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疫苗延迟接种

回复 星标
更多

狂犬病疫苗延迟接种

»

由于狂犬病疫苗接种需要针次较多,受种者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原有程序的接种时间,发生了接种的延迟。由于狂犬病病死率极高,受种者发生接种延迟的时候往往非常紧张,担心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担心是否需要重新接种,这些问题时常困扰着受种者以及接种医生。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先了解一下国内现在采用的狂犬病疫苗免疫程序。目前国内已批准的暴露后免疫程序均为肌内接种程序,分为“2-1-1”程序和五针法两种,两种免疫程序在全程后效果相同。

“2-1-1”程序:第0天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接种一剂次,第7、21天各接种一剂次;

五针法:第0、3、7、14、28各接种一剂次。

“2-1-1”:接种三次  接种四支疫苗

“5针法”:接种五次  每次接种一支疫苗

从上图中不难看出,“2-1-1”程序仅需就诊3次,第一次间隔1个星期,第二次间隔2个星期,时间比较简单好记。而五针法需要接种五次,时间间隔规律性不强,受种者确实容易错过和遗忘。在实际接种工作中有些受种者甚至放弃了最后的接种。所以有条件的情况下,受种者可以选择更加简单的免疫程序。

那么如果确实因为种种原因造成了延迟接种会不会有问题?

首先,现行的免疫程序都是经过大量临床试验总结出来的,而且经过了大量的实际使用,是最优的免疫程序,按既定的免疫程序接种效果最有;例如“2-1-1”程序,研发团队根据不同的接种时间分组对比,最后确定0、7、21天为最佳接种时间。

其次,疫苗产生作用的原理是利用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特异性的抗体;狂犬病疫苗均为灭活疫苗,不含活的病原体,不能在体内复制,为了达到免疫的效果,一般采取多次接种的方法确保产生免疫反应和延长抗体存在的时间。由于狂犬病病死率极高,而且大多情况是暴露后接种,需要和病毒赛跑,机体要尽快产生免疫反应,所以狂犬病疫苗针次多并且间隔短。而每次进入到人体内的抗原成分都会被我们的抗原提呈细胞捕获,进而识别、分析,将信息传给免疫系统,形成针对狂犬病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理论上只要达到一定次数的疫苗注射均可以产生免疫反应,所以延迟接种还是可以引起免疫反应,也不需要重启程序。WHO的《狂犬病疫苗立场文件(2018版)》中也提到如果发生延迟,按照原有程序完成即可,没有必要重启程序。目前北京市疾控中心也提倡发生延迟按原有程序完成,无需重启。

总结

狂犬病疫苗接种应按时完成全程免疫,按照程序接种对机体产生抗狂犬病的免疫力非常关键,特别是在1周内完成前3针很重要。当出现某一针次延迟一天或数天注射,其后续针次接种时间按原免疫程序的时间间隔相应顺延。

参考文献:

1.WHO.狂犬病疫苗立场文件[R].2018.4;

2.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技术指南(试行)[Z].2018.4.

3. WHO. WHO Expert Consultation on Rabies [R]. Geneva: WHO.2013 Contract No.: 982.

4. (美)Stanley A. Plotkin, Walter A. Orenstein, Paul A. Offit著.疫苗,狂犬病疫苗(第6版). 罗凤基,,等译.[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5.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1.

6. WHO.狂犬病疫苗立场文件[R].2018.4.


猜你喜欢:

  1. [中国疾控中心]-《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

  2.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专家共识

  3. [WHO]-2020年4月21日公布的狂犬病重要事实清单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