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对健康的影响机制探究——基于生命历程的视角

回复 星标
更多

教育对健康的影响机制探究——基于生命历程的视角

本文发表于2021年2月8日《中国人口报》

□ 李黎明 杨梦瑶 李知一

众所周知,人类健康虽然与遗传、营养等因素相关,但社会力量和社会结构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寿命不断延长,2019年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3岁。然而,在我国死亡率明显下降、重大疾病治愈率大幅提高的同时,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变革却使人们的健康状况受到严重威胁,高血压、糖尿病、情绪抑郁等慢性损伤以及身心亚健康状态日趋普遍,并趋于年轻化。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指出,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居民生活方式、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状况等对健康的影响逐步显现,慢性病发病、患病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多,群众慢性病疾病负担日益沉重。2018年中南大学健康管理研究中心等机构发布的健康管理蓝皮书《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2018)》也指出,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在3亿左右,其中65岁及以下人群慢性病负担占50%,城市和农村因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分别高达85.3%和79.5%。对此,《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提出,对主要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尽早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完善防治策略。在此背景下,教育作为生产物质资源、塑造行为方式的重要资本,对健康的作用不但在政策层面上引起多方关注,也在学术方面引起广泛探讨。

教育对个人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大量研究表明,教育对个人健康的积极作用,包括增强身体机能、保护心理与主观健康、有效维护日常生活能力、延迟功能限制、提高预期寿命、降低疾病患病率与死亡率等。同时,教育对健康的影响存在群体间差异,这是因为社会成员在不同社会结构以及个人经历的影响下,通过复杂的生活选择形成不同的健康结果。这种差异从生命历程的时间维度看,源于教育对健康的影响会随着年龄增长呈现出“年龄中和”和“累积优势”两种竞争性结果。“年龄中和”效应意味着年轻群体中的教育对健康的影响大于年长群体。从生物性规律看,个体早期的健康水平普遍良好,同时教育等社会性因素会有较大的作用空间,但随着年龄增长,生理衰老对健康的影响会弱化其他社会性因素的作用。因而教育对青年群体的健康效果最佳;而在高龄阶段,教育的形塑能力会逐步减弱,从而产生效果收敛迹象。“累积优势”效应是指教育对健康的影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低教育群体形成劣势累积,高教育群体形成优势累积,导致居民教育催生的健康差距在老年群体中更大。这是因为,教育催生的健康改善主要是缓解健康折损、延迟功能障碍、压缩发病期限的过程,而健康不良因素的损害亦需要很长时间的作用才会产生健康反应,因此教育积累的健康优势效果在老年群体中更为明显。总的来说,人们关注教育与健康的关系,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对健康的作用机制问题,即教育通过何种路径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二是教育与健康的关系是否会随生命历程发生变化。

通过经济地位和生活方式两类路径,教育发挥对健康的积极作用

关于教育对健康的作用机制问题,社会学家米洛夫斯基和罗斯做了大量探索性研究。其中一种机制被称为“经济地位路径”,强调个体从教育中获取的技能与知识,可以通过生产能力转化为经济资源,为自身的健康提供物质支持。因此人们面临不同的资源约束会产生不同的行为选择,受教育程度高的群体普遍拥有较高的健康风险应对条件,如提前接受预防性医疗服务、更快利用医疗创新成果、享受更优质的营养物质条件等来维持较好的健康水平。另一种机制则被称为“生活方式路径”,强调人们从教育经历中累积生产技能以外的信息、习惯与认知,这些综合能力有助于个体通过形塑行为方式、管理资源支配来长期维护健康。比如,受教育程度高的人较少参与危害健康的行为、锻炼身体更积极、更有可能参与体检和采取疾病预防措施、更愿意遵医嘱并坚持治疗等,从而有效优化健康的维护机制,提高教育对健康的配置效率。

在不同年龄阶段,宜有所侧重地发挥经济地位和生活方式两类路径的作用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运用2016年“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调查”数据,在检验我国城镇居民教育与健康的关系随年龄增长如何变化、影响如何发生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教育与健康之间的作用机制随生命历程变化会产生何种不同,研究发现,经济地位、生活方式两种路径对健康的影响会随生命历程而发生转变。首先,健康资本会伴随生命历程持续性折损,从社会学视角看,增龄会使健康的自然障碍与累积损伤问题逐渐显现,机理性病变的发生概率大大增加。其次,从生物性的视角来看,教育对健康的贡献包括维护(延缓功能障碍与健康问题的发生)和修复(缓解和改善不良状况)两种功能。因此,无论从不同中介因素的性质差异,还是各年龄群体的机体状态、行为方式、保健意识来看,经济地位、生活方式两类中介路径在不同生命阶段的作用成效都会存在差异。

具体而言,青年时期,生活方式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作用大于经济地位因素,而中老年时期,经济地位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作用会明显增强,远大于生活方式因素。这充分说明教育与健康之间不同中介路径的作用,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并不是权均力齐、一成不变的。经济地位因素对健康状况出现问题后的治疗过程影响明显,而生活方式因素对健康功能限制的预防影响明显。在个体的健康资本随生命历程逐渐折损的过程中,教育通过生活方式路径影响健康的功效以维护为主,这与延缓健康障碍、缓解亚健康等青年健康问题更契合;而教育通过经济地位路径对健康的影响以修复为主,这对疾病治疗、延缓机体衰老等老年健康问题更有效。

换言之,教育与健康之间不同中介路径的效用,通过配置效率有效维护青年健康问题,通过经济资源有效修复中老年健康问题。就是说,在青年阶段,个体普遍健康情况良好,通过经济资源动用医疗手段修复健康的需求不明显,但受教育程度高的群体通过日常健康行为的约束与管理,可以潜移默化地有效维护健康状况(主要包括健康状态、免疫力、体能素质等)。如年轻人普遍对各种补品的反应不敏感,但是通过积极锻炼身体、按时体检、注意饮食作息、愉悦精神等,起到提高免疫力、消除潜在疾病、改善肌体不适、调节亚健康状态等效果。进入中老年阶段后,增龄导致健康风险提升,此时单纯的生活方式因素的健康改善作用往往是有限的,但受教育程度高的群体通过运用经济资源,可以获得更为专业的健康修复、针对性强的物质营养条件,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因此,在中老年阶段,经济地位路径对延缓功能衰退、修复健康障碍、治疗重大疾病等典型的老年健康问题有更大的作用空间和明显的成效。对比青年阶段与中老年阶段教育与健康之间两类中介路径各自起到的效果,显然教育对健康的两类中介路径的作用比重随生命历程发生了转变。

总体而言,健康的影响机制伴随年龄增长,出现多元且变动不居的特点,教育对健康的作用效果亦存在渠道丰富多样且随年龄变化的特征。这些特征的政策意义十分明确:个人行为、生活和社会环境是个体健康关键的决定因素,而受教育经历对个体的健康水平意义非凡,年轻时的健康资本积累亦有助于老年后积极的健康结果。因此,我国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需要关注个体生命历程不同阶段的特点,从影响健康的全过程出发进行综合治理。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本文编辑:陈远 hageners@126.com

《中国人口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主管、中国人口报社主办,理论/交流版每周一、三、四、五刊出,欢迎广大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赐稿,分享研究成果。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卫生健康研究”“人口发展观察”“老龄健康论坛”了解近期选题方向及文章体例。

中国人口报社理论部 电话:010-62224753;邮箱:2483748948@qq.com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