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伟教授解读《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回复 星标
更多
陈伟伟教授解读《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防治资讯部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陈伟伟在第九届中国慢病管理大会“三高防治实践”论坛上,对《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1888220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防治资讯部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陈伟伟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是在2007年我国第一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因此2016年修订版也常常被大家称为新指南。

1888220

新指南做了一个很重要的更新,强调“一级预防”。一级预防针对的是一般人群。在一级预防人群血脂合适水平和异常分层标准这张图表中,可以看到增加了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这也是近几年来国际上逐渐被采纳的一个指标,这个指标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更加适宜。最新2012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的流调结果发现,中国人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比例特别高,在10%以上。如果一个人处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状态下,他的胆固醇会被明显的低估,因为很多胆固醇颗粒就存在于甘油三酯颗粒里。建议医生在解读血脂化验单的时候,如果发现患者的甘油三酯高于3以上,最好不要去解读他的胆固醇,而是应该去解读非高密度胆固醇。这个值计算起来非常简单,总胆固醇减去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是。

1888220

过去,我们把高血压叫做无声的杀手,其实,血脂异常更像是沉默的杀手,因为它都是以心梗、脑梗为首发表现。世界卫生组织也强调,有近一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心梗、脑梗作为首发症状。因此,定期检测血脂是非常有必要的。

从防治角度来说,建议——

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1次血脂;

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每年至少进行1次血脂检查;

缺血性心血管病患者以及其他高危人群,每3-6个月测1次血脂;

因缺血性心血管住院的患者,入院时或24小时内要检测血脂。

1888220

血脂指南一个非常核心的内容,是总体心血管风险评估,依据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的高低,采取不同强度的干预,是血脂异常指南的核心策略,是开展血脂防治决策的基础。

1888220

已经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患者,一律归为极高危人群,这就包括缺血性冠心病患者、放支架的人、搭桥的人、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间歇性跛行的人等等,这些都要按照极高危的人群管理。

具备下面两个条件中任何一个者均视为高危人群:一个是重度升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种人直接归为高危;第二个为年龄在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以及患糖尿病10年以上者。

1888220

如果血脂异常的人,只要合并有高血压以及三个危险因素(吸烟、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男性年龄≥45岁或女性大于等于55岁)中的任何两个,即可视为高危人群。

1888220

新指南增加了一个新的评估工具,叫余生危险评估。余生危险评估主要适用于中青年(55岁以下),这些人10年的发病风险不高,但如果五个危险因素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就可以归为余生风险高危人群。它指的是终身,现在存活到60岁、70岁,跟同龄人比处于高危状态。余生危险更多的是教育意义,提醒人们早期预防的意义。

1888220

依据危险分层,确定了心血管病的高危、中低危人群后,就要对不同的人群进行血脂管理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衡量是否达标的一个目标值。

1888220

生活方式干预,又叫做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在血脂异常防治当中至关重要,是一个基础和首选的治疗方案,所有病人都要采纳,否则会大大影响控制效果。

1888220

1888220

1888220

来源:慢病管理网,文末有原文链接。

853397392018-08-01 23:58:05更新过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