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种数据库该如何入手

回复 星标
更多
«
病种数据库该如何入手
»

1-140329120544R2

病种数据库未来的发展很可能会取得一定的突破,成为整个诊疗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也将成为互联网医疗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对于目前中国的医疗市场来说,病种数据库的切入点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针对普通疾病的病种数据库,主要的功能是为病人提供自诊以帮助他们明确寻找哪种类型的专科医生。由于中国全科医生的匮乏,在发展全科医生的过程中,这类数据库可以成为基层全科医生重要参考。在大医院的医生指导下或可开发出全科医生的规范指引。

第二,针对疑难杂症和急重症的病例数据库。这类数据库主要针对基层和全国的三四线城市,主要向医生开放,成为他们做出诊断的一个重要依据。无论是急重症还是疑难杂症,基层医生的能力显然无法来驾驭。病例数据库能带帮助他们对病人做出基本的判断而不至于延误病情,在进行远程会诊的时候,也能寻找到明确的方向。

就问诊来说,目前的客流主要集中在大医院,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都涌向大医院看病,这不仅是中国基层医疗薄弱所导致的,也是整个问诊过程没有建立起全面的规范和指引所导致的。在诊前和诊中,病种数据库的机会最大,无论是病人在问诊前的自诊还是医生在问诊时进行参考,都有很大的市场机会和意义。相对来说,病种数据库对诊后的意义要弱很多。无论是康复还是慢病随访,主要集中在对疾病的恢复和控制,不太需要再做决策。

就目前的医疗市场来看,病种数据库很难在针对普通病人的C端获得大的发展。在中国的疾病知识普及和用户自诊领域,信息的客观性已经被很大的颠覆,用户很难对这些真假参杂的信息作出准确的判断。这主要是因为信息提供商主要依靠广告,很难站在中立的立场来为用户服务。而且用户已经习惯了免费获取这些信息,只能依旧使用广告这一模式,很难做到客观中立,也就无法真正赢得用户的信任。而在商保没有大力发展起来之前,也很难依靠机构来埋单。

病种数据库在C端的困境与当前的网络问诊有着相似之处。由于缺乏基本的信任和无法提供准确的诊断,很难为用户提供真正的价值。不过,这类服务如果作为诊疗的前端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结合一些基本的设备来获取初步的用户数据,可以作为用户问诊的引导。因此,针对C端的服务可能更适合一个更大的布局前端,巨头对此的投入并不在乎其是否能盈利,而是为了帮助其获取用户导入后端的诊疗服务。

随着基层医疗未来的发展,针对B端的病种数据库将获得青睐。中国不仅基层医疗力量薄弱,三四线城市的医疗实力也很弱,县级医疗机构急需获得发展。但现实是优秀的人才不愿意降到基层,而且用户也不愿意去基层看病,这导致基层医疗的恶性循环。要破解这一困境,只有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准才能吸引病人回流到基层,但要这样操作并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病种数据库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通过对小病和常见疾病建立规范化的数据库,帮助基层医生减少误诊率。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加上服务标准的提高,将有效提高病人对基层医疗的满意率。同时,必须改变当前基层医疗的开药门诊形象。可以通过与连锁药房合作来摆脱基层医疗对药品收入的依赖,并解决药品目录不全的问题。

而建立疑难杂症和急重症的病例数据库可以帮助基层医生做出快速反应,争取救治病人的时间。帮助基层医生能大致判断出病人的病情,并寻找到相关专家来进行远程会诊,不仅为病人进行有效的治疗,也节约了时间和费用。

不过,病种数据库的建立依旧会有挑战。首先,这一数据库的建立耗时耗力,如何保证其标准的准确性。无论是常见病还是疑难杂症,可能都需要调动名医的资源,这不是一家创业公司可以完成的。其次,针对疑难杂症和急重症的病种数据库建立难度非常大。大医院依靠这些病例来完成科研任务和掌握治疗的核心能力,要他们开放出来并不容易。当然,如果真能拿出来共享确实是对社会带来很大的益处。最后,病种数据库的收费操作也不容易。针对C端的收费目前来看可能性非常小,而针对B端的收费也需要建立统一的规范,不能存在定价过于混乱的问题。

总之,病种数据库对未来中国医疗改革和市场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意义,但依旧有多重挑战。


​来源:村夫日记,原文链接:http://www.cunfuriji.com/?p=3496

(本文系村夫日记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