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素养的作用与提升路径

回复 星标
更多

心理健康素养的作用与提升路径

2067062

□ 明志君 陈祉妍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我国政府对此十分重视,2019年7月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将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列为“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的第一项结果性指标。

心理健康素养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素养可以通过社会干预运动、学校教育、自助式应用程序等方式进行有效干预提高,其中心理健康知识、心理疾病识别、情绪调节、减少病耻感、积极的求助态度等都有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

心理健康素养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心理健康素养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在国际上已有大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水平的心理健康素养有利于及早识别心理疾病,减少病耻感,获取及时有效的支持和治疗,从而改善个体和公众的心理健康。鉴于此,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心理健康素养干预活动,并取得一定成效。目前我国对于心理健康素养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现有的研究发现,无论是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还是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虽有提升的趋势,但整体水平仍然偏低。

人们关注心理健康素养,目的在于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尽管人们直觉地认为,提高心理健康素养必然有助于心理健康,但是心理健康素养如何影响心理健康,影响程度如何,哪些成分对心理健康影响较大,都需要经过研究来进一步证明。

国内外的心理健康素养内涵都有向广义发展的趋势,可以尝试将心理健康素养的广义内涵定义为:综合运用心理健康知识、技能和态度,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的能力。这个定义包含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主要因素,依据现有研究,知识因素主要包含:心理健康基本知识与原理、心理疾病及其治疗、心身健康、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积极心理健康等。技能因素主要包含:心理健康信息的获取、特定心理疾病的识别、心理急救、情绪调节等技能。态度因素主要包含:心理疾病预防及治疗的态度、减少病耻感和心理求助态度等。三个因素所包含的内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心理健康研究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知识因素。心理健康知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有学者研究发现心理健康知识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有一定的提升,而心理困扰的解决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横断面研究可能无法反映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还需要以干预或追踪研究的方法进一步验证。

技能因素。心理疾病识别能力可以促进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如果个体能够及时识别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会激发他或她的应对行为模式,否则可能延误病情;父母对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识别能力,有利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及早发现和干预。情绪调节技能对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影响。在国民心理健康素养调查中发现,情绪调节能力是心理健康素养中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态度因素。病耻感对心理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降低求助意愿和心理治疗的依从性,加重临床症状,以及影响人际交往、家庭关系和职业等社会功能方面。病耻感对严重心理疾病患者的抑郁症状有显著预测作用。心理疾病患者如果能够减少病耻感,可以更有效地应对自身的症状并防止恶化。其中,专业心理求助和治疗的科学态度也是改善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有学者对722名大学生群体研究发现,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与心理健康总分显著正相关,表明心理求助态度积极的人,遇到心理困扰时,会及时寻求心理帮助,能够有效解决困惑,缓解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

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路径

很多国家已展开了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项目,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国的研究表明,一些具体干预措施可有效提升人们的心理健康素养。

社会干预运动。很多国家开展了持续的大规模社会干预运动来提高心理健康素养,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例如,澳大利亚抵抗抑郁机构通过开展广告宣传、名人谈抑郁、印刷品发放和互联网播放免费信息等活动,提高了公众对心理疾病的识别能力,提升了对抑郁症的合理认知和积极的治疗态度。

学校教育干预。青少年时期是许多心理疾病的高发期,也是实施干预以提高心理健康素养和防止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关键时期。同时,由于学校担负着教育使命,各中小学、学院和大学对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有重要作用。有学者认为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有助于促进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能力,减少潜在心理疾病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还有学者对大学生进行访谈研究发现,提升心理健康素养的关键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减少对心理疾病的消极态度。

自助式应用程序。基于心理健康知识系统与临床心理治疗方法而研发的网络自助式应用程序,不仅能够提供心理健康知识,而且可以引导使用者进行心理健康技能训练,近年来自助式应用程序得到快速发展。例如,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健康中心研发的“情绪健康房”,是基于认知行为疗法进行自助训练,以缓解抑郁、焦虑等问题的网络软件,该软件在我国大学生样本中的有效性得到了证明。基于网络和手机APP的干预方式,与传统方式相比有利有弊。优点是降低了干预费用,减少了心理健康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能为更多的人提供心理健康促进的机会,以方便的、低成本的方式自我管理心理健康。不足是适用人群有局限,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使用率较低,同时也缺乏传统面对面干预时的交互式体验效果。

国内有学者认为,我国部分居民“不知患病”和“患病不治”的问题与心理健康素养贫乏有重要关联,分别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限制了心理健康服务资源的可及性,个体对心理疾患的识别能力不足,阻碍了求助行为,从而影响心理健康服务的有效获得。二是增加患心理疾病的风险。总之,我国的心理健康素养研究要服务于我国当前国民心理健康促进的需求,适合于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对国民心理健康影响的规律。最终的目标是在社会中建立起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公众普遍掌握心理健康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在心理异常时能够及时识别症状,克服病耻感,积极寻求专业帮助;在心理正常时能够保持良好心理健康行为,积极预防心理疾病,幸福生活。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编辑:王尚  2531493169@qq.com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