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抑郁症起病年龄年轻化 青少年过激行为早疏导

回复 星标
更多
记者调查:抑郁症起病年龄年轻化 青少年过激行为早疏导
»

在采访中,一组甘肃省精神卫生中心的就诊数据引起了西部商报记者的格外关注,该数据表明:15~34岁的青少年前来就医的人数占所有人数的1/3,其中抑郁症占一半以上。可惜的是,很多青少年虽然患上抑郁症,但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最终导致伤害自己、甚至伤害别人的严重后果。据甘肃省精神卫生中心任医师何蕊芳介绍,抑郁症的起病年龄正在向年轻化发展。

(首席记者 金奉乾)

心理亚健康不是病?

怎么识别青少年抑郁症

甘肃省政协委员马卫华说,3月27日发生在川师大的血案反映出当下许多人的心理,特别是许多父母的心理,认为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假如自己的孩子确实被诊断出得了心理或者精神上的疾病时,由于受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影响,会认为这是家丑,既然是家丑当然也就不会外扬。从社会层面来看,在人们的普遍意识当中,认为心理亚健康不是疾病也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这也导致了目前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治疗的医疗机构和人员都比较缺乏。

甘肃金城律师事务所律师叶宁认为,学生隐瞒病情,涉及诚信问题,但要直接以此来立法确实有些困难。教育等部门要从规章制度上进行完善,对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在内的所有健康信息进行采集,将其作为学生入学体检的重要依据。

怎么识别青少年抑郁症

那么,我们怎么识别青少年抑郁症呢?

甘肃省精神卫生中心任医师何蕊芳说,如果你发现家里的中学生或大学生出现了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变差,成绩下降,厌学、恐学、逃学或拒学,食欲不振,失眠或睡眠过多等情况,那可能就是抑郁的早期表现。深入了解,学生们可能常常诉说自己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整日忧心忡忡、郁郁寡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甚至感到绝望、无助、无用。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即使原来很喜欢的活动等也不想再做。自卑自责,觉得自己什么也不会做。出现各种躯体症状,如头痛、心慌、胸闷、尿频等。特别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幻觉、妄想,觉得自己有罪或没有价值。常常会想到与死亡有关的内容,觉得活着没意思。最危险的症状是感觉生不如死,反复主动寻求自杀,从而给家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如果遇到以上情况,那就说明抑郁症状已经很明显了,必须尽快就医,进行早期治疗。

抑郁症可防可治

甘肃省精神卫生中心任医师何蕊芳表示,目前我们全社会对于青少年抑郁症的了解还很不够,许多人觉得得抑郁症是治不好的。但实际上,抑郁症是可防可治的。只要得到规范的治疗,抑郁症是完全可以治愈的。而且,许多人不愿到医院就诊,觉得得了抑郁症很丢人。但是,抑郁症不是神经病、不是思想问题、不是不努力,而是和感冒、发烧一样的疾病,因此抑郁症患者不该遭受人们的误解和白眼,而应该得到亲人、朋友的关心,还有专业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何蕊芳表示,预防抑郁症,重点在于提高青少年人群的心理素质,广泛宣传心理卫生知识,在中小学开设心理卫生课,学习压力管理及情绪管理的方法,对家长进行必要的教育,使他们掌握正确的教育理念,在家庭和社区建立心理咨询与保健网络,为青少年的成长保驾护航。

多方关注解决青少年过激行为

甘肃省政协委员马卫华认为,应从5个方面解决青少年因心理问题导致的过激行为:

1.抓好家庭教育,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从孩子好习惯的养成抓起,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父母应该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让孩子时时感受到和谐的家庭氛围。

2.加强挫折教育,人的一生当中都会遭遇到不同的心理压力和挫折,对于青少年来讲,因其正处于心理和身体成长期,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就必须要有人帮其疏导,将挫折作为磨练其个人意志、促其成长的动力来进行正确的认知和评价,使其走出心理阴影,勇敢面对挫折。作为家长和学校,应当及时地、积极有效地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其从挫折中走出来,振作精神,重树信心。

3.加强生命安全教育,围绕青少年的身边问题,让青少年通过行动研究来解决,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生活技能训练和体验。通过对与人生老病死有关场所的了解,如殡仪馆、福利院、养老院等场所参观,引导学生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珍爱生活,关心他人,感悟生命的价值。

4.加强网络监管,网络现已成为青少年认知和了解社会、获取知识的一个主要渠道,对青少年起着潜移默化作用。因此,应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对青少年喜爱的电影、电视和网络游戏要进行过滤,把涉及到暴力、色情、赌博等不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文化垃圾剔除掉,还青少年一个纯净、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

5.加强心理医疗机构和队伍建设,各级医疗机构都应设立青少年心理医疗科室,并配备专业心理医师。同时,按照初级卫生保健制度的要求,对辖区内的青少年定期进行精神、心理卫生方面的检查和健康教育,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保持心理健康的8种方法

怎样才能保持心理健康呢?专家指出了8种方法:

●保持乐观的情绪。要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工作。善于在生活中寻找乐趣。

●善于排除不良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善于把心中的烦恼或困惑及时讲出来。

●经常帮助别人。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美德,其作用不仅使被帮助者感受人间真情,解决一时之难,也使助人者感到助人后的快慰。

●善待别人、心胸宽广。以谅解、宽容、信任、友爱等积极态度与人相处,会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

●要有广泛的爱好。在偶遇心境不佳时,这种兴趣活动也能起到化解作用。

●保持一颗童心。对任何事物都有一种好奇,不论对知识更新,还是对身心健康都有好处。

●培养生活中的幽默感。说话时适当地采用幽默语言,对活跃气氛、融洽关系都非常有益。

●学会协调自己与社会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要经常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适应社会的规范,提高自己的适应力,从而减少因此而带来的困惑和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2016-05-15 09:46:22更新过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