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睦家副总裁鲁世伟:不!我们只做医院

回复 星标
更多
«和睦家副总裁鲁世伟:不!我们只做医院»

David Rutstein,鲁世伟,一个很棒的采访对象。翻阅对他的中文报道,大多都介绍他是和睦家医疗的医疗事务副总裁,其实他曾经是美国政府卫生部第一副部长。刚刚退休的他,接受了和睦家医疗创始人李碧菁的邀请,来到中国。

1406274773

8月末的北京,新秋已生凉意,在和睦家将台路的办公区,LIFE健康拜访了David。这位前美国政府官员的英文简短而明确,目光照顾到房间里的每一个人,在他的咖啡邀请后,我们谈起他对中国医疗环境变化的理解以及和睦家未来的发展规划。

政府应将精力投入到公共领域

医疗是权利,还是权益?David认为应该是前者。如果医疗是人们的权利,是与生俱来,国家就应该做到全民保障。不论富有还是贫穷,不论有户口的还是没户口的,都应该有享受医疗平等待遇;而如果是权益,那就是有钱才能看病。

观察中国的医疗环境,David感觉中国的医疗保健系统千差万别,一些大城市的大医院,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拥有高端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拥有大量的病人,一些农村地区则缺医少药,情况与大医院相反。

“中国在提高医疗技术方面投入巨大,但在患者体验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患者不愿意去公立医院就医,而又非去不可;很多人沮丧、并且愤怒地对待医生;很多医生不想再从事这个行业,大多起源于此。我看到这种状况越来越糟糕,我担心中国的医疗系统将会出现大问题,除非能够保障全体居民的就医可及。这就是一个权利和权益的问题。” David说。

“医疗保健系统需要更多的钱投在基层和公共领域。” David认为中国政府需要加大对医院的投入和提高医生、护士的收入,多点执业就是一个好的尝试,比如一些医生开自己的私人诊所,就可以释放一些大医院的被需求压力。

融合多元文化,培养精英医生团队

“和睦家不是一家医院,而是由旗下多家医院构成的一个医院体系。尽管我们是美国的管理体系,但是我们只在中国办医院。我们将西方医疗的管理方式和中国的管理方式结合起来,这意味着我们雇佣的医生不仅来自中国,还有来自全世界其他国家的。”David表示,多点执业的松绑,改变了和睦家招聘中国医生的局面。

北京和睦家朝外诊所

和睦家全国的医生团队现有全职医生近400名,一半来自中国,一半来自其他25个国家和地区。让这些不同文化背景的医生融合在一个团队里,聚力前行,的确是个挑战。和睦家的做法是,以患者为中心。

David理想的医生梦之队是这样的:第一,在不生病的时候,让人们保持住健康的状态;第二,更早的发现和治疗早期的患者;第三,当病情非常严重时,能够提供非常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在和睦家,有一批在中国很有名的医生,例如医生自由执业的标志性人物Doctor张强。David相信张强的事业会很成功。“他首先是一位很好的医生,他想帮助中国的患者,这最终会让他成功。” David眼中的张强,很善于使用社交媒体,人们通过媒体认识张强、了解张强,“他为自己打造了很好的品牌形象。”David对自己之前的判断深信不疑。

现在,越来越多优秀的医生愿意加入和睦家,打破了以往和睦家医疗在中国雇佣医生的困境。原来的医生只能在一个地方执业,但是随着政策的松绑,医生不但能在公立医院工作,还可以来和睦家兼职。“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好消息。”David毫不避讳地承认。政策松绑后,和睦家招到了不少新医生。

与其他私立医院不同,和睦家也在努力培养医疗人才,他们建立了一个为期三年的临床全科医生培养计划。和睦家愿意花费三年的时间去栽培年轻、有潜力的中国医生。培训结束,将来的去留全由医生们自己决定。

组建医院,让专业人做专业事

对于七省市允许外资独资医院进入的政策,David说这是一个好消息,但多年“北漂”的经验让他深刻感受到,中国投资合伙人的重要性。“这些人和当地政府、商业和社区等都有良好的关系,对我们来说都是有好处的。成为一家全外资的医院对目前的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在中国办外资医院,医疗环境和政策环境等,对于投资者而言,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我们在中国经营医院已经17年了,我们更希望和中国的投资合伙人一起经营医院。”

这些中国合伙人更懂当地的经济、社会风土人情,他们有更多本土的关系网,在David看来,中国合伙人会帮助和睦家一起来运营医院。单纯的外资,想要开一家医院并非易事。

在谈到外资独资医院的进入对和睦家是挑战还是机会时,David笑笑说道,我们是最早在中国开医院的机构,中国有那么多的患者,我们不可能治疗所有的患者,因此外资医院大举进入中国,对中国的医疗系统肯定是有好处的,和睦家也会受益。

在中国,大多数公立医院领导,都是医而优则仕。但对于医院管理者的选择,David有不同的看法,院长没必要一定是医生,有时候院长不是医生情况会更好。“(这些院长)有商业、公共卫生、医疗管理等背景,他们擅长经营和管理。很多医生并不擅长医院管理,从全世界来看,有很多医生最后选择开诊所或医院,他们有的做得很好,有的做得很糟糕。”

这是为什么呢?David给LIFE健康讲了三个理由。

第一,医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构,需要一个具备综合素质的人去经营。

第二,对于一家医院来说,医疗质量很关键。作为管理者,你可能不知道你的医疗质量,除非你有标准去评价它。某些新服务,你不知道产生的是好的结果还是差的,只有在一开始有一个质量的评价和提高标准,并且持续评价你做的,才会不断接近你想要的理想状态。

第三,医院机构的医疗员工必须是专业员工,他们必须被认为是专家。对于管理者来说,这部分员工是非常重要的,管理者需要明确如何激励他们,怎样支付他们薪水,如何记录他们的工作量以及如何评价他们的工作。在一些国家,医生非常自由,他们来去自由按照工作量收取费用,但是在中国,医生们被限制的很死,这并不是很合理。医生只有被公平对待,被认为是专家而不是工人,整个医疗环境才会变好。同样的,护士对于医院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护士如果能够独立思考,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会大幅提高,在和睦家非常重视对护士的培训,因为患者和护士的接触时间最长。我们认为,向护士进行培训的投资,可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创新战略,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 “私人定制”

在无处不创新的今天,和睦家将医院管理的创新,定位为——私人定制。

正如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患者一样,中国患者也希望自己早日康复。和睦家的创新理念来自于哪儿?来自于和睦家人心中的共识:在医院,医生不是中心、管理者不是中心、患者永远是中心。

“和睦家的哲学是创造一个医疗系统,最先进最高品质的医疗系统,然后让患者更舒服、更易于接受。” David说,私人定制正是通往这个目标的方法。我们设计了两项定制化医疗项目。第一个是手术打包价格的尝试,第二个是全家健康计划。

过去,和睦家的患者来手术,收费是按照患者的检查、实验室检查、手术费、住院天数,把所有的成本加起来算一个总的费用,这个费用通常难以测定。很多人可能会住院很多天,因此花费会很多。“如果患者没有医疗保险,这个价格可能就会很高。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个手术打包计划。” David说,“我们关注患者的支付能力,看他们是否有保险,是否有其他支付途径。”

六个月前,和睦家“安心价”开始在北京启动,然后扩展到了天津,再到上海。刚开始,这个项目是在单个手术的进行小范围评估。现在逐渐进化到项目实施90天后进行项目评估。这个“安心价”计划以术后90天为一个评估周期,患者出院后90天内,医生会持续跟进,评估康复情况。如果出现问题,患者可以继续来和睦家随诊,而不需要再花任何费用。“经过评估,我们的结果是,患者非常喜欢这种方式。我们评估了25个case,这个项目的执行对我们医疗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当然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案例,更多的城市来评估。” David介绍。

这个项目的另一方面,实行价格定制服务,医生会努力会提高医疗质量。假设患者来做手术,没有做好,后果是患者需要返回来住院,医院会有损失。价格定制服务让医生和医院都有提高医疗质量的动力,患者好得越快,和睦家就会节约更多的钱。医院把节省下来的钱发给医生,医生更有动力去提高医疗质量,会更仔细地洗手避免感染,更好地用药,给患者更好的服务。

第二个是全家健康计划。目前和睦家家庭健康计划项目的主要客户群体包括产后妈妈和新生儿、老年人及受限在家中的慢性病患者。这个项目可以根据家庭的实际需要和医疗专家的建议,选择不同类别的上门医疗服务,定制健康治疗计划,还包括之后的持续性定期随访。David 自信,这个项目在全国也是独创的。“我们为难以亲力亲为管理家人健康的客户提供服务,为他们量身定制家人健康服务,针对每位客人的具体状况,提供健康管理、身体状况监测以及医疗团队的上门医疗服务。针对老年人的定制服务在海外华人中受到欢迎。”

和睦家还在考虑推出其他的私人定制健康服务计划。David透露并希望,更多中国医院可以来复制和睦家的管理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具创新力的优质体验感。

将擅长的投资做到最好

众所周知,目前的医疗投融资市场是红海,中国医疗保健系统正在逐渐开放,国内外很多机构都在寻找商机。美中互利作为和睦家的母公司,很早就进入中国,是否也会做一些不同于投资医院的尝试?

David摇摇头:“我们只投资医疗保健,其他的没有投资。” 也许正是这种聚焦于一个行业的态度,美中互利获得了一些中国本土资本的追捧。

美中互利和美国一家PE公司TPG(德太资本),以及中国的一家大型药企(复星医药)进行合作,TPG拥有48%的股权,复星拥有48%股权,管理层拥有3%多一点的股权,所以TPG、复星和管理层拥有整个公司。“这两家公司都想用我们的管理来办医院,我们在山东青岛、北京海淀等都在建设新的医院。未来三到五年,我们的整个连锁系统就比较成熟了。”David介绍。

政府鼓励资本建设更多私立医院,为社会中一部分有保险和支付能力的患者服务,这样的思路,深得David的赞赏。他认为,这样可以让公立医院更加关注其他的患者群体,对投资人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中国政府去除了一些政策障碍,但是想在医疗行业挣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或许只有管理过医院的人,才知道其中的辛酸,医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构,开一家医院容易,运营一家医院非常艰难,想运营好更难。患者想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这是一个对声誉非常敏感的行业,口碑非常重要,否则,患者就会流失。

对于外资在中国投资医院,David有自己的肺腑之言,一些外国投资机构或许低估了在中国运营医院的难度。David的建议是:

第一,如果在中国投资,要清楚这是一项长期投资。想要立刻挣钱,这是错误的。我认为投资者要来中国投资建设医院,首先要知道做什么是对中国有好处,而不是对他们自己有好处。投资医院不是一年两年能成功的事,这是五年十年甚至更多年的事情,要学会等待。

第二个,不要把挣钱放在第一位,一定要将钱投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上,做任何决策前要想到怎样才对患者有好处。有时候,这样很难,可能这样做挣不了很多钱。但是最终,机构的名声会慢慢积累,钱自然会来。

来源:财新Life,更多内容可前往财新life网站

(本文系村夫日记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2015-02-26 08:51:45更新过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