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的传承与收藏

回复 星标
更多

剪纸的传承与收藏

326662

我的父亲王子淦毕生致力于剪纸艺术的创作和研究。进展的刀功出神入化,凡是观摩过他剪纸表演的人,无不击节叹赏。父亲成功地将南方剪纸和北方剪纸的长处糅合起来,吸收和融合其他艺术的合理元素,在构图和造型、线条和块面等方面作了悉心研究。形成了传统和创新高度统一,明快清新流畅生动,装饰性极强的艺术风格。他的剪纸艺术曾经受到沙孟海、王个移、唐云、谢稚柳、程十发、黄幼吾、沈柔坚、钱君匋、万籁鸣等画坛大师的好评,“神剪”美名传遍海内外。父亲专业剪纸六十余年,成为上海海派艺术的标识之一,在剪纸界独领风骚。直至今天,王子淦海派剪纸艺术流派的独特风格仍然光彩夺目。

出于对父亲剪纸艺术的崇拜,我拿起剪刀走上了传承之路。几十年来,我几乎把全部的业余时间投入于剪纸艺术的实践和探索,痴迷至今而不能自拔。我深深地体会到,传承之路的艰辛、刻苦、寂寞、孤独,非有持之以恒的意志力是难以坚持的。既然是“传承”,就要把路走正。所以,我从一开始就踏踏实实的忠实于父亲的艺术风格。要把这种风格学到手,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必须要对传统深刻理解,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建立创新意识。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条路我终于走过来了。我去过全国许多地方剪纸表演,发现王子淦剪纸艺术的风格到处受到欢迎,因此大大地增强了我的信心,这条传承之路我会锲而不舍的走下去。

326662

326662

▲红灯记(王子淦剪纸)

▲梅兰竹菊拖鞋花样(王子淦剪纸)

剪纸艺术是中国民间文化园地中的奇葩,流传千年以后理应在今天进一步发扬光大。但是,当前上海剪纸界的状况却无法使人乐观。虽然搞剪纸的人很多,但十之八九都是绘画式剪纸。这种绘画式剪纸缺乏剪刀(或刻刀)的精湛技艺,丢弃了剪纸艺术的语言和个性。这种名之曰“创新”的绘画式剪纸,把别的艺术门类(比如:版画、工笔画、重彩画、连环画、摄影等等)的表现形式改头换面生搬硬套到剪纸作品中,依样画葫芦的仿制。图省力走捷径,这些“剪纸艺术家”阉割了剪纸艺术的灵魂。他的为了掩盖自己对艺术规律的无知,往往自诩为“海派”“创新”,其实是自欺欺人,与剪纸艺术的真谛相去甚远矣!我手头有一本1962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剪纸研究》一书,作者沈之瑜是当时上海历史博物馆馆长。他在书中明确指出“我们不能要求剪纸‘向绘画看齐’,要求它去担负起它所不能胜任的表现任务而走‘剪纸绘画化’的道路。只有艺术家掌握了剪纸的特点,发挥了剪纸的特长,把作品的主题放在剪纸艺术所特定的表现形式,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和谐之后,它才能在艺术百花园里取得一席不能为别种姊妹艺术所代替的不可缺少的位置。”半个世纪前,沈之瑜先生已经看到了剪纸绘画化的问题,他当然不知道当今绘画式剪纸已成泛滥之势。正因为如此,沈之瑜先生的话对今天的剪纸艺术界存在着方向性的指导意义。

326662

326662

▲黄鹂翠柳(王子淦剪纸)

▲寿星捧桃(王子淦剪纸)

中国剪纸艺术在岁月漫长的艺术实践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成熟的刀功技艺,这是现代社会中真正值得保护和抢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些搞文化管理的人,不深入调查研究,以为一张纸上只要弄出有孔洞组成的图案即是剪纸艺术,这种认识太过浅薄。有的人甚至提出:剪纸要向版画靠拢。其糊涂与荒谬更是令人匪夷所思。我非常赞成剪纸艺术家应当不遗余力地创新,但是,绝不能以丧失剪纸艺术特色为代价。

中国传统的刻纸,刻工精妙入微,黑白疏密有间,构图精致细巧,主题突出分明,体现出卓越的工艺性和观赏性。万洪成老师从事刻纸专业六十余年,他的一些传统题材的刻纸作品就有这样的特色,还有浙江乐清等地的细刻剪纸,也具有这样的特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的孙平老师的现代刻纸作品,无论是构图或制作都表现出对传统的尊重,作品富有装饰美,大气秀气,刻工精到,非常耐看。他把创新与继承很好地融合了起来,属于当代剪纸艺术中的精品。可惜,这样的艺术家现在太少了。

326662

▲“剪出千姿百态”,谢稚柳为王子淦剪纸五十周年纪念展览题书

直接用剪刀剪纸,是中国剪纸艺术最悠久的传统。这种剪纸除了剪纸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还具有创作过程的审美价值。剪纸者不用画稿,左手持纸,右手握刀,纸随刀转,刀随意动,须臾之间即能剪出线条流畅,形象生动的作品。千百种图案蕴含于胸,走刀如飞,变化灵动,进退有度,游刃有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具备如此熟练的技艺必须经过长期的刻苦练功。刀功一旦练成,作品的艺术效果自然不同凡响,王子淦的剪纸艺术就是典范。

据我了解,许多人曾经跟我父亲学过剪纸,绝大部分人最后都放下了剪刀,他们耐不住长年累月的苦练基本功,都以急于求成的心态用绘画的方式来进行剪纸创作,而离剪纸的艺术构思越来越远。个别人充其量也能剪只小鸟或蝴蝶,但与真正的剪纸不能同日而语。什么叫剪纸的艺术构思?我简单谈谈体会。当我构思剪纸作品时,脑子中似乎有一把运动的剪刀在具象,线条花纹都是从这把虚拟的剪刀刀刃下自然流出来的。训练自己用这种方法构思作品,久而久之,脑海中图案的储存就越来越多,并且不断地变化,形成无穷的组合。同时不断地训练自己把脑子中的虚拟具象用剪刀剪成实物,这个训练过程就是练基本功。基本功越扎实,意念转化成实物的过程就越容易,剪出的线条也越流畅。再简单地讲,这个过程就是平常人们讲的:想到哪里就剪到哪里。意念的流动、情感的注入、智慧的灵动、刀法的熟练,形成合力,就能使剪纸作品充满生气和活力,你会扑面感受到剪纸的“味道”。

326662

326662

▲元宵节(王建中剪纸)

▲和和美美(王建中剪纸)

我这里要特地说明,反对绘画式剪纸,并不是讲剪纸一定不能画稿,画稿是大部分剪纸艺术工作者的主要创作环节。但是有前提,一定要画出剪纸的“味道”。剪纸就是剪纸,这是剪纸能自立于艺术之林的绝对条件。所以,绘画者创作剪纸,一定要去了解剪纸的艺术表现特征,才能创作出真正的剪纸作品。绘画式剪纸违背艺术规律,抛弃剪纸艺术的个性,东施效颦模仿其他艺术形式,这种毫无出息的行为最终会毁灭剪纸艺术。其实不论什么类型的绘画,都能进行改动,不需要很大的技巧就能使这幅绘画变成线条和块面的组合,然后用刻的方法复制,但是,这种“剪纸作品”的艺术语言是非剪纸的。要是这样,说句笑话,凡是能动动画笔和刻刀的人都能成为“剪纸艺术家”,事实上现在的有些“剪纸艺术家”也确实是这种状况。啼笑皆非的是,这样的“剪纸艺术家”同样在受到“保护和抢救”。绘画式剪纸鼓励艺术的投机行为,造成剪纸艺术界良莠不分、鱼目混珠的乱象,诚可悲也!

326662

326662

▲喜鹊春牛(王建中剪纸)

▲生肖:龙(王建中剪纸)

剪纸作为中国本土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在国内外拥有众多的爱好者和收藏者,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影响力。但是,其中大部分人毕竟对剪纸了解不深,往往容易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我之所以在本文中喋喋不休地对剪纸艺术的真伪进行分析辨别,目的是提醒广大的剪纸艺术爱好者和收藏者,要擦亮眼睛,使你的收藏品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审美的考验和价值的考验,以不辜负自己对艺术收藏的孜孜追求。

326662

▲山水(王建中剪纸)

最后,祝愿朋友们在剪纸艺术的欣赏和收藏中获得快乐!

王建中,江苏通州人,1951年生于上海。

同济大学高级工程师,获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上海市非物 质文化遗产——海派剪纸传承人荣誉称号。王建中剪纸艺术得之于家传,父亲是中国工艺美术特级大师、著名剪纸艺术家王子淦。王建中剪纸作品在全国展览中屡获金银奖,多次出国表演,受到中外观众一致好评。

王建中的著作有《王建中海派剪纸艺术》等。上海文联编撰的《神剪传人绽奇葩——王建中》传记文学,由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出版、发行。

图·文/王建中

本期编辑:黄振炳

本期执编:王  丰

联系邮箱:ptqsxch@163.com

欢迎藏界同仁踊跃投稿并留言参与!

关于我们

本公众号乃上海市普陀区收藏协会的官方微信。协会的宗旨是团结藏界朋友、汇聚藏品资源、普及收藏知识、扩大民藏影响。在《普陀收藏》微信平台,我们会尽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将新鲜出炉的各类文博佳作推送到您的手机。所有文章皆为《普陀收藏》作者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326662

微信公众号

普 陀 收 藏

如果您喜欢本文,请点击右上角“...”

【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朋友】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