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老人日:开心庆双节 当心这些“假日病”

回复 星标
更多
国际老人日:开心庆双节 当心这些“假日病”
»

来源: 新华健康综合

10月1日不但是国庆节,还是“国际老年人日”。提醒老年人和儿女们注意预防这些“假日病”,平安快乐庆双节。

“国际老年人日”的由来»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所引发的劳动力短缺、老无所养等一系列问题,加重了劳动人口与整个社会的负担。为进一步增强国际社会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视,1990年12月14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从1991年开始,每年的10月1日为“国际老年人日”。联大还于1991年通过《联合国老年人原则》,确立了关于老年人地位五个方面的普遍性标准:独立、参与、照顾、自我充实和尊严。

老年人“假日病”:节日不忌口 血糖波动大»

国庆节期间,吃吃喝喝在所难免。专家建议,老人在饮食上最好不要凑热闹,要维持正常起居和饮食习惯,别因为过节放松对饮食的控制。外出就餐时要特别注意,因为餐馆里的菜色口味偏重,与老人平时的饮食格格不入。而且餐馆里的调味品较多,不少老人身体机能下降,伴随着一些基础疾病,盲目摄入过多的调味品,有可能引发基础疾病。

兴奋+疲劳 身体或不适»

过节了难免一家人一起打牌聊天,这本是好事,却打乱了平常作息时间,老年人身体本就虚弱,如果不注意休息,常常会产生各种病症。老年人一忌话多,国外一项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说话30分钟血压即升高,停止说话1分钟后,血压就恢复到原来水平。二要保障睡眠,睡眠是新陈代谢活动中重要的生理过程。没有睡眠就没有健康,睡眠不足,不但身体消耗得不到补充,而且由于激素合成不足,会造成体内环境失调。

外出游玩好 仍须量力行»

眼下假期出行游玩的家庭越来越多了,但是出行就会遇上人多拥挤、颠簸劳累等情况,老年人身体不耐疲劳,因此带老人出行要格外注意。(1)要征得医生同意,挑选合适的旅游景点;(2)要避开高峰期,免去老人生气上火、匆忙赶路排队等情况;(3)秋季气候反复无偿,要注意防寒保暖,带齐合适的衣服和药品;(4)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胃肠道疾病。

节后儿女离 易陷“低潮期”»

节后一段时间是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高发期。在儿女离家去外地工作后,老人眼看着家里突然从节时的热闹场景变得格外冷清,此时情绪容易陷入低谷,倍感孤独。因此,儿女要注意在节后给“空巢”老人更多关爱。同时,老人在节后应多参加户外活动和交往,走出相对封闭的生活空间,提高自身适应和心理承受能力。

探望父母5注意 你做到了吗»

《常回家看看》这首歌,的确触动了很多人,但千万不要让“常回家看看”变成“常回家吃饭”,一到假期就忙坏了二老。

儿女们常回家看看,一要注意看老人身体好不好。二要注意看老人的饮食情况。要是老人的牙齿不好,或胃肠消化功能差,可以为老人买些容易消化的食品和营养滋补品。三要注意看老人的居室情况。老年人腿脚不方便,视力差,屋内家具要摆放合理,使用要方便。四要注意看老人的穿着。给老人买几件合体、宽松的衣服,帮老人换去脏衣服,搞好清洁卫生。五要注意看老人的心情。多和老人聊聊天,老人遇到不开心的事要进行疏导安慰,让老人心情舒畅。这才是令老人幸福快乐之道。

老年人秋季养生:秋冻有节 和用强身»

虽然俗话说“春捂秋冻”,但是秋季气温明显下降,阴雨霏霏,如果老年人仍穿薄衣单裤,极易受到寒冷的刺激,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引发感冒等疾病。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阻肺、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病的中老年人,若不注意防寒保暖,一旦受凉感冒,容易导致旧病复发。因此,要顺应秋天的气候变化,适时地增减衣服,做到“秋冻”有节,与气候变化相和谐。

饮食调和 润肺防燥»

秋分过后,由于雨水渐少,空气湿度小,秋燥便成了中秋到晚秋的主要气候。秋季又是肺金当令之时,稍有疏忽保健,易被秋燥耗伤津液,引发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症。因此,秋日宜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对中老年胃弱的人,早餐宜食粥,有利于和中益胃生津。

健身锻炼 动静和谐»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健身运动的好时期。面对诸多的锻炼项目,应因人而异来选择,如老年人可散步、慢跑、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健身操、八段锦、自我按摩等;体质好的可跑步、打球、爬山、洗冷水浴、游泳等。

注重预防 和而安康»

1640862

秋天是肠道传染病、疟疾、乙脑等疾病的多发季节,也常引起许多旧病,如胃病、老慢支、哮喘等病的复发。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在晚秋季节若疏忽防范,则会加重病情,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急性心肌梗塞、脑卒中而祸及生命。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