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黎志宏建议: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

回复 星标
更多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黎志宏建议: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

(全国人大代表黎志宏接受星辰在线专访。星辰全媒体记者 舒展 摄))

1816508

(全国人大代表黎志宏。星辰全媒体记者 舒展 摄)

星辰在线3月6日北京讯(星辰全媒体特派记者 林之乐 岳珊 王希文 胡晶晶 舒展)老百姓的看病问题一直是“两会”代表委员普遍关心的话题。作为一名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黎志宏的关注重点依然在他所熟悉的医疗卫生领域,尤其是新“医改”和慢性病的预防上。“健康教育应该从‘娃娃’ 抓起,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现状:

慢性病已成城乡居民死亡主因

2016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79.3亿人次,比2015年增加2.4亿人次(增长3.1%)。平均每个居民每年到医疗卫生机构就诊5.8次。

“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城市和农村因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分别高达85.3%和79.5%。” 黎志宏向星辰全媒体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目前,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79.4%,其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为271.8/10万,癌症死亡率为144.3/10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68/10万。

不难看出,慢性病的高发与危害、居民的高就医率已经成是影响国家“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实现的重大阻碍。

解析:

健康教育“有效性”亟待提升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的实施,人民群众对健康关注度、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以及媒体对健康知识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居民健康素养不断提升。” 黎志宏说。

2017年11月发布的第六次全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工作的结果显示,2016年国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1.6%,较2015年提高了1.33个百分点。

尽管如此,国民健康素养总体仍然较低,城乡、地区、人群间发展不均衡,人民群众对各类健康问题的认识水平不均衡,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提升较慢。以慢性病为例,其发病原因60%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而健康教育有效性不够、健康素养提升慢,是导致就医人次高,慢病发病高、危害大的重要原因。

建议:

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

为改变目前现状,黎志宏建议以更大力度推进健康教育进校园,真正做到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将健康知识,尤其是慢性病基本知识、危害、预防方法、科学生活方式、常用保健知识、合理就诊、合理治疗等内容作为国民健康素养的基本要求,纳入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范畴,提升国民整体健康素养。

此外,推动医卫专家进校园,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面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包括生老病死全程,预防治疗一体,医疗卫生领域专家,应该积极走进校园,开展健康进校园的系列活动,让医疗卫生领域专家的进到校园。同时,让中小学生“进”医院,通过社会开放日类似活动,请普通市民,尤其是中小学生进到医院,亲身体验医院环境,同时也学习相关健康知识。

“我希望通过这‘三进’能够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健康素养,从而提升全民健康素质,让生病的人越来越少,让健康中国更加美好。” 黎志宏说。

1816508

(点击进入专题)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