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Sci]-世界防疟日:誓与疟疾说再见

回复 星标
更多
«[MedSci]-世界防疟日:誓与疟疾说再见»
“疟疾还能设立疾病日?”为数不少的朋友看到这个标题后可能会有上述反应,此事千真万确。世界防治疟疾日由世界卫生大会在2007年5月第六十届会议上设立,旨在推动全球进行疟疾防治。2008年4月25日是首个世界防治疟疾日,当年的主题是“疟疾——一种没有国界的疾病”,原卫生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决定将每年4月26日作为“全国疟疾日”。今年世界防治疟疾日的主题与去年相同,依然是“投资未来,战胜疟疾”,而“全国疟疾日”主题则根据我国具体情况,确定为“消除疟疾,共享健康”。

1022226

相信多数朋友会觉得疟疾离我们很远,的确,中国幸运地被排除在疟疾高发区之外。然而,我们并非十足安全,随着全球一体化和人口流动性的增加,每年数千例输入性病例让我国难以彻底与疟疾说“再见”。为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疟疾室夏志贵教授为您解答有关疟疾的疑问。
Q1:疟疾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夏志贵教授:疟疾在我国流行历史久远,早在3500多年前即有记载。解放前,据估计全国每年疟疾发病人数超过3000万,居各种传染病之首,每年疟疾死亡人数约30万,病死率约为1%。20世纪60、70年代初期,我国中原地区曾发生2次大范围疟疾暴发流行,最高年份全国疟疾发病人数超过2400万。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我国疟疾防治工作,经过几代人60年来不懈努力,我国疟疾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2010年,《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启动实施,全国疟疾进入实现以零本地感染病例为目标的消除阶段。到2013年,我国疟疾发病人数为4000余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仅40余例,分布在云南、西藏和安徽的部分地区,仅云南省有本地感染恶性疟病例。然而,随着本地疟疾传播大幅减少,输入性疟疾疫情更为突出,2013年全国约99%的疟疾病例为境外输入病例,以恶性疟病例为主,包括间日疟、卵形疟和三日疟病例在全国均有分布,其中20例恶性疟病例因延误诊治死亡。
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所在的上海地区而言,上世纪80年代后疟疾发病率持续稳定低走,自2011年起未发现本地感染病例。去年疟疾发病人数为32例,均为输入性病例。
Q2:哪些人受疟疾“青睐”?
夏志贵教授:除具有某些遗传特征的人群外,所有人对人体疟原虫普遍易感。因此,受疟疾“青睐”的人主要是有疟疾流行病学暴露史的人。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2013年世界疟疾报告》指出,当前97个国家或地区有疟疾流行,受威胁人口34亿,每年有2亿多疟疾病例,近60万疟疾死亡,其中非洲和东南亚是疟疾的主要流行区,约80% 的疟疾病例和90%的疟疾死亡发生在非洲。同时,我国云南边境地区由于受接壤国家疟疾流行影响,加之人口流动频繁,仍存在一定感染风险。所以,到上述国家和地区旅行的人员应警惕疟疾感染。从掌握的数据来看,到非洲和东南亚出国务工者是我们国家输入性疟疾病例的主要人群,这一现象应引起足够重视。
Q3:哪些措施有助于人们尤其是旅行者远离疟疾?
夏志贵教授:疟疾是可防可治的,采取合理措施即能避免疟疾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旅行者最重要的是要了解目的地疟疾流行状况,树立疟疾感染风险意识。在出国前,建议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际旅游保健中心或相关医疗卫生部门进行健康咨询;在疟疾流行区,要加强个人防护,包括使用蚊帐、驱避剂、蚊香、户外活动时穿长袖长裤等,防止蚊虫叮咬。从疟疾流行区返回后,若出现发热、发冷、头痛等类不适症状,应立即就诊,并主动告知医务人员自己的旅行史,以便排查疟疾。
对于有条件的旅行者,从疟疾流行区返回后,建议主动到当地有条件的医院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疟原虫检测。然而,由于疟疾有一定潜伏期(恶性疟一般为9~14天,三日疟为一般为18~35天,卵形疟一般为11~16天,间日疟为1月内至数年),并根据感染原虫量、株的不一,以及人体免疫力和感染方式的不同而有差异,所以回国后即疟原虫检测阴性并非万无一失,出现可疑症状后及时就诊,确诊后及时规范抗疟治疗很重要。

Q4:疫苗防疟可行吗?

夏志贵教授:疟疾疫苗尚处于研发阶段,尚无成熟可用的疟疾疫苗。2011年10月18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篇论文报告了在数千名非洲儿童身上进行的恶性疟RTS,S/AS01疫苗3期临床试验结果。结果显示,疫苗发挥了成效,不过保护效力和免疫持续时间差异较大,对重症疟疾效力还不足,这使得部分专家感到失望。目前,该疫苗正在非洲多个国家进行大规模临床试验,今年研究人员将得到完整的试验结果,其后WHO将会评估疫苗防止疟疾传播的可能性,若评估结果较好,WHO最早会于2015年对疫苗进行推广。
(Malaria vaccine one step closer to approval)
Q5:耐药疟疾的出现该如何应对?
夏志贵教授:与疟疾疫苗研发成功在望不同的是,新出现的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类抗疟药耐药性以及不断扩散的媒介按蚊对菊酯类杀虫剂抗性对全球抗击疟疾的进展构成了威胁。WHO发布的《2013年世界疟疾报告》指出,在东南亚湄公河流域有4个国家发现存在青蒿素耐药性问题,至少有64个国家发现存在杀虫剂抗性问题。我国与湄公河流域有关国家接壤,面临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类抗疟药抗性输入风险,同时我国主要媒介按蚊对菊酯类杀虫剂已不同程度存在抗性,因此完善区域监测网络、加强抗疟药及杀虫剂的抗性监测和管理、研发新一代抗疟药和新型媒介控制手段等已成为当务之急。
Q6: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为何定为2020年?
夏志贵教授:目前我国每年疟疾发病仅为数千例,本地感染病例也只有数十例,对于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可谓“寥寥可数”,消除疟疾貌似胜利在望,可提前实现。
其实不然,一是,不仅1年无本地感染病例,而是要在具备敏感的监测系统前提下,连续3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才能够上“消除疟疾”的标准。截至目前,医疗卫生水平相对发达的上海有2个区于2012年通过了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全市计划在2015年达到消除疟疾标准;
二是,目前在有本地感染病例的地区,当地疟疾传播尚未完全阻断,特别是云南边境地区与周边国家接壤的边境线长,无天然屏障,双边边民往来密切、频繁,而接壤国家特殊的国情和严重的疫情,加大了边境地区消除疟疾的难度,所以国家为这块地区消除疟疾留出了一定时间;
三是,在本地感染病例大幅下降乃至实现无本地感染病例地区,由于疟疾传播条件依然存在,一些地区传播条件仍较为复杂,特别是当前输入性疟疾形势较为严峻,一旦传染源再次积累,将面临疫情再传播和回升风险。因此,全国范围内实现消除疟疾依然任重道远,我们不能过于乐观于目前的疫情数字而减少对消除疟疾工作的重视和投入,在全国实现消除疟疾前及之后,都要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和人员队伍,保持有效的疟疾监测和响应能力,以最终如期实现消除疟疾目标并巩固好消除疟疾成果。
总之,我们对疟疾不必过分恐慌,当然也不能掉以轻心。在消除疟疾的路上,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才能彻底与疟疾说“再见”。
31017492015-02-13 16:06:27更新过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