门地区的外来打工人员子女,由于受家庭影响,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健康习惯。副校长毕嘉鑫介绍,2014年,学校对入学新生做了一项体质调研,当时45%的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此后学校加强对学生的体质健康干预,每天带领学生开展晨跑等体育运动,在2015年丰台区体质健康监测测试赛中,合格率提高到82.16%,2016年合格率达到了95.83%。“通过加强晨跑的体育锻炼,孩子们的体质得到了很大提高。”毕嘉鑫介绍。

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体育和健康教育科科长陈文远介绍,海淀区对小学五年级和中学八年级开展动态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并在对监测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向学校和学生家长出具孩子的体质健康报告单。

然而,加强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仅靠学校一己之力很难实施,必须依靠家长等多方力量共同推进。

在马骏看来,家长是孩子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做好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家庭和学校教育要从目标到内容高度统一,相互配合。“比如我们学校成立了小胖墩减肥俱乐部,每天早晨老师七点到学校,帮助小胖墩锻炼,如果家长说我们起不来,或者早晨锻炼完了,晚上什么都吃,根本保障不了孩子健康。”

在北京市政协委员、门头沟体育学校总教练马士龙建议,每个学校针对每个学生有一套针对性的训练方法。但仅靠学校远远不够,还需要让家庭、社会督促青少年锻炼,提高健康素养。

853397392017-12-20 23:37:57更新过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