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慢性病现状及应对策略

回复 星标
更多

澳门慢性病现状及应对策略

世界卫生组织将慢性病定义为病程长、进展缓慢的疾病,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随着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我国居民因慢性病引起的死亡构成已高达80%。在澳门,慢性病已成为威胁澳门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根据数据显示,2012年由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四大慢性病导致的死亡数字约占澳门死亡总数68%。

在这种新形势下,澳门慢性病防制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对此,从澳门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澳门慢性病现状

1.慢性病患病率呈增长趋势

据“澳门市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2010年澳门20~59岁市民肿瘤、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比2005年分别上升了48.4%、19.2%和55.6%,而≥60岁居民的患病率则分别上升了60.0%、11.7%和39.4%。虽然20岁以上的澳门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下降,但患病人数不断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

2.慢性病构成死亡主因

2012年澳门居民因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及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死亡的人数分别为474、636、71和63人,合计1244例,占全年总死亡人数1841人的67.6%。

3.慢性病危险因素广泛存在

2010年澳门市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20~59岁男性肥胖(身体质量指数≥28)比例为4.5%~13.5%,女性肥胖比例为1.4%~9.8%。部分市民有不良生活方式,男性吸烟率28.3%、女性吸烟率3.8%,男性饮酒率52.4%、女性饮酒率19.8%,男性不进行体育锻炼者占23.6%、女性占35.8%,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群中锻炼时间少于30min者男性占33.3%、女性占35.5%。

澳门慢性病预防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澳门政府于2009年成立慢性病防制委员会,专责统筹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委员主要来自政府、医疗及民间机构代表、社会人士共40人。主要来自政府官员、医生30名、护士3名。委员会自成立后,制定目标、行动框架并根据澳门四大慢性病成立工作组,包括癌症工作组、心血管疾病工作组、糖尿病工作组和慢性呼吸道疾病工作组,根据各自职责开展工作。

自委员成立后,以不同系列宣传,如专题讲座、自我管理培训课程、嘉年华等宣传途径,促进健康生活模式的建立。这些活动大部份由护士去统筹及进行教育工作,且仅在特定时间举办。预计到2016年超过65岁的居民将约占澳门总人口11%,人口结构渐趋老龄化,随之而来的是慢性疾病的威胁。

另外,随着澳门近年经济及旅游的高速发展,大量人口流量引致传染病于小区扩散的危机。随着慢性病人数不断上升,本澳专科医疗及相应小区护理支持服务,均未跟上实际需要。不少慢性病患者抱怨轮候专科医疗时间过长,影响病情。这些因素导致市民对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加,拓展小区护理服务及推广健康教育工作刻不容缓。统计显示2008年澳门医护比为1∶1.1,2013年为1∶1.22,相对现今的国际标准1∶2仍低,全澳护士问题严重。为解决专科护士的急切需求,由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及澳门理工学院分别开设专科护士培训课程,包括老年护理、癌症护理、精神健康、小区卫生护理及复康护理等专科,目标培养出150位专科护士以满足未来医院专科及小区护理的需求,并提升护理管理及教学方面的素质。

此外,全澳慢性病患者的监测、登记及上报统计网络未能健全,未能做到各项目和机构提供共享的信息交流平台,共同收集、分析和发布数据;与国际水平有差距。

应对策略

1.加大力度培养专科医护人员

很多慢性患者需要特殊日常护理,但小区护理服务远远未能满足需要。最主要是缺乏相关专业医护人员,尤其是专业小区护理服务人员,如何及早填补医护人员不足,实为目前医疗服务的最核心问题。建议澳门两所护理学院开设更多专科护士培训,补送医护人员到国外进修,建立高素质的慢性病防治队伍,健全小区慢性病防治的技术队伍。

2.完善法规及开展系统研究,推进循证决策

慢性病照护需求增加,宜尽早规划相关政策,制定相关法规、制度、进行慢性病系统研究与未来环境预测,规划慢性病防治指标和工作进展的监测,引入发达国家慢性病监测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同时避免重复调查、重复监测质量和数字出自多部门等情况;配合澳门特点并参酌先进国家对慢性病健康政策,研订执行策略、绩效指标及预期成效等。

3.构建合作平台,积极参与区域及国际交流合作

由于慢性病防治的复杂性,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如大力开展小区全人群进行干预,依靠全环境政策的支持,促进人们改变行为的综合干预模式。

4.强化健康教育与促进,制定自我管理政策

慢性病防治是一个涉及个人行为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复杂活动。针对澳门现时的宣传教育,应多开展疾病管理技能训练和病友相互交流防病经验,务求在知识、态度及行为上改变患者。

总之,综合澳门实情,我们在慢性病开展的工作上有成功的经验,然而也面临挑战,需要大力培养医护人才开展教育、治疗及研究工作。同时鼓励民间机构与政府相互合作,共同朝着防控治慢性病的方向迈进,减低慢性病对居民的危害,共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素。

来源:余惠莺,黄翠萍,汤丽娟,等.澳门慢性病现状及应对策略[J].慢性病学杂志,2015(4):412-413.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