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千日营养杯"妇幼膳食及月子餐设计营养大赛

回复 星标
更多

第三届中国"千日营养杯"妇幼膳食及月子餐设计营养大赛

2001995

活动时间:2019年5月-11月

活动地点:网络提交

提交时间:2019年07月01日-2019年09月30日

主办方: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

报名网址:

http://www.mcnutri.cn/contest/171830200.html#to2  (需用电脑打开网址报名)

参赛内容

综合赛:参赛者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和《中国妇幼人群平衡膳食宝塔》中对相关人群的膳食要求,选择比赛规定的膳食对象,以一名膳食对象的一日膳食为基本单位,设计七日膳食食谱。并任选其中三日食谱,烹制加工膳食、拍摄每一餐膳食图像。膳食对象:1、产褥期(月子)妇女;2、孕中、晚期妇女;3、学龄前儿童。

单项赛:婴儿辅食设计与制作。

具体要求说明:

综合食谱设计

1、一日食谱中,食物的品种与数量,以能够满足膳食对象一日能量和营养素需要为目标,可参考《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对相应膳食对象的推荐量。每一日食谱需附带营养评价报告。

2、每一项参赛作品只针对一个膳食对象(七日食谱和三日膳食图片)。

3、每一参赛者(包括单位参赛者和个人参赛者)对同一类膳食对象最多提交三项参赛作品。

4、每一日膳食图片不能少于三幅(一般为早餐、中餐和晚餐各一幅,临近的加餐可纳入正餐的图片中)。

5、参赛膳食图片采用2:3比例,jpg压缩格式,总像素大于6百万,压缩文件不小于2M,不大于10M。参赛作品中的食物图片,不得做拼图处理和文字标注,不得带有任何水印和Logo标记。

婴儿辅食设计与制作单项赛

1、须明确适用年龄(月龄段),设计思路、目标和相应喂养指导。

2、须包括食材选择、制备和成品的描述和食物图片:食材1张,制备过程2-4张,成品图1-3张。

3、所有食物图片采用2:3比例,jpg压缩格式,总像素大于6百万,压缩文件不小于2M,不大于10M。参赛作品中的食物图片,不得做拼图处理和文字标注,不得带有任何水印和Logo标记。

参赛资格

本次比赛的参赛者分为单位(机构)参赛者和个人参赛者。

单位(机构)参赛者:从事妇幼人群膳食服务的机构和单位,包括但不限于医院、保健院、月子会所、托幼机构、专业供餐企业等。以单位参赛的作品需要提供单位证明文件。

个人参赛者:从事妇幼人群营养健康咨询、膳食营养研究和设计、膳食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包括但不限于营养师、医师、护师(士)、厨师、工程师等。特别欢迎营养学相关专业在读本科生、研究生参加比赛。以个人参赛的作品需要提交参赛者技术资格(学历和职称)文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凭有效学生证参赛。

作品提交方法

参赛程序

1、作品推荐与审核:本次比赛的所有参赛作品,必须首先得到至少两位具有推荐资格的注册营养师的推荐与审核(具有推荐资格的注册营养师名单另附)。拟提交的参赛作品须附有注册营养师推荐书。

2、大赛网站: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官网www.mcnutri.cn 。

3、大赛邮箱:foodatlas@126.com 参赛咨询。

4、微信公众号:膳食大赛。大赛信息发布及微信投票。

5、具体参赛流程:

①按大赛要求创作参赛作品。

②注册营养师预审,并指导修改完善。

③通过大赛网站提交参赛申请、参赛作品和推荐书。

④组委会对作品进行形式审查。

⑤专家初评。

⑥微信公众号投票。

⑦组委会终评。

⑧公布各奖项名单。

参赛作品提交

1、提交日期:2019年7月1日-9月30日

2、提交方式:通过学会网站提交,具体方法稍后公布。

3、提交内容:每一项参赛作品包括

①参赛申请(参赛作品作者或单位负责人亲笔签名)。

②参赛作品文字材料(概述、设计思路、自我评价等)(PDF文件)

③注册营养推荐书文件(两份,PDF文件)

④综合食谱设计作品:七日食谱(包括每一日食谱营养评估报告)(PDF文件),三日膳食图片(至少9张)(jpg文件);单项赛作品:制备过程描述和食材、制备过程、成品图片4-8张(jpg文件)。

⑤附件(单位证明文件、参赛者技术资格文件) (jpg文件)

4、每一项参赛作品独立提交。

组委会和评委

工作委员会

主  席

杨月欣教授,中国营养学会 理事长;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所 研究员

苏宜香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荣誉主任委员;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执行主席

汪之顼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主任委员;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赖建强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所研究员

委  员(排名不分先后)

李光辉  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毛丽梅  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盛晓阳  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曾  果  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杨年红  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秘书长;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陈平洋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 中南大学湘雅二院

陈倩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戴永梅主任医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顾洁主任医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 宁夏银川市妇幼保健院

葛军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 石家庄市第四医院

胡燕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林娟主任医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李燕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昆明医科大学

马玉燕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邵洁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桑仲娜副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 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童笑梅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滕越主任医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

陶玉玲主任医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江西省妇幼保健院

王子莲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徐秀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许雅君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徐轶群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游川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衣明纪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杨蓉主任医师, 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武汉市妇幼保健院

张彩霞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张琚副主任医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四川省妇幼保健院

特邀评委

翟凤英 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原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健康所研究员

朱建幸 教授,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科主任

杨慧霞 教授,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

刘兴会 教授,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主任

张思莱 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部结合医院儿科主任

蔡美琴 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营养系副主任;上海市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主任委员

郑睿敏副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中心妇保部副主任

张  悦副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中心儿保部副主任

辛  宝副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评比程序和规则

参赛作品评比程序和规则

本次比赛对符合参赛资格、符合参赛要求和参赛作品,均采用匿名评审方式进行。在规定类别内,无论参赛单位大小或参赛个人技术资质高低,其参赛作品均依据相同的评审规则和程序进行评审。

评审包括形式审核、初评和终评。

版权

提交的参赛作品,无论获奖与否,参赛者(单位或个人)享有署名权、著作权,大赛组织方享有使用权(包括但不限于信息网络传播权、电子版专有出版权等;用于学术交流或公益宣教目的时,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大赛组织方可帮助推荐参赛作品,如产生经济收益,双方共享(另行约定)。

  • 评比程序和规则

形式审核

提交截止日期之后,大赛组委会组织人员,对所有提交的参赛作品进行形式审核,包括:参赛者资格,参赛作品符合要求(食谱和营养评价内容、膳食图片质量)。通过形式审核的作品,均视为参赛作品,其作者将收到邮件确认函,大赛结束后将获得参赛纪念证书(获奖作品不再办法参赛纪念证书)。

初评

每一项通过形式审核的作品,经编号和匿名处理后,将送给三名评委会专家评审,按照评分规则进行评议。三名评委中至少有1名营养学专家,至少1名与目标人群保健相关专家。

三名初评专家的评审成绩汇总、平均后,进入排名。按照初评成绩,从高到低排序,确定进入终评的名单。进入终评的项目数,单位参赛作品,为最后获奖名额的三倍;个人参赛作品,为最后获奖名额的2倍。如参赛作品总数不足获奖名额的三倍,则全部进入终评。

终评

评环节中,按专业设置为三个不同类别的评审委员会,每个类别评审委员会之间评审专家不交叉。

进入终评的参赛作品,则直接提交相关评审委员会,由全部参评专家评分。

进入终评的参赛作品,通过微信(公众号)向大众展示,并由大众点击赞赏(每个微信号限制1次点赞),每项作品获得的赞赏总数量,按权重参与终评排序。

将专家评分和公众赞赏数汇总排序后,从高到低依次确定获奖名额和获奖等级。

  • 评分内容和权重

    初评:由三位评委参与

    参赛作品概述和自我评价(饮食特征、饮食文化、习俗) 10%

    食谱和营养评价(每日食谱和评价6%,七日总评价8%,合计权重50%)

    膳食图片(清晰度和美观度)20%

    膳食烹调总体评价(通过食谱描述和图片体现)20%

    终评:由全部评委和社会大众参与。

    参赛作品概述和自我评价(饮食特征、饮食文化、习俗) 5%

    食谱和营养评价(每日食谱和评价6%,七日总评价8%,合计权重50%)

    膳食图片(清晰度和美观度)15%

    膳食烹调总体评价(通过食谱描述和图片体现)15%

    公众赞赏数(微信)15%(以最高赞赏数为满分,其他按比例计入,具体方法如下:赞赏数处于最高1/5者,计15分;处于中上1/5者,计12分;处于中间1/5者,计9分;处于中下1/5者,计6分;处于最低1/5者,计3分。每一个微信号只能投票一次。严禁刷票。评委会委托技术人员对投票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对出现异常投票的作品,经评委会集体判定,取消赞赏投票积分。)

  • 奖励和鼓励

    奖励办法

    本次比赛设单位奖项和个人奖项,分别评选月子餐、孕期妇女餐和学龄前儿童餐以及婴儿辅食四类营养设计的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本次大赛另外设置地方特色奖和行业特色奖,专门颁发给由地方营养学会和行业协会,经过地区或行业预赛评选、推荐的优秀作品。

    每一类中,单位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个人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地方特色奖不分等级,类别不限,每个省学会不超过三项。行业特色奖不分等级,类别不限,每个行业协会不超过10名。

    获得上述奖项的作品可获得大赛组委会颁发的奖杯(奖牌)和获奖证书,邀请参与(免注册费)2019年11月举办的相关学术会议和颁奖会议。

    获得个人特等奖和一等奖的首位人员,可获得大赛组委会提供的参加颁奖学术会议(2019年11月深圳)交通费和住宿费资助。

    未获奖的参赛作品,可获得参赛纪念证书。

  • 颁奖会议

    2019年11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学术年会期间举办(会议地点:深圳)。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