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大学生竟不知自己是戊肝高危人群,撸串竟暗藏风险

回复 星标
更多
多数大学生竟不知自己是戊肝高危人群,撸串竟暗藏风险
»

盛夏时节,酷暑难耐,世界各地高温预警频传。眼看远在罗马的朋友们在湖中玩起了轻艇,北京的小伙伴在家里蒸起了“桑拿”,四处一片求雨降温的呼唤,可我们的老天爷硬是没接收到此等讯息,该怎么晒还是怎么晒,哭。

置身酷暑,我们大学生党也有自己的解暑利器。白日无事呆在屋内与空调相伴,天黑再约上三五好友,夜市、饭店一聚,喝喝啤酒吃吃烤串,畅聊至夜深,也算惬意。

一说到吃,看文的你,是否已经垂涎三尺,意犹未绝了?你所期待的打开方式应该是这样的。

美食确实相当的诱人,朋友间的相聚也是氛围十足,但这样的吃吃喝喝,也存在着严重的健康隐患哟,上月就有媒体报道,烟台父子因食用路边烧烤引发急性肝炎(戊肝感染)而住院治疗;就在本月初,重庆一大学生暑期聚餐因食用“串串”,几个小伙伴都得了急性肝炎(戊肝感染)陆续住院的消息。类似疾病的频发,也让我们不得不对病原祸首产生关注。

夏季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季,也是戊肝的高发季节,专家提醒:要预防戊肝的感染。

»
戊肝——隐藏的杀手

听说过甲肝、乙肝,你可能对戊肝感到非常的生疏。其实,同甲肝、乙肝一样,戊肝也属于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具有高传染率、高致病率的特点。据最新医疗数据统计,成人急性病毒肝炎中戊肝发病已居首位,病死率达到1%—5%,而大家熟知的甲肝,其病死率则约为0.01%。

戊肝病毒可以通过手、餐具及饮食污染等直接或间接经消化道传播,还可以通过母婴、血液以及接触等方式传播。感染戊肝后起病急,常伴有发热、乏力、恶心呕吐等急性肝炎症状,严重的患者还会导致意识不清、肝衰竭甚至死亡。

»
大学生是重点关注人群

大学生生活高度集中,人群接触频繁,酷爱集团就餐,而不洁的水源、生肉或半熟的海鲜、动物肉制品均带有大量的戊肝病毒,这些都增加了感染戊肝的机会,据统计报道,高中、大学生戊肝感染率高达28.04%。学校附近的饭店、小摊、以及夜市烧烤等糟糕的卫生状况也能加重感染的风险。在细菌、病毒活跃的夏季,大学生应该特别重视预防戊肝。

»
7.28消灭戊肝,大学生更应该预防先行

戊肝病毒知晓率低,危害性高,大学生群体是高危人群,因引起足够重视。如果不幸感染戊肝,需住院隔离治疗20~30天,产生的人均费用高达1~2万,作为妥妥的学生党,这可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由于目前没有治疗戊肝的特效药,专家表示预防戊肝最安全、最有效、最经济的是注射疫苗。

即将到来的7月28日,是第7个“世界肝炎日”,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的主题为“消除肝炎”。消除肝炎,大学生更应该预防先行,主动预防,到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戊肝疫苗,撸串都感觉更轻松无忧了呢。走着吧,撸串前来一针。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