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健康传播影响力人物——希望的力量

回复 星标
更多

2017年度健康传播影响力人物——希望的力量

2018-01-20 健康报医生频道


1月20日,《健康报》社与相关医学科研机构联手举办的“2018中国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北京协和医院陈德昌教授荣获健康传播影响力最高荣誉、王拥军教授等29位专家荣获健康传播影响力人物奖。    

   

此次评选活动首次启用健康中国(官方版)APP征集展示作品,并接受大众投票。该平台为国家卫生计生委唯一官方客户端,由《健康报》社开发运营。平台通过资源整合,提供权威的政务信息、科普信息和行业资讯服务,以更好满足公众需求、提升健康素养、促进全民健康。评审标准:网络得票+线下评审。网络得票为作品阅读数、点赞数、投票数综合得分。 以下是2017健康传播影响力人物——“希望的力量”获奖名单。




1787139

赵晓刚

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副教授

让艺术化的科普飞得更高、更远。

他是在美国权威杂志(CHEST)上发表英文科普诗歌的第一位中国医生。该科普诗歌《我要当老大》描述了肺部磨玻璃影的发展历程,引起了全球热议。他长期致力于肺癌的科普工作,在上海市医学会网站开辟了肺癌的宣传专栏,以幽默风趣的方式、人文情怀的视角,带给读者轻松的科学普及体验。


他主编的《向肺癌宣战,你赢得了吗?》荣获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优秀科普作品奖;他设计编导的肺部磨玻璃影的相关动画短片荣获第四届上海青年科普能力大赛的优秀视频奖;他创作的《人间世,医世间》科普歌曲,在人民网的点击率超过300万人次,推动了医学科普艺术化创作的历程。


他也是一名优秀的胸外科医生,发明专利七项,荣获第29届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银奖,为单孔胸腔镜治疗肺部磨玻璃结节的普及做出了卓越贡献。在赵晓刚看来,一名优秀的医生,临床技术本身要过硬的同时,追求艺术化的医学科普会带给大众更美的体验及更高的认可度,会更好地诠释医学人文的情怀、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

1787139


1787139

向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副主任

爱心奉献陪护过敏患儿成长,将过敏知识科普进行到底。

用爱心奉献的过敏防治事业,陪护过敏患儿成长。由向莉筹建,诞生于2017新年的过敏公益科普微信公众号“敏儿成长”渗透着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团队的集体智慧。全篇自主编审的科普小品集思广益,为敏儿家庭带去专业指导,籍专心“辈爱呵护”的团队驱散“敏感童年”的阴霾。


捧真心浇灌的“敏儿家园”微信群,为敏儿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追逐健康幸福的童年。从幕后走到台前的“小儿大医生”,玩玩中间,学习过敏防护万人受益。从哮喘日到中国过敏防治周,科普义诊牵起北儿-内蒙对口支援的无缝纽带,没有什么能阻止将过敏科普进行到底。

1787139


1787139

冯永强

中国医科院整形外科医院激光美容中心副主任医师

科普是一名医生应尽的义务。

曾经,整形外科总是游离在医学界的边缘,关注一小部分群体。然而,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面子”上下功夫时,俯拾皆是的美容整形误区让“科班”整形医生坐立不安,冯永强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中国整形外科的摇篮——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一位年轻医生,他在医、教、研都处在事业爬坡的关键时刻,依然将大量精力投入到科普中,原因无他,只为把一个个误区挖出来,让爱美人士看得明明白白。


作为青年医学科普达人的代表,他具有科普新生力量的典型特点。他们不仅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满腔热情,更有着敏锐的科普嗅觉,能随时看到受众的需求,与患者的互动更为频繁。他们关注传统媒体,更会主动出击,通过公众号、微博、直播平台、网站,传播医学常识。如果有一天,他或者他们成为“网红”,别紧张,这一定是好事儿。

1787139


1787139

杨延砚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做医患欢迎的原创医学科普。

作为科室宣传工作负责人,她率领康复科宣传团队坚持原创科普,于2015年创立科室官方微信平台,现总用户超过15000人,各类科普文章广受医患好评。

她率队参加2017年北医三院第二届健康科普比赛,将征文、演讲诸多奖项收归囊中。并分别获得演讲比赛及征文比赛一等奖第一名。《一老一小都要晒太阳,大夫教您晒太阳的“正确姿势”!》一文被《健康报》选用,在北医三院微信公众号上推出后,七日阅读量达到近7万人。后被众多权威微信公众号转载,其中《人民日报》、新华社微信平台传播人数均在数小时内达10万+次。

1787139


1787139

杨璞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办

粉碎健康谣言,助读者科学养生,健康生活。

2017年,他与《健康报》编辑一起开创的《读成语 学养生》栏目,一经推出便受到众多读者好评,不少读者还因此对中医“路转粉”,他也成为第一个同年先后在国家级健康主流媒体《健康报》(读成语 学养生)《中国中医药报》(赏中华诗词 学中医养生)受邀开辟专栏的85后中医科普工作者。


这一年,他在《健康报》等全国十余家媒体发表健康科普文章近千篇次,于头条号自媒体“杨璞微养生”发表的健康科普文章,在今年阅读量突破1.3亿次。他坚持科普志愿服务,积极引导广大读者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和养生观。针对健康谣言,及时采访医学专家进行辟谣,为广大民众创造健康的科普环境。他积极宣传普及中西医结合健康卫生知识,坚持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促进广大基层民众形成科学养生保健的良好风尚。

1787139


1787139

王兴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

老百姓的需要,正是坚持科普的永恒动力。

2017年度出版科普书《肺话》一部,主要内容包括雾霾的健康防护、肿瘤的预防和筛查等,广受读者好评,并且获得第二届由健康报举办的中国健康科普创新大赛“十佳科普图书”奖。除此之外,作为头条科普作家,发表了三十余篇阅读量超过10万的文章,成为科普届的一股清流。


他说:“创作科普只是基于一个偶然的契机,是由于爱好,但是坚持科普源于永恒持续的动力。”

1787139


1787139

蒋参

重庆肿瘤医院中医肿瘤科医师

让中医理论不再神秘深奥,让传统医学更“接地气”。

和大多数中医一样,诊病时他轻言细语、慢条斯理、不慌不忙。但当他离开诊室,走上科普的讲台时,立即激情澎湃、神采飞扬。


他专注于传统医学的科普,喜欢将老百姓眼中神秘的中医理论化为接地气的口语化的知识向大众传播,他在《健康报》发表多篇中医科普文章,希望让“中医”这个玄奥的名词变得更加平易近人;希望让“妖魔化”中医的人们理解中医传承千年中蕴含的科学而朴素的道理;希望让那些出于某种目的不停吹嘘、夸大、滥用中医作用的行为现出原形。用严谨的态度、传统的理论,“引经据典”地讲传统医学科普是他一直坚持的原则。

1787139


1787139

褚万立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主治医师

关注慢性创面,倡导专业救治,让老人活得更有尊严和质量。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压疮的患病率居高不下,有广泛而急切的治疗需求。与之相矛盾的是压疮诊疗的相对不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压疮缺乏广泛深入的科普和专业预防宣教,人们不能充分认识压疮的危害性,缺乏预防压疮的危机意识和专业意识。


褚万立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在与患者反复沟通中,慢慢体会到科普的价值。他的一系列科普文章,通过《健康报》、微信公众平台、好大夫在线网站、社区宣讲等多种形式发表。而后,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专项经费的资助下,他和团队伙伴们一起将科普文章集结成册,配上简洁明了的插图,出版了《褥疮的防治常识》。书中涵盖压疮预防、护理、诊断、治疗的一系列环节,对于长期卧床的老人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了各种贴心提示,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1787139


1787139

马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住院医师

关注百姓生活的日常点滴,用大白话讲述急诊医生眼中的科普故事。

在健康报、北京日报等媒体发表科普文章十余篇,在新媒体平台发表原创医学科普文章300余篇。荣获2017年中国医师协会科普分会“健康科普先进奖”。撰写的科普文章《有伤口就要打破伤风针吗》获得2016年度《健康报》最佳科普文章。他的文章紧密结合百姓生活的日常点滴,以通俗的大白话讲述急诊医生眼中的科普故事。

1787139


1787139

朱铁华

湖南省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

将“医术”与“艺术”的深度融合,让健康科普更具传播力!

源于对生命的敬畏,对提升山区百姓健康素养的责任与担当。热衷于科普活动策划与创作的他,工作之余,利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在“健康中国”征程中,不断从事健康科普传播工作。通过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百姓喜闻乐见的活动、歌曲、戏剧等方式,使枯燥无味的医学常识更具有人文情怀。


2017年他带领医护团队,策划成立了全国首支“旅游医生”队伍,组织“千名导游学急救,备战十一黄金周”“平安暑假,预防溺水”等大型公益科普宣教活动11场次,受益人群数以万计。


他创作了全国首张以医学名词名命的“说唱版”歌曲《全民心肺复苏真是必要》,张家界市首部公益医学科普舞台剧《心“肺”跟爱一起走》,张家界市首部音乐舞蹈剧《敞开心“肺”》公益片。倡导广大民众掌握急救技能,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多次受到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湖南卫视等主流媒体的报道。



(编辑制作:刘洋)


1787139


https://www.cyyun.com/ws-gj-jkzg/mobile/pages/inforDetailPage?guid=b80019baea0d1266567810de57fef0f2&appversion=1.1.9&from=timeline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