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间科普奖励机制、措施和启示

回复 星标
更多

日本民间科普奖励机制、措施和启示

提要:目前,日本已经形成政府和民间力量共同参与的科普奖励机制。经过内阁审议由天皇裁决,或是各省厅自行审查决定的政府科普奖励具有较高的权威性;而由民间性质的学术共同体、科教组织、慈善基金会、企业或财团等授予的民间科普奖励更具有多样性。

一、日本民间科普奖励机制的体系框架

日本民间科普奖励始于1957年,一直得到不同社会阶层的支持,现已发展成为一种完备和富有成效的奖励机制。

民间科普奖励机制是以民间力量为主体,鼓励和引导个人及组织开展科普实践的工作系统,包括组织机制、民间参与机制、受益机制和评价机制四个子系统。其中,组织机制对于整个民间科普奖励机制的运行起宏观引导作用;民间参与机制是科普奖励机制形成的主体;受益机制是科普奖励机制的运行目标;评价机制受到组织机制、民间参与机制、受益机制的影响和制约。

2049462

日本民间科普奖励机制体系框架

日本民间科普奖励机制,在促进科学知识普及、增进对科学技术理解、改革学校理科教育、促进科技创新强国战略的政策导向下,形成了以政府为引导的自上而下的组织机制。通过政策激励和社会文化环境塑造,吸引学会和企业成为民间科普奖励的重要参与对象,通过设立面向学校、教师、科研人员、教育专家、科普作品、公共科学文化机构的奖励机制,将科学知识和科学文化传导到以青少年为核心的最终受益者,完成渐进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养的目标。

二、日本民间科普奖励机制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以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组织机制

首先,日本政府通过《科学技术基本法》《理科教育振兴法》等,将振兴理科教育、科学技术的普及启蒙、增进对科学技术的理解作为重点工作,明确提出将青少年作为科普工作的重要对象,将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科学观念和思考方法、观察实验能力作为科普的重点内容,积极引导公民馆等社会团体利用自身资源开展面向青少年及大众的科普活动。

其次,政府通过税收等政策引导企业参与民间科普奖励,企业在向科学基金会捐款时,可以享受到一定程度的税收减免,极大地激励了企业参与科普事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建立专业的科学传播人才培养体系。文部科学省2005年开始推进“促进研究人员信息传播活动的示范项目”;2006年又启动由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牵头的“科学传播者研修项目”。专业的科学传播者教育培养制度成为贡献优秀科普作品的重要保障。

(二)形成以学会和企业为中坚力量的民间参与机制

日本民间科普奖励的参与方包括学会、企业、公共科学文化机构和大学。各自然科学领域的学会成为科普奖励的主体,占到现有科普奖项的约54.5%,其奖励主要面向各个细分的专业领域,提升奖励内容和评奖活动的纵深性、专业性。企业是设立民间科普奖励的又一大主体,通过将科普奖励与企业文化相融,使得企业凭借其资本力量成为日本民间科普奖励的重要参与对象,如索尼、东丽、日产等成为日本设立民间科普奖项的重要主体,既能为科普奖励提供资金保障,又可成为企业拓展市场和和品牌传播的重要渠道。

(三)确立科学实验和基础科学为主的奖励评价机制

对所统计的22个民间科普奖项的奖励内容的词频分析发现,实验型科学教育是民间科普奖励的重要内容,具体包括科学实验、参与科学实践、开发科学教育教材等,这与日本科普事业的出发点保持一致,将课外科学活动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提升科学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其次,奖励的内容以基础科学为主,一方面靠近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学科设置,体现了课外教育对学科教育的补充功能,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日本对基础科学普及的高度重视。

(四)明确青少年为科普奖励的最终受益者

从获奖内容词云图中发现,高中生是主要的科普对象。将高中生作为民间科普奖励的最终受益者,可以激发其创造活力,培养其对于自然科学的兴趣,对于储备未来科学研究专业人才意义重大。在与科学教育相关的科普奖励中,有56.2%的奖项旨在提高日本青少年科学文化素养。通过将科普事业纳入课外科学教育,使科普成为一项与正规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的社会事业。

(五)建立从被奖励者到受益者的传导路径

日本民间科普奖励机制通过将教育者作为主要被奖励者是保障科普效果的重要措施,这可以有效激励他们积极从事科学教育实践活动,开发新的科学教育方法,提供科学教育服务。学校和学生也被纳入科普奖励的范畴,提高中小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实践能力是日本科普事业的重要目标;通过对学生和学校的直接奖励,提升了中小学生直接参与科学发现,从事科学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校作为教育主体机构的参与度。

三、经验借鉴及启示

(一)制定面向效果的政府引导型科普奖励发展计划

由政府制定的面向效果的宏观政策和发展计划是引导日本民间科普奖励发展的基石。从计划制定层面看,在展望未来10年左右科学技术状况的前提下,日本以目标为导向,每5年制定一次《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在计划外,日本制定《学习指导要领》对理科教育进行改革,并通过《科学技术的智慧》计划(2030计划)设想未来日本人应该拥有的基本科学素养。从计划实施层面看,日本成立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担负日本“科学技术创新立国”的重任。从计划实施效果看,日本定期发布《文部科学白书》《科学技术白书》《儿童科学技术白皮书》,通过定期调查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科普工作效果向公众报告,建立起了完善的事后评估机制。

我国虽然也专门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科学技术进步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等一系列政策和规划作为配套,但整体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在于单方面重视了政策的宏观性,而忽视了对政策实施效果的有效评估。

(二)建立通力合作引导民间科普奖励发展的组织机制

官方机构的督促与促进是日本民间科普奖励形成和发展的组织保障。文部科学省负责统筹日本国内教育、科学技术、学术、文化及体育事务,对科学文化及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更强的综合协调职能,使得科普奖励与教育事业融合发展,科普与文化事业融合发展成为可能。

我国科普工作的组织管理方主要有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科学技术协会等负责科学技术发展的所有事项。条块分割,合力不足,导致我国参与科普奖励的组织管理部门职权十分有限。为更好地团结全社会力量开展科普奖励活动,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建立起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机制,打破部门与部门间的壁垒。

(三)提高民间学会及企业共同参与的科普奖励积极性

促进学会与企业参与科普奖励,是日本科普政策的一大特色。想要经济获得高质量发展,企业和学会组织都应具有通过科普奖励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目前,我国已开设的科普奖励以科技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及其下属机构为主要力量。在民间力量中,社会团体设立的奖项有高士其科普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吴大猷科普著作奖、邹竞蒙气象科技人才奖、梁希科普作品奖、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中国核科普奖、《Newotn——科学世界》杯科普图书奖,且具有一定影响力,但是企业奖励极少,仅有4项且影响力偏弱,大量实力强大的科技型企业尚未参与到科普奖励中来。

(四)确立以青少年为主、其它群体为辅的渐进式科普奖励受益机制

在科普奖励的受益机制层面,日本实行渐进式理念,将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热情和科学素养作为重中之重,经过50年代以来半个多世纪的努力,青少年从小积累了对科学的热情。经过长期积淀,科学类诺奖也在21世纪以来赢来爆发。日本面向青少年为主要受益群体的科普奖励机制值得借鉴。

在我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人口作为开展科普最为主要的三个人群,但并未有突出侧重。日本在这一方面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通过确立青少年科普受益的主体地位,将其作为可持续的事业进行。但在我国民间科普奖励中,直接面向青少年的很少,目前只有高士其科普奖、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等少数奖项。借鉴其经验,我国可将青少年放在最为首要且非常重要的的位置上,一方面直接将青少年作为奖励对象,另一方面设立对教师、课程开发、教育产品的直接奖励。

(五)完善以实验活动和个人为主体的民间科普奖励评价体系

日本民间科普奖励经验显示,民间科普奖励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科学观念和思考方法,提升观察实验能力,同时将学生、科学家、教师、科学传播者等参与科学传播和科学教育活动的主体都纳入奖励评价范围。而我国现有的科普奖励,是以科普图书、科普报刊、科普音像、科普影视、科普展览、科幻作品等对科学知识进行加工的二阶科学传播作品为主,这些作品受到受众范围和经济因素的制约。从完善奖励机制的角度,可转变奖励的设置理念,引导企业和学会团队等民间力量直接设立作为青少年课外科学教育补充活动的奖励内容,真正发挥科普事业作为提升国家综合科技实力基础性工程的重要作用。

(供稿:诸葛蔚东 齐培潇郑念 傅一程 马晨一)

(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普研究所)

2049462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