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获了奖,不能凸显咱们的信息素养余额不足

回复 已回复1 星标
更多
屠呦呦获了奖,不能凸显咱们的信息素养余额不足
»

文:N老师


流言止于智者,时间,下一场流言or高信息素养者?

1

如果上周交这个稿子的话,稿酬肯定能安然落袋,现在就要看O总的心情了,谁让我错过了新闻的时效呢。

烦请大家跟我一起回顾一下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图片来源

12月10日:屠呦呦在瑞典接受了瑞典国王颁发的诺贝尔奖章和证书(请小编一定一定配美照。为什么我不是时尚博主呢,品评一下瑞典华裔设计师Galo为她定制的这套大气优雅的紫色套裙装,岂不是美美哒)。

12月12-13日:“屠呦呦获奖感言”开始流传于微信群、朋友圈,从出生说起,追忆了名字的由来、感谢了四个人、吟唱了青蒿颂……

同时在朋友圈刷屏的还有“美国人杨澜访屠呦呦”。

当看到大家如此积极转发,而且其中不乏科普工作者时,N老师真是替他们信息素养捉急啊。造假造得如此生猛,还被忽悠了,明显的信息素养余额不足,欠费停机了呀。


2

还没听说过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就是获取、理解、甄别、应用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和流言双重爆炸的今天,没有点信息素养,还真不好行走于江湖。被假冒的“屠呦呦获奖感言”欺骗,不就是输在了“甄别”二字上吗。

负责健康素养监测的同行一定跃跃欲试准备抢答了:我知道,我知道,健康素养的六类问题素养中就有“信息素养”!

没错,2012年起的健康素养监测与2008年首次健康素养调查相比,很大的突破就是,增加了“健康信息素养”这个指标。

健康信息素养(Health Information Literacy)健康信息素养的概念于2003年由美国医学图书馆学会提出,其内涵包括识别健康信息需求,利用可能的信息来源检索信息,评价信息的质量及其使用范围,分析、理解应用信息并做出正确的健康决策的一系列能力。

简言之,就是获取、理解、甄别、应用健康信息的能力。(你说这个概念与健康素养有本质差别吗?好像也没多大区别。)


3

如果看过《健康素养:冒着被毙的风险,泣血成文》(戳这里查看原文),一定还记得美国对“健康素养”的定义,是不同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的。

定义之争在“健康信息素养”中也存在。

咱们再看看“健康素养之父”Don Nutbeam教授是怎么说的,他将健康素养分了三个层次。

1
功能性健康素养(Functional health literacy)

翻译成“功能性”实在是让人费解,其实是指基本的获取、应用健康信息的能力。N老师妄自揣测了一下,所谓“Functional”,大概是具备了听、读、写这些基本生理机能就能具备的素养。

2
互动性健康素养(Interactive health literacy)

这个要求就高一些了,要能和信息渠道和信息提供者互动起来,会搜索信息,能和医生等沟通交流。

3
批判性健康素养(Critical health literacy)

要求最高,要能批判性的分析信息。这不就是让无数英雄折腰的“甄别信息的能力”吗?

(Nutbeam D. (2001) Health Literacy as a Public Health Goal: A challenge for contemporary health edu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into the 21st Century.Health Promotion International, 15; 259-67)

再来看看中国的划分方法,健康素养被划分为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共三个方面素养,以及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健康信息(看!信息素养在这!)共六类问题素养。和美国和Don Nutbeam教授的划分都不同。


4

读到此处,你应该发现了,本文重点不在于提高公众信息素养或规范科普工作(虽然这也很重要)。

重点在于——如何看待差异!

我想说,存在差异是完全正常。横看成岭侧成峰,无论怎么划分,都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思想和研究的整齐划一才是最可怕的,不是吗?

当有些学者,而且是国内学者,说中国的健康素养跟国外的健康素养完全不一样,根本就不是健康素养时……

N老师真的是怒了!

明明是你没能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嘛,明明是你批判性素养余额不足嘛。Nutbeam教授还是肯定了我们从国情出发的做法哦。

其实,国内外研究思路之差,就跟姑娘们找对象是一样一样的

——有的姑娘走的是Nutbeam的逐级递进路线:男的→有那么一两处吸引人之处(有貌、有型、有才or有钱……)→对自己一往情深死心塌地→嫁了!

——有的姑娘走的是我国的齐头并进路线:性别、年龄、相貌、身材、学历、财产、性情、家庭背景……都OK→嫁了!

殊途同归!嫁了就好!

中国健康素监测工作短短几年迅速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

健教工作不好做,但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世上无难事,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

共勉!


更多N老师作品,记得常来逛逛哦!»

NO1:健康素养:冒着被毙风险,泣血成文

NO2:期待2016:健康促进九九归一之年


欢迎转发、转载分享,注明来源健康界社区更佳,期待健教界大侠们来稿ogzyy@qq.com分享更多嬉笑怒骂又严肃认真的健康科普或健康教育经验交流等文章。

603992312015-12-21 23:36:52更新过

正序阅读 1# 2015-12-22 11:22
看了师姐的三篇文章,触及我一直未敢深入思考的问题。刚参加工作,到精卫所,工作是做课题项目,思维方式延续了读研究生的模式,凡事很“科学”很“文献”,与基层与大众接触较少,一晃过了五六年。如今健教一年,与基层以及其他行业接触较多,越来越发现自己工作能力的局限性,比如将高大上的医学知识科普化的能力,开发领导社会动员的能力,甚至还要懂点美编摄影摄像……越来越意识到在这个专业要炉火纯青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太高了。你的文章,结合社会热点,语言通俗幽默时髦,又不失科学依据,有的放矢,足以看出你对健康素养的理解已经入木三分,你的工作已经融入你的三观,让我钦佩。同时,通过链接看到小石头的社区内容,用心努力程度同样让我钦佩,也警醒我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要减少倦怠感,还有很多提高的空间。(代发评论,坑爹的VIP回复权限,希望早日解除!)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