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爱香的“绣艺梦”

回复 星标
更多
傅爱香的“绣艺梦”
»

495387

傅爱香正在绣架前专心刺绣。

一枚绣花针、一块夏布、上千条五颜六色的绣线,构成了《富贵花开》《烟雨江南》等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案,她用这千丝万缕纵横交错的细线,绣出梦中的蓝图,绣出美好的人生。她就是江西赣锦绣艺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傅爱香。

走进傅爱香的绣坊,不大的墙壁上挂满了各种精美的夏布绣,古典的、现代的,山水风情、人物花鸟,应有尽有。只见她那双精巧的双手,飞针走线,熟练穿梭,正在编织着她的“锦绣梦”。傅爱香指着绣架后面的一副绣品说:“这幅作品叫《烟雨江南》,内径40×60cm,用了30多种颜色,绣了一个月。它选材于新余发布上的摄影作品,荣获2017年中国深圳文化博览会银奖。”说到绣坊的每一幅绣品,傅爱香都能如数家珍地娓娓道来。

生来当结针黹缘

今年45岁的傅爱香有着十多年的绣龄,由于常年刺绣,她的手上留下了绣娘特有的痕迹, 这些痕迹见证了她人生的转变。

从蹒跚学步起就耳濡目染祖辈们飞针走线,到幼时用稚嫩的手指捏起第一根绣针,直至成人后绣出一幅幅精美的获奖佳作,夏布绣的一针一线贯穿了傅爱香的人生历程。刺绣之于傅爱香,用“热爱”一词已不足以形容她的感情,可以说,她几乎是用全身心在痴爱,并为之付出。正是凭借着这股子“痴”劲,傅爱香在刺绣的艺术殿堂里展跨越了一个又一个高峰,成长为一代名家。

495387

刺绣早已成为傅爱香生命中的一部分。

从小,傅爱香就喜欢女红,但凡看到姐姐们做舞针弄线的活,她都站在一旁看。“以前会学着绣一些小物件,那时候只是爱好。长大成人之后并没有做刺绣方面的事情,在企业里做管理。”傅爱香说,2006年,在高安的工厂里做副总的她考虑到孩子成长,选择回新余创业。第一次见到夏布绣时,她便爱上了这种独特的绣法,“第一次见到觉得夏布绣很亲切,我很喜欢。我觉得夏布绣应该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然而,令她没想到的是,创业路是如此艰辛。“辞职去创业?”在国企上班的丈夫首先提出质疑,并持反对意见。但傅爱香“固执”地认为,喜欢就好好做。为了能有一席之地,她租了个小店面,但“一穷二白”的傅爱香连当时一年2.3万元的租金都拿不出来。“我当时只有3000块钱,剩下的两万是从亲戚那里借的。”傅爱香说。

横空出世技惊人

开店之前,傅爱香因投资不慎导致血本无归。“有人创业是从零开始,而我这个时候再创业是从负数开始的。”刚开店时,很长一段时间傅爱香的绣坊都入不敷出。提起那段日子,她仍记忆犹新:“盘下店面后,面临的就是生存问题,绣坊里经常是有上顿没下顿,日子很难过。”

一幅幅精美的绣品背后是她熬坏了的双眼。傅爱香得空便趴在绣架旁做刺绣,为了刺绣她可谓呕心沥血不辞辛苦。“不累就干,干累了就躺下歇歇。”为此,她经常没日没夜,头晕脑胀恶心是常有的事儿。

一开始,绣了拆,拆了绣,翻来覆去总是不满意,傅爱香真的是为伊消得人憔悴了。有时候,她甚至觉得自己很笨,别人一个小时就学会了,她要3个小时才能搞定。这些年,她不仅精修技艺,还多次到清华大学、湖南美大等高校进修,亲临现场听取湘绣泰斗——79岁高龄的亚太大师刘爱云授课,拜访苏绣刺绣皇后姚建萍,得到她的亲自指导……

“没有5年苦练是绣不出来好作品的。”在傅爱香看来,夏布绣,不仅仅是一件作品,它有生命,而且能表达喜怒哀乐。她说,“做刺绣时,我会保持心情舒畅平静,这样绣出来的作品才会美丽,如果心情不好,内心受波动,绣出来的东西明显不漂亮。”

慢慢地,这个一开始“倒贴”的绣坊有了收益,营业额有所提升,傅爱香先后传授了4位夏布绣徒弟。那小小的方格布是傅爱香事业的舞台,任她发挥,任她创造。现在,她本人已是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文化产业促进会理事、江西省首届原创工艺美术大师,其作品《荚蝶园》获中国大连精品博览会“银奖”,《白茶花》获莆田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竹石红叶双禽园》获江西精品博览会“金奖”,《烟雨江南》获中国深圳文博会“银奖”,《清逸山林园》获中国深圳文化博览会“铜奖”,《硕果累累》获中国深圳“金凤凰”奖铜奖……

艺无止境犹着鞭

如今的傅爱香,技艺炉火纯青,“绣花能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各种“大师”“名家”的荣誉纷至沓来,但光环之下的她,依然是那个质朴如初、凭借本能去痴爱刺绣的小家碧玉的绣娘。

“我现在已经把夏布绣融入了我的生活。”傅爱香感叹道,“夏布绣就好像我的人生,一针一线、脚踏实地,经过漫长雕绣苦尽甘来,才懂得倍加珍惜。”

为了配合央视综艺七夕特别节目《天下有情人》录制,傅爱香和绣坊里的3个绣娘承担了47只喜鹊的绣制任务。时间紧,任务重,4个绣娘每晚加班到凌晨3点,饿了坐在绣架旁吃口饭,困了赶紧揉揉眼,终于如约完成了喜鹊绣制。“苏绣大师梁雪芳的妈妈今年80岁高龄了,但她每天还坚持绣6个小时,这种精神很令人感动,她就是我的榜样。”傅爱香说,刺绣早已是她生命中的一部分,梦想就是更多的人传承夏布绣,“我一直相信,越努力越幸运。”

在北湖路上的绣坊里,傅爱香每天都带领着绣娘在精耕细作。她不仅手把手地示范,更要求绣娘们用心观察、揣摩。如同眼睛里容不得沙子一样,她无法忍受自己绣坊里出去的绣品有一点瑕疵。“宁可不赚钱,也不砸牌子。”在傅爱香心里,从她的绣坊出去的刺绣不是商品,而是作品,代表着新余。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朴实的傅爱香没有和记者说过这样书生豪气的话,但这分明是她在刺绣的艺术殿堂里孜孜以求不断前行的真实心声和写照。

编者注:傅爱香是江西省创造学会非遗创新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