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烟需唤醒公众公德心

回复 星标
更多
控烟需唤醒公众公德心
»
摘要

众所周知,这些年来,为了营造无烟环境,各级政府出台了各种措施,甚至不乏极具强制性的“禁烟令”,但实际效果并不好。

来源:长城网,作者:龚正龙,——访石家庄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科负责人、副主任医师刘卫红

让文明自律意识内化于心»

记者:公共场所遭遇控烟难。您认为该从哪儿着手破解这一难题?

刘卫红:导致公共场所控烟难的原因有很多,但毫无疑问,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吸烟者自身缺乏公德意识和文明自律意识。诚然,我们不能把所有的根治之策都归结到道德层面,但很显然如果不从道德层面去发力,就好比逆水行舟,付出很大的努力却收效甚微、甚至出现反弹。

众所周知,这些年来,为了营造无烟环境,各级政府出台了各种措施,甚至不乏极具强制性的“禁烟令”,但实际效果并不好。说实话,对个人不良习惯进行立法规范,本身就难度不小,而且很容易被“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的现实掣肘。要想让不文明吸烟者自觉熄灭手中的香烟,仅仅靠规章约束并不容易。在这种现状下,真正起作用的是唤醒吸烟者的公德意识和文明自律意识。

这样说似乎很空泛抽象,但从文明修养角度而言,这并不难理解,也不难做到。因为随着烟草危害知识的普及,如今大多数吸烟者已意识到吸烟对自己,特别是对他人造成的危害,只是由于习惯使然一时难以戒除,所以在不断健全法规、完善控烟措施的同时,应大力加强控烟宣传,不断提高个人文明素养和认知。如此双管齐下,将有助于解决公共场所控烟难题。

形成“全民监督”氛围»

记者:控烟是一项持久工作,全社会如何打好这场“持久战”?

刘卫红:公共场所控烟考验公众公德心。控烟成不成功、进展效果如何,其实和整体的社会文明程度息息相关。尤其公众对吸烟行为的态度和做法,代表了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吞云吐雾”,不仅仅与个人文明修养有关,还源于长期以来整个社会对吸烟行为的纵容和对被动吸烟的默认。一方面,现实当中“以烟待客”的风气相当普遍。在许多地方,敬烟甚至是一种社会交往的必要手段。在这样固化的观念之下,许多人对吸烟者往往持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并不愿意直斥其非。同时,在很多时候、很多场合,被动吸烟者面对的是领导、同事、亲朋好友,碍于情面不愿主动劝阻他们的吸烟行为,这恰恰助长了“歪风邪气”。

控烟需要全社会共同打一场“持久战”。随着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和社会公德心的增强,公众会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公共场所吸烟行为不是与己无关的事,而是危害到大家共有的健康环境。不单控烟员、执法人员,所有人都应该勇敢站出来说“不”,不为人情面子所累,改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和无所谓的心态。

2016-03-14 09:10:36更新过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