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1453”工作机制 全力打造健康鲤城

回复 星标
更多
积极探索“1453”工作机制  全力打造健康鲤城
»

----泉州市鲤城区创建全国健康促进试点区工作汇报

图/文:鲤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鲤城区作为泉州市中心城区,现辖8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国家级高新电子园区,面积53.7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37.56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人口老年化,外来流动人口多,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吸烟、饮酒过量、缺乏运动、膳食不平衡等不良行为较为普遍。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等慢性非传染疾病及艾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等传染性疾病成为我区防控的重点和难点。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健康鲤城创建工作,以创建全国健康促进试点区为契机,两年来,区卫计等相关部门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开拓创新,加强社会动员和统筹协调,形成“坚持一个理念、做好四化创建、实现五项转变、力争三有成效”的长效工作机制,有力地推进了我区全国健康促进试点区的创建进程。

一、始终围绕“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理念

(一)制定规划。将健康鲤城创建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十三五”规划纲要,制定印发《鲤城区实施全国健康促进区试点项目工作方案》,明确创建目标和任务。并将健康促进单位创建工作纳入相关单位和部门绩效考核内容,有效地提升创建工作的主动性。

(二)完善机制。制定重大政策健康审查制度,由区委、区政府领导牵头,成立环保、农林水、教育、文体旅游、卫生计生等跨部门的专家审查小组,以“健康”的角度参与,对重大政策制定、落实和审查,并提出建议。

(三)政策引导。以区政府为主导,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制定有利于群众身心健康和环境的工作方案和措施。比如,《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鲤城区大气污染防治2016年度实施计划的通知》、《鲤城区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鲤城区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关于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的通知》、《关于2016年全区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关于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鲤城区家庭心理关爱团体辅导活动方案》、《鲤城区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鲤城区2016年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要点》、《健康促进机关工间操实施方案》、《关于做好2016年流动人口健康促进试点工作的通知》等,并开展利于群众身心健康的各类文体活动,初步形成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理念。

二、创建工作做到“四化”

(一)健康促进工作网络化。一是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创建健康促进区工作网络,覆盖所有成员单位,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并制订相应工作制度。定期召开多部门交流会就如何更好加强合作,互通信息,合理整合资源等问题进行讨论。设立公共邮箱,各成员单位以此为平台进行交流,健教办及时对各单位的活动信息进行点评,各单位也积极参与讨论,各抒己见,达到互通有无,实现相互提高促进目的。二是开展健康促进专兼职人员的培训工作。健教办采取逐级培训方式,提高各级健康促进主管部门和专业机构对健康促进区理念、方法和建设内容的理解,提升建设能力和开展二级培训的能力。2015年以来,全区共开展培训会7场次,培训内容涉及创建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机关、健康促进学校等内容,参训专兼职健康促进工作人员239人次。

(二)健康促进工作常态化。利用人口健康学校、老年学校、鲤城健康大讲堂等,健全完善各项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共575种、设置户外固定健康教育宣传栏160期、健康讲座145场次、健康咨询109场次。并定期开展督导考核,使健康促进工作常态化。

(三)健康促进服务专业化。依托辖区福医大附属第二医院、泉州市第一医院、中医院,第三医院等辖区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专家团队,建立健康促进工作的专家队伍及健康促进技术指导小组,邀请泉州市养生理疗协会、营养师协会、劳动者心理素质研究会等健康团体,成立老人健康教育讲师团及鲤城区健康大讲堂讲师团,定期开展各类讲座、培训、督导评估,确保健康促进服务专业化。

(四)健康促进工作项目化。整合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健康科普、中央转移结核病、艾滋病项目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重点工作,充分发挥项目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带动和推动作用,推进健康促进工作有序开展。

三、创建工作实现“五转变”

(一)创建工作主体向政府主导、各部门积极参与转变。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健康鲤城创建工作,成立了鲤城区健康教育暨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由区长担任主任,区直相关单位及各街道办事处等41个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相关部门创建工作职责。做到各创建单位主要领导公开承诺,亲自抓促落实的人人参与创建格局。

(二)创建模式向知识传播和健康干预并重转变。一是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群开展健康干预,我区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福医大附属第二医院建立了医疗联合体,依托医疗联合体双向转诊信息平台,积极探索“三师”共管服务模式,开展患者出院后上门随访、免费健康体检、免费动态血压、血糖监测、用药指导,同时对门诊高危人群开展血压、血糖筛查,有效提高慢性病人血压、血糖稳定率。二是在部分街道试点开展健康干预项目。在开元街道开展儿童龋齿病防控,在海滨街道试点开展儿童视力健康干预项目,通过基础数据搜索,统计目标人群相关数据,印制有针对性的宣传材料,分发给目标人群,以健康体检、筛查、健康讲座、健康咨询,个性化健康指导,设立宣传角、宣传栏等宣传阵地等多种形式,通过干预后再次体检,进行数据对比,总结结果并进行效果评价。三是加强控烟干预,制定并印发《鲤城区2015年控烟工作实施方案》和《鲤城区无烟单位标准和评分标准》,开展工作场所、公共场所全面禁止吸烟行动,结合各种卫生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等知识,使大众充分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和控烟的意义,提高大众自觉禁烟、拒吸第一支烟、劝导吸烟的意识,营造无烟健康环境。

(三)服务人群向主动参与转变。我区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健康教育与干预活动,逐渐地改变原来宣传教育单一的点对点等被动参与局面,让群众自觉地参与其中,主动加入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中来。一是由卫生技术专业人员深入到学校、企业、社区、单位等场所,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健康、日常保健技能培训、慢病服药指导,现场接受群众咨询。并通过开展健康素养知识现场竞赛和有奖答题活动,吸引居民积极参与。二是在临江、鲤中、浮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三个健康自测小屋,为居民提供免费健康自测服务,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三是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全民健康宣教。组建责任医生团队,开展签约、预约、转诊和出诊等服务,提升服务的综合性、连续性和可及性。创新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各社区医生团队挂点社区居委会,协同社区青年志愿者入户宣传,主动上门服务,调查群众需求,有效获得居民信任,增加了签约人数,全区签约服务目前已覆盖全区80个社区,签约2.5万余个家庭,受益居民8.9万余人。四是加快健康场景建设步伐,通过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康小屋、健康食堂等健康场景、健康元素的建设和实施,将健康教育与群众的日常工作、生活相结合,既拓展和延伸了健康知识传播广度和深度,又提高了群众自觉参与的积极性。

(四)创建内容向多学科融合转变。目前,我区健康促进工作与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生活方式管理、性病艾滋病及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妇女儿童保健、精神疾病防治、卫生监督管理等多学科有机融合,健康促进牵头单位负责协调和融合各学科的核心信息、宣传内容和干预措施,各学科在各自体系内开展内容丰富的教育和干预活动,形成了多层次、多角度、多途径的健康知识传播和干预体系。

(五)健康教育向注重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并重转变。我区通过开展调查和评估,使得传播过程求“实” ,传播效果求“真”, 有效地改变了以往注重过程而较少注重效果的做法。一是开展健康教育现状评估,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2013年,完成全区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健康教育从业人员能力建设现状的评估。收集我区人口、社会、经济、政策、环境等基本情况基础信息,建立全区基础信息数据库。2015年1月,开展全国健康促进区试点项目基线调查,调查分析我区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为健康促进区创建提供科学依据。并制定健康促进区项目实施方案,明确解决重点健康问题的策略和措施。二是开展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调查。制定《鲤城区健康教育试点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方案》,开展专题调查、统计和分析,每年发放问卷1260份,针对目标人群每年均开展有代表性的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与健康行为形成率调查,并调查结果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开展不同的宣传教育活动,确保健康宣传效果。

四、创建工作力争“三个有”成效

(一)有特色亮点。

1.整合社会资源,注重模式创新。一是发挥健康促进医院、原有的计生工作网络等政府的职能优势。利用辖区三甲医院开展创建健康促进示范医院的时机,主动协调配合,依托三甲医院的技术优势,弥补区级健教人员业务指导能力不足的短板;借助区、街道、社区三级健全的计生网络及宣传阵地,助力全区健康促进工作全面铺开。二是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积极引导,根据企业自身文化和经营业务范围,主动靠前,动员企业积极配合,把健康元素融入到企业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既帮企业聚人气,又充分利用内设场所建设特色模块,联合企业开展渗透性的健康教育,传播健康理念,既提升企业文化品质和品牌效应,又搭建优质的健康促进支持性环境。三是发挥社会团体志愿服务的技能优势。结合社会团体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其技能优势,搭建平台,提高健康鲤城创建效率,努力提升健康促进区的创建品质。

2.突出重点人群,开展特色项目。一是十分重视老年人的健康教育问题,常年深入全区的58家老年大学、社区老年学校,开展闽南语的健康讲座、咨询活动,把本土的民风、民俗有机地融入到健康教育的课题中,提升老年人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二是针对青少年这一重点人群,按照“属地管理,真情服务”的原则,充分利用社会现有资源(辖区机关事业单位、商家企业和社区团体,包括医疗和教育机构等),以“海博文化广场”为载体,建设健康促进基地,设置“健康交流角”、“视角健康服务区”、等10个专业服务阵地,通过大力开展“健康技能指导”“妈妈健康讲座”、“健康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形成了一个集宣传、学习、培训、矫正、体验、交流于一体的健康促进综合服务中心,探索青少年健康促进新模式。三是针对我区流动人口较多的情况,在辖区大中型企业(以格来德公司和百汇超市新华路店为示范点)开展“健康促进进企业”活动,充分发挥企业计生协会、工会等群团组织作用,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良好的服务,搭建健康宣传长廊、青春健康教育活动室等健康教育阵地,实施企业工间操制度,开设企业医疗服务室,开展各类健康知识讲座及职业防护专题活动,形成浓厚的健康宣传教育氛围。同时,企业还成立由主要职能部门参加的健康促进企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将一系列促进职工健康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融入企业文化管理制度,有效引导和激励职工积极参与健康促进企业建设。根据年底部分企业职工幸福度问卷测试结果显示,职工对当前工作和生活环节满意率显著提高,从2014年62.8%升到2015年的93.4%,职工身体健康体检合格率从2015年58.2%升到2016年的87.2%,2016年外来务工员工春节后返工率比往年上升5个百分点。

3.开展中医养生服务,改变生活方式。将中医药有机融入健康促进工作。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进社区”特色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为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等基本理念和知识,满足居民对中医养生活方法的需求,建设中医馆及“中医药健康促进工作”展示厅,制作20种中医药健康教育处方、食疗药膳、推拿理疗等内容,普及传授养保健知识,倡导科学生活方式和习惯,拓展预防疾病渠道,运用中医特色的健康状态检测、监测、评估、干预方法,进行人体体质辨别,努和实现治未病的目的。

(二)有浓厚氛围。我区通过各种媒体输送健康知识,形成立体多维的传播体系。通过建立“健康助手”微信平台、开通“鲤城区卫计局微官网”、微信公众号,在鲤城彩信手机报上设置健教专栏,提供健康知识。并针对不同人群编印不同的保健手册。辖区内所有社区均设有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更新。疾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以闽南语顺口溜的形式自编“接地气”健康知识,使健康知识的传播实用有趣。并利用泉州晚报、泉州电视台公众传媒扩大宣传影响。在公交站亭、电视、广播、网络、户外LED等多维平台宣传健康口号,为健康促进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社会影响力。

(三)有显著成效。目前,全区居民总体健康素养具备率24.22%,高于2014年全省监测点平均水平4.96个百分点;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健康技能等三方面健康素养具备率分别为42.00%、17.78%、43.56%,以及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健康信息等六类问题健康素养分别为44.89%,28.22%,16.00%,74.00%,28.44%,43.56%,均高全省2014年城市点的监测水平;居民吸烟率为15.1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46个百分点。同时,全区有41个机关(占机关和事业单位的51%)、24个社区(≥31%社区居委会)、120个健康家庭、18所学校(占中小学校的53%)、2家企业(占大中型企业的20%)、辖区7家医疗机构(100%区管医疗单位)基本达到健康促进示范单位创建要求,初步已形成全区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下阶段,我区将常抓不懈,继续健全完善“1453”工作机制,坚持贯彻落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理念,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和社会力量,开拓创新,树立品牌,以点带面,营造氛围,以全民健康素养行动为核心,提高全区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全民健康意识,打造健康鲤城,幸福鲤城。

2016-10-17 11:07:50更新过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