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升至23.15%

回复 星标
更多

202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升至23.15%

»

2020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3.15%,比2019年提升3.98个百分点,增长幅度为历年最大。

监测结果显示,2020年全国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8.08%,农村居民为20.02%,较2019年分别增长3.27个和4.35个百分点。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29.06%、21.01%和16.72%,较2019年分别增长4.46、4.70和2.4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为37.15%,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为26.44%,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为23.12%,较2019年分别提升2.84、6.96、1.69个百分点。全国居民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素养55.23%、科学健康观素养50.48%、健康信息素养35.93%、传染病防治素养26.77%、慢性病防治素养26.73%和基本医疗素养23.44%,均有提升。

六类健康问题素养中传染病防治素养增幅最大,较2019年提升7.56个百分点。此外,公众对“运动的好处”“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以及“出现咳嗽、发热时的正确做法”等知识点的答对率明显提升。

分析认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国家迅速建立各级疫情信息发布机制,及时解读防控政策,大力开展健康科普。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学习疫情防控知识和技能,践行少聚集、戴口罩、测体温、保持社交距离等疫情防控措施,有力推动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

本次监测内容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为依据,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6个县(区)1008个乡镇(街道),对象为15-69岁常住人口,共得到有效调查问卷65370份。

附件:2020年健康素养监测问答

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要点问答

1

什么是健康素养?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依据《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将健康素养划分为3 个方面,即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以公共卫生问题为导向,将健康素养划分为6 类健康问题素养,即科学健康观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素养和健康信息素养。

2

健康素养和健康有什么关系?

健康素养是健康的重要决定因素,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健康素养与人群健康水平、预期寿命密切相关,是预测人群健康状况的较强指标;提高公众健康素养可有效减少健康不公平,显著降低社会成本;提高公众健康素养可显著改变慢性病患者健康结局,建议政府将健康素养纳入公共政策,将提高国民健康素养作为卫生和教育等政策的明确目标。

3

影响健康素养的因素有哪些?

在社会环境方面,影响健康素养的因素主要包括教育水平、经济水平、社会文化、卫生政策、卫生服务特别是健康教育服务的提供与利用等。在个体和群体方面,影响健康素养的因素主要包括文化程度、性别、年龄、生活环境等,其中文化程度是首要的影响因素。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的重要策略和措施。

4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对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评价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评价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二是依据《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从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三个方面评价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三是以公共卫生问题为导向,从科学健康观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素养和健康信息素养6 类健康问题评价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对于每个调查者来说,问卷得分达到总分80%及以上,被判定具备基本健康素养。健康素养水平指具备基本健康素养的人在总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5

我国在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 近 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民健康作为全面小康的重要基础,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提升健康素养作为增进全民健康的前提,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做出了制度性安排,把提升公众健康素养作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落实健康扶贫工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工作目标。2016 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印发,明确提出“到2020 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0%”的目标;2019 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出台,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既是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主要考核指标之一。2020 年6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正式实施,规定:“国家建立健康教育制度,保障公民获得健康教育的权利,提高公民的健康素养”。

国家卫生健康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会同各地、各部门大力开展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一是出台了一系列提升公众健康素养的政策,明确工作重点、工作机制和各方责任,为开展健康素养促进工作做好顶层设计;

二是通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健康中国行、贫困地区健康素养促进三年攻坚行动等专项健康素养促进项目,集中力量、整合资源、提升能力、健全体系,大力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三是开展健康城市、健康促进县区、健康村镇、健康学校、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社区、健康促进企业、健康家庭等系列健康场所创建活动,为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创造了支持性环境;

四是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面向公众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活动;

五是开展健康素养研究和全国健康素养监测,研究制定了我国居民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开发了试题库,编制了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自2012 年起,每年开展覆盖全国的健康素养监测,通过连续监测获得了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数据及动态变化趋势,分析了健康素养促进的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和重点问题,为制定卫生健康政策提供循证支持,为研究健康素养促进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6

2020 年健康素养监测了多少人?

2020 年全国健康素养监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以15~69 岁城乡居民为调查对象,共得到有效问卷65370 份。其中,城市人口28712人,占43.92%,农村人口36658 人,占56.08%,城乡人口比为0.78:1;男性30962 人,占47.36%,女性34408 人,占52.64%,男女性别比为0.90:1。

7

2020 年健康素养监测覆盖了哪些地区?

2020 年健康素养监测在全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36 个监测点开展,其中城市监测点150 个,农村监测点186 个,覆盖全国336 个县(区)1008 个乡镇(街道)。

8

2020 年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是多少?

2020 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3.15%,意味着每100 个15~69 岁的人群中,有23 人具备了基本的健康素养,了解基本的健康知识和理念、掌握健康行为生活方式和行为内容并具备基本的健康技能。

9

2020 年健康素养监测结果有哪些特点?

2020 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3.15%。总体呈现以下特点: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男女差别不大;年轻人高于老年人;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

10

我国不同地区健康素养水平有哪些特点?

2020 年健康素养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8.08%,农村居民为20.02%,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东部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9.06%,中部地区为21.01%,西部地区为16.72%,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

11

我国不同人群健康素养水平有哪些特点?

从性别分布看,男性健康素养水平为23.31%,女性为22.98%,男性略高于女性,差别不大。从年龄分布看,25~34 岁组健康素养水平最高,为31.68%,65~69 岁组最低,为8.49%。从文化程度分布看,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群健康素养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识字/少识字者最低,为2.15%;大专/本科及以上者最高,为47.53%。

12

从知识、行为、技能三方面看,我国居民三方面健康素养水平如何?

依据《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将健康素养划分为三个方面健康素养: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2020 年中国居民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为37.15%,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为26.44%,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为23.12%。

13

我国居民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如何?

以公共卫生问题为导向,将健康素养划分为6 类健康问题素养,即科学健康观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素养和健康信息素养。2020 年中国居民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素养55.23%、科学健康观素养50.48%、健康信息素养35.93%、传染病防治素养26.77%、慢性病防治素养26.73%和基本医疗素养23.44%。

来源:国家卫健委官网,文末有原文链接。

2021-04-01 14:45:51更新过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