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差异的对策分析—基于信息获取的视角

回复 星标
更多

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差异的对策分析—基于信息获取的视角

»

□ 赵宇

健康素养是公民健康程度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预测人群健康状况的较强指标备受各国关注。进入21世纪以来,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将健康素养与公民赋能联系在一起,强调个体对医疗健康的积极互动作用,同时呼吁将健康素养纳入公民终身学习的实践框架。我国一直以来也对健康素养非常重视。2008年,原卫生部发布了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试行)》,其迅速成为各级医疗机构与教育机构传播健康信息的重要依据。2015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进行修订, 编制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2015年版)》。2016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 “到2020年,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高”的战略目标。得益于国家战略层面的制度安排,201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显示, 2018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7.06%,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近年来一直处于稳步提升的可喜局面。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整体走势良好,但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仍然面临总体水平较低、城乡发展不均衡、人民群众对各类健康问题的认识水平不均衡等诸多问题。而要解决居民健康素养城乡不均衡问题,前提是要厘清并理解城乡居民间的健康素养差异,然后才能根据城乡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健康素养培育。

健康素养与健康信息获取的概念探析

“健康素养”概念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的健康教育研究,由于“健康素养”概念涉及医学、教育学、传播学、公共政策等诸多领域,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定义,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素养所作的定义接受度相对较高,即“健康素养是由认知与社会技能所决定的个体动机与能力,这些动机与能力帮助人们获得、理解、使用信息并用于提升与维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健康素养常被认为能影响个体健康行为从而形成不同的健康影响,因此近年来各领域针对低健康素养的不良健康影响进行了广泛研究,证实了健康素养水平与医疗成本、健康水平以及健康不平等都高度相关。学者们普遍认为,较高的公民健康素养能帮助社会节约社会医疗支出并提高健康公平性,因此应从国家战略发展层面重视与促进公民健康素养的培育和提升。由于健康素养概念与信息天然相关,健康素养与信息行为的交叉研究已成为目前国际主流健康信息学领域所关注的热点之一。

“健康信息获取” 中的 “健康信息”泛指所有与人们健康、营养、疾病、养生有关的信息,健康信息获取存在主动与被动行为之分,主动的获取行为一般被称为 “健康信息搜寻”,被动的获取行为一般被称为 “信息偶遇”,此外还存在主动性介于两者之间的 “健康信息浏览”等行为。无论是主动式的搜寻还是被动式的获取,健康信息的传播都离不开媒介与渠道。日常生活中健康信息来源多样化,传统信息源包括人际关系网络 (如家庭、朋友、医生等)、大众媒体 (如电视、报纸、杂志等)、印刷资料等。随着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媒介已成为人们重要的健康信息来源。同时也有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在健康信息获取行为上,城乡居民具有显著差异,城市居民通过各类媒体途径获取健康信息的意向均高于农村居民,城乡青年间的“数字鸿沟”存在引发“健康信息鸿沟”的风险;相比大众媒体、信息技术媒介等渠道,农村居民更倾向于通过人际传播渠道获得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获取渠道对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具有显著影响

201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显示,城乡居民之间存在明显的健康素养差异, 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2.44%,农村居民为13.72%,城市高于农村。鉴于健康素养与信息行为天然相关,笔者采用 “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探索不同健康信息获取渠道对健康素养培育的影响,并考察健康信息获取渠道对健康素养的影响作用是否存在城乡差异。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所有健康信息获取渠道都对健康素养有显著积极促进作用,但作用大小各有差异。在排除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可能影响健康素养的因素的条件下,研究发现,对健康素养提升贡献较大的媒介依次是信息技术媒介、大众媒体、人际关系网络。

(二)不同获取渠道对于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研究发现,同样是通过信息技术媒介获取健康信息,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增加量明显高于城市居民,因此信息技术媒介对于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促进作用显著大于城市居民。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大众媒体上。但人际关系网络对健康素养的促进不存在城乡差异。

(三)性别、受教育程度、年龄等人口学因素与健康素养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研究还发现以下几点:女性的健康素养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更加关注家庭与子女的健康状况有关;受教育年限与健康素养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也符合理论预期;年龄也与健康素养呈现显著正相关,但是贡献值与其他因素相比较为微弱,这可能与生活经验有关,年龄的增长带来生活经验的增加,而生活经验中包含了与健康生活相关的经验。

几点建议

健康素养作为健康水平发展的重要因素,与人群的健康状况、生命质量、预期寿命等高度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在全球范围内把提升公民健康素养作为促进公民健康的重要战略与举措。鉴于此,如能从健康素养上减少或消除人群间的差异,将进一步有助于减少社会的健康不平等现象。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笔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将缩小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差距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要把缩小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差距纳入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之中,促进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的共同进步。对于健康素养薄弱的农村地区,可以着重开展健康场所建设、健康教育等工作。已有实践表明,健康讲座、知识竞赛、将健康知识融入戏曲小品进农村等,都是可行举措。

(二)将提升农村居民健康素养与农村信息化建设、 “互联网﹢医疗健康”相结合。健康素养的培育离不开健康信息传播渠道的建立和健康信息获取能力的提升。经由信息技术渠道的健康信息传播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间的健康素养差异,这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 “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吻合,该意见指出要“建立网络科普平台,利用互联网提供健康科普知识精准教育,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素养”。而要让“互联网﹢医疗健康” 模式发挥最佳效果,离不开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可以将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工作与农村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要为健康信息传播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对农村居民的必要信息技能培训则为居民的健康信息获取提供必要的软件支撑。从农村地区的实际出发,可以依托农家书屋或者乡镇图书馆等阵地开展相关工作,向农村居民传授在不同信息获取渠道尤其是信息技术媒介渠道搜索、鉴别和核实健康信息的方法,让更多的农村居民从中有所获益。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2111312

853397392020-04-29 19:43:59更新过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