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医生:做好医学科普要先修炼这“三重境界”

回复 星标
更多
青年医生:做好医学科普要先修炼这“三重境界”
»

来源:健康报医生频道,文末有原文链接。

投稿邮箱:jkb_doctor@126.com

近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科技社团服务中心承办、北京科学技术期刊学会协办的“创新引领未来,创业成就梦想”——第十九届北京青年学术演讲比赛决赛在京举办。经过角逐,来自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的姚俊祺以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丁舒获得一等奖,其他医学界的青年学者也表现不俗。本报记者邀请他们讲一讲做医学科普的心得体会。

我所理解的医学科普三重境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丁舒(一等奖)

1933289

医学是一门关乎人、关乎健康的科学,它的人文属性也使得医学科普更加贴近于生活。虽然,我是一名科普实践和研究的新手,但我认为医学科普可以分为三个“境界”去探索。

首先是“去伪存真”在信息网络和自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大众会接受到各种“不明来源”的误导信息,可能无关痛痒,但也可能危害健康。我们最初在做公众心肺复苏培训时,很多听众会问“为什么不是像电视剧里一样上来就嘴对嘴人工呼吸”;我们也会偶尔在网络视频里看到,一些“好心人”给虽然晕倒、但还在呼喊的路人做胸外按压。作为专业的医护人员,保证其传播知识的科学性是科普工作的第一要务。

然后是“融入生活”科普是科学家与大众的对话,是科学研究与柴米油盐的碰撞,也是一项把“机制”“原理”“分子”“细胞”等等具象成“1+1=2”的艺术创作。

让科学普及,重要的是改变固有的思维和沟通方式,完成从演员到观众的角色转变。于是,我们会尝试在培训时播放《小苹果》《最炫民族风》,并且告诉大爷大妈,这就是胸外按压的正确频率;我们会让大家在按压时联想在家和面的手法和力道。让科普融于生活,让生活中贴满科普的标签。

最后是“内化于心”科普的终极目标不在于让受众“知道不知道的”,而是将健康知识内化于心,转化为健康行为,真正实现全民健康。这就需要不断地强化、反馈和评价。在我们的团队中,有老师走进心脏猝死高危者的家庭,倾听需求、个性评估、针对培训、反馈效果。这种人与人的连接、投入和热情会让受众在获得知识之外感受到一种医学人文情怀,从而促使那些普及的知识融于生命,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让科研接地气是我一直的追求

军事医学研究院 姚俊祺(一等奖)

1933289

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想要把研究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成果传播给公众,让科学走近大众,走进生活。

做什么样的科普?我认为首当其冲的是科普内容的科学性。公众作为不懂医学的“门外汉”,对于传播的科学知识通常不会去质疑其科学性和真实性。我们表达什么,他们就接受什么,还可能二次传播。因此我们需要严格审查传播的内容,追溯数据来源,参考文献,确认其科学性。

同时,不可忽视知识的普及性。如果传播的内容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渗透进日常的生活起居、社交的点点滴滴,更易被公众接受、关注以至推广。我在做科普的时候,就会认真琢磨从研究内容与公众生活的切入点,拉近科学知识与公众的距离。此外,还要注重表达的通俗性。我一般会先讲给身边的外行人听,他们听不懂的地方进行标记、修改,直到他们可以迅速理解为止。

从科研到科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让科学研究接地气,对公众来说变得有用、有趣是我一直的追求。

科普不是“一阵风、一阵雨”

首都医科大学 刘佳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的研究领域是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曾经我认为,做好科研就是对老百姓们最好的服务,但当我参加比赛时,我才意识到我们的工作对于大多数民众而言,尽管看起来“高大上”,但却枯燥、乏味、难以理解。

渐渐地,我深刻的体会到,科普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更不是“一阵风、一阵雨”,科研工作者有责任让大众了解科学,理解科学,用到科学,从而提高健康意识,远离疾病困扰。

帕金森病不像心脏病、癌症那样被老百姓们所熟知,但它却有一个典型又独特的症状,静止性震颤。静止性震颤是什么呢?这个名词又会让大家摸不着头脑。其实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颤抖或者哆嗦。

因为帕金森病是老年病,所以我咨询了身边社区的老人,发现大家最感兴趣的是:“我怎样确定得了这个病?”,“这病能治么?”,“这病怎么治?”。所以我针对大家所关心的如何“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进行阐述,并且将我们在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向大家进行了展示。

1933289

用白话跟大家“白话”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主管护师 段俊滔

一直在听说科普,一直在看科普,一直也想倡导科普,但从未做过科普。

导师告诉我:其实科普就是利用多形式的方法、授课技巧,去纠正我们工作中、生活中发现的问题以及不正确的方式。

我查阅了许多文献,翻阅许多心脏康复书籍,只为把最准确的知识、最前沿的方法传递给听者。科普一定要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常见的例子去向大家讲解。比如心肌梗死、血管堵塞、心肌细胞坏死,大家对这些概念比较陌生,就不如举例为水管堵塞,水无法流过,庄稼就会死亡。

科普,其实就是要把这些内容表达出来。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科普比赛,但却是准备时间最长的一次,让我切身感受到了科普工作不易,不仅要严谨、还要风趣,不仅要科学、更要贴近生活。(文/本报记者 杨金伟)

853397392018-11-23 10:09:08更新过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