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做科普,要坚守住科学底线

回复 星标
更多

医护做科普,要坚守住科学底线

»
眼下,新媒体是最便捷的医学科普信息获取渠道。
然而,近期有媒体报道,在一些视频平台上,有的“网红”医生讲起了并无依据的偏方,还有人以科普之名直播卖货。
这样做的医生,不仅有失职业操守,给老百姓带来健康隐患,而且搅浑了舆论场,让医学科普做起来难上加难。

“花椒加生姜,便秘和晕车好了;花椒加醋,牙痛好了;花椒加盐水,湿气和脚气没了”……

凭着类似简单又神奇的防病去病“妙招”,某地方肝病专科医院的一位医生坐拥粉丝200万。

2161607

可是,仔细琢磨,这些“妙招”虽然在民间流传,但大多是道听途说的“经验之谈”,没有科学依据。而且,牙痛、脚气的治疗方法出自肝病专科医生之口,确有专业不对口之嫌。

类似有失专业性的科普疏漏比比皆是。

粉丝数量超过500万的“××医生”平台推荐过不少皮肤病用药方案。

可是,这些药大多是处方药,有的是激素类药物,用药剂量、治疗周期等都有严格规定,视频中却没有详细的用药指导,从而埋下不良反应等健康隐患。

充斥商业性的“医学科普”同样危害不小。

某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平台在一则有关“转奶期”的短视频里宣称,婴幼儿一岁以后就要从母乳喂养逐步过渡到喝液态奶,并且化身产品代言人,力推某品牌配方牛奶。

以科普之名行卖货之实,商家是受了益,信赖医生的新手妈妈连带嗷嗷待哺的孩子们却十足被坑。

过去,让大家头疼的是假医生披上白大褂骗人。而现如今,有些真医生的科普也让人真假难辨。

那些偏方、谣言和商业推广,由于出自真医院的真医生之口,更易被老百姓听信,潜在危害更大。

而且,一旦公众醒过神儿来,其对医生群体的信任可能会打折扣,健康促进和医学科普推进起来会更难。

在医学科普的舆论场中,公众自然要提高信息鉴别和判断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医务工作者在做科普时,始终要有一颗敬畏之心,远离商业推广,坚守科学、专业的底线,从源头输出准确的科普信息。

短视频平台和监管部门也要主动担负责任,协力建立一个可听可信的良好环境。这是全民健康素养提升行动的必要之举。

文:乔宁(媒体人)

来源:健康报医生频道,微信号:jiankangbaoyoung

853397392020-09-13 17:55:40更新过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