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消毒指南的通知

回复 星标
更多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消毒指南的通知

»

闽疾控函〔2020〕13号

各设区市、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平潭综合试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为有效防控我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中心组织专家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观察场所消毒指南(试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终末消毒指南(试行)》和《公共场所预防性消毒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年1月26日

抄送:省卫健委。


附件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观察场所消毒指南(试行)

一、集中隔离场所要求

1.集中隔离场所应选择距人口密集区较远、相对独立的场所,场所及房间应通风良好。

2.集中隔离场所应有一定规模,隔离区域相对独立,确保密切接触者能够单间隔离。

3.集中隔离场所内部设施要求:有保证集中隔离人员正常生活的基本设施,保证隔离人员的饮食、饮水卫生。饮食采取集中配送、隔离间内单独就餐方式。

二、密切接触者及其场所的管理

1.需要集中隔离的密切接触者由专用车转运至定点隔离场所,单人单间。

2.对疑似和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并对其进行自最后一次密切接触起 14 天的医学观察,指定管理人员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体温测量(水银体温计需一人一用,用后可用75%的酒精浸泡10min),询问并登记其健康情况。

3.严格对隔离的场所、物品进行消毒,加强个人防护。

三、集中隔离场所消毒隔离措施

1.加强通风,保持环境卫生。

2.被隔离者单人单间,房间内设卫生间,配备洗手液和套有塑料袋的加盖垃圾桶。

3.隔离房间内产生的废弃物,均按感染性废物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中统一收集消毒处理,隔离期间物品移出房间必须经过消毒。

4.被隔离者须戴医用外科口罩,禁止离开房间和相互探访。

5.不得使用集中式空调系统。

四、工作人员个人防护要求

1. 进入隔离场所及房间的工作人员采取一级防护,戴医用外科口罩,每4小时更换1次或感潮湿时更换。

2. 每次接触隔离者后立即进行手卫生(六步法洗手法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擦洗)。

五、隔离场所和物品消毒

1. 日常消毒方法

(1)对居住环境每天湿式清扫,对卫生间、桌椅、水龙头、门把手、台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时,可选用清洗、擦拭、喷雾的方法。一般选择含氯消毒剂,浓度为 500 mg/L~1000 mg/L,作用时间10~30min。

(2)隔离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均放入垃圾桶,每天清理,清理前用含有效氯1000 mg/L 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浇洒垃圾至完全湿润,然后扎紧塑料袋口,统一收集处理。

(3)对重复使用的食饮具采用远红外线消毒碗柜消毒,温度达到125℃,维持15 min。也可用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 min,消毒后清水冲洗干净备用。

(4)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可采用加盖容器收集,用5%的含氯消毒剂按1:4(消毒液:污染物)混合作用 2 h后排下水道。如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物直接污染地面,可用5%的含氯消毒剂浸泡的抹布直接覆盖包裹污染物,作用 30min后清除,同时用有效氯 1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的擦(拖)布擦(拖)拭可能接触到呕吐物的物体表面及其周围(消毒范围为呕吐物周围 2 米,建议擦拭 2 遍)。

(5)日常的织物(如毛巾、衣物、被罩等)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 30min后常规清洗。

(6)转运密切接触者的车辆,可用有效氯为 5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 60min 后清水冲洗。

2.终末消毒

密切接触者在医学观察期间被诊断为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转移至医院隔离后,患者所在隔离区域应立即进行终末消毒。

五、常见消毒剂及配制使用

1. 含氯消毒液(有效氯 5%):常规按消毒液:水为 1:100稀释后即为有效氯 500mg/L(以此类推)。

2. 其他消毒剂按产品标签标识以杀灭肠道致病菌的浓度进行配制和使用。

3.所使用消毒剂应为正规企业生产的符合我国相关规定的产品,在有效期内使用。


附件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终末消毒指南(试行)

一、终末消毒执行单位

由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爱卫部门)负责组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或执行对疫点的终末消毒。

二、消毒时限

为减少传播机会,接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或疑似病例疫情报告后,应尽快落实消毒措施。

三、消毒装备

1.消毒工具:常量喷雾器、气溶胶喷雾器、配药桶、刻度量杯(筒)、秤或天平等。

2.防护用品(按照二级防护):防护服、护目镜、N95口罩、一次性无纺布帽、乳胶手套、橡胶手套、鞋套、长筒胶靴。

3.消毒剂类型: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碘伏、75%酒精、速干手消剂等。

4.其他用品:黄色垃圾袋、测量工具、毛巾等。

四、疫点终末消毒程序

1.在出发前,应检查所需消毒用具是否齐全无故障、消毒剂和防护用品是否足够。

2.消毒人员到达疫点,首先核对相关信息,并向有关人员说明来意,仔细了解患者居住的房间、活动场所,用过的物品、家具,吐泻物、污染物倾倒或存放地点,以及污水排放处等,做好防疫知识宣传,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域内。

4.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确定消毒范围和消毒对象,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配制相应的消毒液,并携带所需消毒器械,进入疫点,先用喷洒消毒方式在地面消毒出一条1.5米左右宽的通道,供消毒前了解熟悉实地具体情况和其他处理用。

5.沿着消毒通道关闭好门窗,收藏好将未被污染的贵重衣物、饮食类物品、名贵字画及陈列物品等。

6. 先对有明确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如病人使用过的餐(饮)具、污染的衣物、毛巾、排泄物、垃圾桶等,可相应采用浸泡、擦拭、喷洒的方式进行消毒处理;凡应消毒的物品,不得遗漏。严格区分已消毒和未消毒的物品,勿使已消毒的物品被再次污染;然后再对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喷雾消毒,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由内向外依次进行气溶胶喷雾,密闭消毒 1h。

7.室内消毒后,必要时对厕所、室外下水道口等进行消毒。

8.疫点消毒工作完毕,对消毒人员穿着的工作服、胶靴进行喷洒消毒后脱下,将衣物污染面向内卷在一起,放在黄色垃圾袋中扎口、带回按医疗垃圾处理。所用消毒工具表面应用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洗消毒。现场处置工作结束时应及时进行手消毒。

9.填写消毒工作记录表(见附表)。

10.离开病家前,叮嘱病家在达到消毒作用时间后才能开窗通风,清水擦拭。

五、各种消毒对象的处理方法

疫点终末消毒多采用化学消毒法,用化学法进行空气消毒时,应于无人情况下进行。

1.空气消毒

室内空气可用0.3%~0.5%过氧乙酸或用3%过氧化氢,按20ml/m3 的量,使用气溶胶喷雾的方法消毒1 h,亦可将过氧乙酸消毒剂稀释成15%溶液,用量按7ml/m3计算,加热蒸发,薰蒸时间2h。消毒前应关闭门窗,消毒结束后进行通风换气。

2.地面和物体表面消毒

走廊及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洒一次,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病人居家室内环境地面要湿式拖擦,可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或拖地,喷湿喷透,作用10~30min,消毒剂的用量不得少于100ml/ m2。桌、椅、床、柜、门把手等可用过氧乙酸含量为0.1%~0.3%的消毒剂溶液喷洒或有效氯含量为500mg/L~1000mg/L的消毒剂溶液喷洒、擦拭,作用10~30min 。

3.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的处理

对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要及时消毒处理。稀薄污物按4份加1份5%含氯消毒液,消毒1~2h;成型粪便按1份加2份5%含氯消毒液量,消毒1~2h;尿液按每1L加 5%含氯消毒液100mL,消毒1~2h。消毒后可直接倒入粪厕冲掉。抽水马桶可以采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擦拭,作用30min~1h。

4.病人用过的被褥、衣服的消毒

可用有效氯含量为250~500 mg/L消毒剂溶液浸泡作用1h。亦可煮沸消毒15~30min或用压力蒸汽进行处理。

5.病人用过的食饮具

病人用过后的一次性餐具使用过后不得随意丢弃,应消毒后处置。重复使用的餐具可采用化学消毒法,如用有效氯含量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 min后,用清水冲洗、控干保存备用。病人剩余食物按1份加1份5%含氯消毒液作用1h后,可按正常生活垃圾处置。

6.病人的生活垃圾

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应装于黄色垃圾袋,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或喷洒含氯消毒剂(5000mg/L有效氯)溶液至表面湿润消毒作用4h后,可按正常生活垃圾处置,垃圾存放容器参照地面和物体表面消毒方式处理。

7.医疗用品的消毒

体温计用75%酒精或有效氯1000mg/L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听诊器、血压计等物品用75%乙醇或有效氯1000mg/L消毒液擦拭消毒。

8.病人尸体的处理

对确诊或疑似病人的尸体当及时处理:用3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0.5%过氧乙酸棉球或纱布填塞患者口、鼻、耳、肛门等所有开放通道;用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火化。

六、个人防护

1.在疫点现场消毒要求采取二级防护,穿戴N95口罩、一次性帽子、防护服、一次性鞋套,胶靴、防护眼镜、一次性乳胶手套、橡胶手套,并注意穿、脱顺序。

2.穿戴防护用品要求:消毒工作开展前正确穿戴可起到免受病毒感染和消毒剂伤害的作用。先戴N95口罩→戴一次性帽子→穿上防护服→穿上一次性鞋套(如防护服本身带有鞋套就不需要再穿)→套上胶靴→戴上一次性乳胶手套→戴防护眼镜→戴上橡胶手套。

3.脱防护用品要求:消毒工作结束后,用消毒液喷洒或浸泡消毒橡胶手套、胶靴→脱掉防护眼镜,置黄色收集袋→脱掉橡胶手套、胶靴→拉开防护服拉链→戴着一次性乳胶手套进行手消处理→由防护服拉链开口处外翻、向下卷脱防护服,使污染面处于内面,连带脱去一次性鞋套,置黄色收集袋中→摘掉一次性帽子,置黄色收集袋中→摘掉N95口罩,置黄色收集袋中→脱掉一次性乳胶手套,置黄色收集袋中→收紧黄色收集袋口,扎紧密封→手消毒,可采用手消毒剂按“六步法”进行卫生手消毒。


附表

消毒工作记录表

编号2020-


附件3

公共场所预防性消毒工作指南(试行)

为指导和规范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公共场所预防性消毒工作,根据原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 年版)

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规范》(GB3487-2019)标准规定,结合疫情特点,特制定本工作指南。

一、消毒原则

1.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文化娱乐场所(电影院、KTV、剧院、室内游乐场等)、车站候车室(包括地铁运行站点)、超市、购物中心、书店、宾馆、饭店、单位等公共场所及交通工具空气、物体表面开展预防性消毒

2.预防性消毒原则上由业主单位负责。推荐采取以环境清洁和开窗通风为主的卫生措施,必要时进行适度的消毒处理。

3. 针对消毒对象和消毒场所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物理或化学消毒方法,化学消毒建议选用含氯类、过氧化物类等中高效消毒剂。

4.有疑似或确诊病例出现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按照《疫源地消毒总则》(GB 19193-2015)开展终末消毒,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进行。

二、消毒方法

1.空气消毒:尽量不使用中央空调,办公或营业中开窗通风;无开窗条件或通风不良的环境,开启空调新风系统强排以增加通风换气;有条件的单位可在中央空调回风系统加装紫外线灯等空气消毒设施。

2.物体表面:经常触摸的部位(扶手、电梯按钮、门把手、桌椅、售票窗口、自助购取票机、洗手池、水龙头、推车、购物篮、马桶等等)进行预防性消毒,可以用250-500mg/L有效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以上,消毒过后用清水擦拭。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每天在营业期间消毒2~3次。

3.宾馆、饭店用品:床上卧具和毛巾可煮沸消毒或送清洗消毒公司进行消毒。可用250-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物品30min。含氯消毒剂现配现用,消毒后及时取出,用清水漂洗干净。

餐饮具可用煮沸或蒸汽消毒,作用10分钟;也可用红外线消毒柜进行消毒;也可采用化学消毒法,用有效氯浓度为250-500mg/L的消毒液浸泡20~30min后用清水清洗。

洗脸池、浴缸、坐垫可使用250-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擦拭,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

拖鞋(非一次性的)可用250-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20分钟左右后用清水冲洗。

4.交通工具:尽量开窗通风,对经常触摸的部位(扶手、座椅、车门、车内壁等等)进行预防性消毒,可以用250-500mg/L有效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以上,消毒过后用清水擦拭。应在每班次营运前消毒一次。

三、注意事项

1.工作人员应有个人防护意识,加强手部清洁和消毒,采用流动水洗手,必要时采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2.预防性消毒工作人员采用一级防护,选择一次性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橡胶(或丁腈)手套。

3.消毒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刺激性,配制和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同时消毒剂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消毒后用清水擦拭,防止对物品造成损坏。

4.所使用消毒剂应为正规企业生产的符合我国相关规定的产品,在有效期内使。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