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共商肿瘤防治大计 助力健康辽宁建设——2018中国肿瘤学大会部分院士访谈录

回复 星标
更多

【关注】共商肿瘤防治大计 助力健康辽宁建设——2018中国肿瘤学大会部分院士访谈录

辽报君说

8月18日,2018中国肿瘤学大会在沈阳举行。来自国内外的32位院士、500余名医院院长、1.8万余名国内外肿瘤医学界精英齐聚沈阳,共商肿瘤防治之道。记者专访了参加大会的部分院士,了解他们在肿瘤治疗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听取他们对肿瘤防治的见解和建议。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建议不仅有助于健康辽宁建设,也有利于国家卫生事业的整体发展。

肿瘤防控要做好三级预防

1899766

1899766

樊代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

1899766

“世界上每5个癌症患者就有一个在中国,在中国每死5个人就有一个是癌症患者。” 在2018中国肿瘤学大会召开期间,樊代明院士对记者表示,他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到这一点。其实肿瘤并不可怕,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的癌症通过早期发现可以治愈,剩下的1/3的癌症通过积极的综合治疗,可达到缓解症状、延长生命的目的。

樊代明表示:“我们的观点是要重视后1/3,狠抓前2/3。对于可以预防的1/3,要提醒他们改变生活方式,这一点光靠我们医生说不行,要加大科普宣传。其实早期治疗花费少、痛苦小、恢复快。这些知识只有通过科普,才能够让群众知道,只有医生和群众都了解前2/3,才能做好肿瘤的防控。”

樊代明指出:“现在对待疾病有两种医学方式:一种叫等待医学,等着患者患病,再进行治疗;另一种叫作对抗医学,患者得了癌症,就把杀死癌细胞当作目的,手术刀要先上,化疗跟上,还要放疗,在病人身上摆了一个战场,可是考虑过病人的情况吗?其实治未病是最好的,重视肿瘤危害,积极开展预防,这样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肿瘤这一难题。”

肿瘤与遗传因素、生活行为有关

1899766

1899766

郝希山

中国工程院院士

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

1899766

“在过去40年中,肿瘤发病率每年都在增加,死亡率较高,可见,肿瘤防治工作任重道远。”郝希山院士在肿瘤外科、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上世纪70年代,他开始对新发肿瘤进行统计,通过对发病率、死亡率监测,发现肿瘤59种,对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进行研究,其成果成为我国肿瘤研究的基础数据。

郝希山表示:“这种研究数据对肿瘤的防控有着深远意义。比如很多人质疑肺癌和吸烟的关系,他们认为身边有的吸烟几十年也没得肺癌,但有的人没吸烟,却得了肺癌。为此,我们经过几十年研究表明,30%左右的肺癌和吸烟密切相关。同时,喉癌、食管癌等疾病也和吸烟有关。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在全世界范围内戒烟。”

胃癌曾经是我国第一高发性肿瘤,十年前肺癌成为第一。“辽宁在肿瘤的研究方面起步很早,我们一批老专家在辽宁对胃癌进行了多年研究。”郝希山表示,肿瘤与遗传因素、生活行为有关。肿瘤发病率持续攀升,防控道路还很长。如何降低发病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对于我们来说,依然任重而道远。

精准医疗是未来医学发展的大趋势

1899766

1899766

詹启敏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兼医学部主任

1899766

“当前肿瘤防控的形式还是比较严峻的,我国每年有430万新发癌症病例和280万癌症死亡病例。”詹启敏院士说,“肿瘤防治要趁早,等到出现症状再去治疗,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他给记者打了这样一个比方,肿瘤好像一座冰山,症状就是冰山浮出水面的那部分,其下面才是肿瘤深层次的问题,这是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分子生物学都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第一,对肿瘤发生、发展的深层次理论有了一个很大的突破;第二,找到很多可用于早期诊断的标志物。随着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和学科的不断发展,精准医学也迎来发展的最好时机。

詹启敏表示,精准医疗是未来医学的大趋势。简而言之,精准医疗就是指根据每个患者的个人体征量体裁衣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很多人担心的精准医疗会不会增加医疗费用这一问题,詹启敏表示,精准医疗可以让目前部分便宜的化疗药物找到合适的病人,不必再换药,对于老百姓来说可以更好地提高医疗质量。从肿瘤防控的长期看,还可以降低医疗费用。

遗传因素作用是可以控制的

1899766

1899766

王红阳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信号转导研究中心主任

1899766

王红阳院士长期从事恶性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病理机制和细胞信号转导有重要建树。“肿瘤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慢性疾病,发病有非常多的原因,有很多基因和非基因的因素都参与到发生、发展、转移的过程中。”王红阳说。

对于一些专家提出基因检测是否可以分辨出易患肿瘤,王红阳表示,基因检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单纯依靠基因检测还不确定是否患有肿瘤。肿瘤是有其遗传因素的慢性疾病,但外因和内因是相互作用的。外因,比如饮食会影响机体本身存在的癌基因是否被激活,自身免疫系统能否控制癌症发生。单纯靠基因检测是不够的,但是基因检测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很多机体存在的基因突变以及一些遗传因素。

王红阳说,一个人得不得恶性肿瘤与其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代谢状态、免疫机能相关。遗传因素是非常重要的,比方说结肠癌患者的子女有一定的可能性携带相关基因,这种情况下应该重视基因筛查的作用。无论是调整生活方式,还是早发现早控制,都可以有效避免遗传因素传导的作用。

放疗联合免疫治疗临床试验成效显著

1899766

1899766

于金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

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

1899766

“在肿瘤免疫治疗快速发展的今天,放疗联合免疫治疗或许是肿瘤治疗的一大机遇。”于金明院士接受采访时如是表示。

近年来,肿瘤治疗越来越趋向于多学科综合治疗。手术、放疗和化疗是目前控制肿瘤的三大主要手段,然而,肿瘤复发、转移仍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免疫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和此前的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四种治疗手段不同,后者是重在杀死靶点的癌细胞,而免疫治疗是重在调整免疫的微环境和体细胞,从而间接杀死肿瘤细胞。将免疫治疗与常规肿瘤治疗结合起来能够激活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从而持续地识别并杀伤全身肿瘤细胞。局部放疗和全身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调节作用使放疗与免疫联合治疗成为可能,大量临床前期试验已经取得显著疗效。未来10年内,随着免疫治疗在临床应用的不断突破,合理应用免疫治疗联合放疗可能会为目前的肿瘤标准治疗带来巨大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类型肿瘤中选择合适的免疫制剂,放疗的最佳分割模式与总剂量,最佳的联合时机是放疗与免疫联合治疗成功的关键。

去除肿瘤干细胞药物已经研制出来

1899766

1899766

王存玉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1899766

肿瘤细胞凋亡的调控和转移是王存玉院士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王存玉表示,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乃至复发、耐药都与肿瘤干细胞有着密切关系。而且在不同的实体瘤上,都发现肿瘤干细胞。因此,若想控制肿瘤的生长,甚至治愈肿瘤,就需要找到一种新的方法把肿瘤干细胞去除掉。

当前所有的常规化疗、放疗药物往往只能抑制肿瘤的生长,但对肿瘤干细胞的去除效果并不好。如果能研发一些新的药物,在化疗和放疗的同时,把肿瘤干细胞去除掉,可以对肿瘤的治疗产生很好的效果。

目前,针对肿瘤干细胞进行杀灭的新的靶向药物已经研制出来,其效果尚待临床试验。“肿瘤治愈的关键在于肿瘤预防。”王存玉说,我们对于基础的防控工作还有待加强,特别是对于已经知道的致癌因素,要严格控制。做好这一工作,在短时间内难以看到效果,但其在10年、20年后才会有效果。

另外,王存玉还表示,最近国内肿瘤治疗的基础研究发展很快,但他希望国内的药厂不要总想“弯道超车”,还要重视自己的药物研发和基础研究。

来源:辽宁日报

新媒体编辑:张春红  刘爽

1899766

精度!辽宁上半年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总收入增长11.2%

1899766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