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高能预警360报告显示:手机诈骗85后最易中招

回复 星标
更多
双11高能预警360报告显示:手机诈骗85后最易中招
NO.1

日前,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发布《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在与日俱增的网络诈骗案件中,受害者年龄较为集中,2015年第三季度,手机用户报案人中集中在15岁至29岁的年龄段,其中27岁受害者最多,也就是说85后最危险。“双11”临近,退款诈骗、网购诈骗、预付诈骗等又将卷土重来,85后们需警惕。

288443

图1:360报告统计网络诈骗人均损失

《报告》显示,2015年第三季度,猎网平台(由北京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中心保卫总队与360联合发起成立)共收到手机用户举报网络诈骗案件3091例,涉案总金额高达1311.4万元,人均损失约为4244元。

而从受害者年龄分布来看,最小的受害者仅为10岁,最大的手机诈骗受害者竟有74岁高龄,年龄差距之大,可见网络诈骗分布广,波及各个年龄层面,难以防范。同时,在这些受害者中,15岁至29岁人数最多,占第三季度报案总量的70.6%,在这其中峰值为27岁,受害者约有225人。

288443

图2:手机诈骗受害者年龄分布

360手机安全专家指出,如今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对于85后的年轻人来说接受程度更广。同时,这个年龄阶段的人们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和消费水平,同时也是移动互联网消费的主流人群。基数大导致他们遭受风险的概率也相对较大。

此外,《报告》还统计出,在3091份不同类型的手机诈骗人均损失排名中,金融理财和冒充亲友出事诈骗导致的人均损失最大,分别为8684元和5697元。犯罪分子针对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主流人群特点进行了设计,85后们往往有一定的积蓄,正值“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诸如金融理财、亲友出事的诈骗信息对85后人群最为奏效。

如今,“双11”购物狂欢节即将来临,手机购物狂欢也成为了人们的主要方式。去年“双11”当天,360手机卫士共为全国用户拦截钓鱼网站攻击1.97亿次,此时也正是退款诈骗、冒充客服诈骗、扫码诈骗、代购预付款诈骗的“良机”。如不多加防备,恐怕届时遭遇网络诈骗人均损失数额将直线上升。

为此,360手机安全专家提示,使用手机上网浏览时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信息,如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手机号等不要随意透露;收到陌生短信和来电时,不要轻信;对于短信中的不明链接和网页中安全性未知的二维码不随意点击查看。同时,可使用360手机卫士拦截陌生短信和电话,识别网址链接及二维码的安全性。开通360手机卫士手机先赔险,即使不幸遭遇诈骗,也可获得单笔最高6000元,全年最高10万元的赔付。

此帖已被锁定,无法回复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