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卫生日:如何应对常见心理问题

回复 星标
更多
世界精神卫生日:如何应对常见心理问题»

导读: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有72.3%的人群尚不知晓自己处在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等各类精神心理疾病中,且现代社会中精神病患者的人数比例仍在快速增长。心理专家表示,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来自身边人的关注关爱,是最有效的办法。

669209

我国普通人群精神卫生知晓率偏低

据了解,精神病是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地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古怪、与众不同;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有程度不等的自制力缺陷,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认为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拒绝治疗。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但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不足五成,有72.3%的人群尚不知晓自己处在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等各类精神心理疾病中。另有研究数据显示,我国重性精神病患人数已超过1600万人,且精神疾病患者占总人口比例正以惊人的速度增大。

心理“感冒” 半数人不就医

在人们的印象中,精神病患者是“傻子”、“癫子”,并且还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在如此的偏见之下,很多人歧视、惧怕、厌恶精神病患者。而实际上,精神疾病早已浸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影响现代人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来自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4人中就有1人需要精神治疗。

不过许多人面对心理疾患时,往往是不以为然甚至讳疾忌医。调查显示,虽然64.5%的人认为每个人都有可能产生心理障碍;但自己若发生心理障碍,接受精神或心理治疗的人不足50%;在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中,只有20%接受过治疗。

心理专家表示,精神障碍就像呼吸系统会出现感冒,消化系统会出现腹泻一样平常,因此一旦出现焦虑、抑郁、躁狂等情绪,自己无法排解,应到医院就诊,让情绪及时回归健康“轨道”。

防治精神疾患 关键是家庭关爱

如何防治精神疾病?心理专家表示,对于患有精神病的患者来说,除了常规的治疗方案,家人的关爱非常重要,在病人的居家康复护理过程中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会大大缩短他们的治疗期和治疗效果。而对于精神疾病的预防,家庭的关爱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白云心理医院胡颖医生说,“当一个人精神异常时,可能很多人能看出有异,但是是谁最先让他得到有效的帮助才是最重要的,而第一发现者往往来自于最亲密的家人。”

那么,如何判断是否有精神障碍倾向?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和性格特征以及面对负性事件的应对方式,都能反应其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而身边的人是最好的发现者。胡颖表示,生活中对亲友等身边人的关注是一个很好的方式。特别是当身边的人生活中发生某些重大变故或者打击的时候,更要学会密切关注他们的变化。如果出现以下症状,便要引起重视。

1、 情绪处于持续低迷状态,一般超过两周需引起重视;

2、 逐渐出现失眠、食欲差、人际交往较少等现象;

3、 生活、感情、工作都无法正常进行,需进行关注,甚至推荐看心理医生;

4、 通过正常的社交知识系统或是平时舒缓压力方式方法、娱乐活动,都无法缓解,属于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30种症状 自查早期精神障碍

据了解,早期精神障碍可能会有以下情况,如果发现有以下多种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1、不讲个人卫生

2、行为古怪

3、激惹

4、过度睡眠或长期不能入睡

5、孤僻

6、性格改变

7、不可预测的敌对

8、社会关系退化

9、活动过度或不活动

10、注意力不集中或过分关注琐碎的事物

11、对宗教或对神秘事物的极端关注

12、大量无意义的书写

13、对亲人或原本感兴趣的东西漠不关心

14、不能解释的丢失财物

15、对批评的过度反应

16、不能表达愉悦

17、不适当的哭泣或不适当的情感反应

18、不适当的笑

19、对刺激(噪音、光线、色彩、纹理)过度敏感

20、无目的的出走(试图通过迁移或搭乘而逃走)

21、药物或酒精滥用

22、奇怪的姿势

23、拒绝触摸人体或物体,戴手套

24、不适当的剃头、剃除体毛

25、自伤

26、不眨眼或过度眨眼

27、平淡、眼睛“盯着”别人

28、固执刻板

29、说话古怪

30、当别人触摸或碰到他时表现敏感或激怒

来源:39健康网

31017492015-02-12 15:27:24更新过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