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疫苗的接种程序

回复 星标
更多

狂犬病疫苗的接种程序

»

狂犬病疫苗自诞生到现在,疫苗的接种方法(接种程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个也是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疫苗质量提升而改变的;最早在巴斯德时代及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因为疫苗效价的不确定性,免疫程序十分复杂,连续14-21天接种;上世纪50年代改为6剂次(即第0、3、7、14、30、90天各接种一剂次),之后经过验证,WHO推荐使用五针程序(即第0、3、7、14、28天各接种一剂次),目前仍在使用。

而随着疫苗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疫苗质量大幅度提升以及更加严格的监管力度,疫苗的效价得到保证,免疫程序简化以及研发联苗成了疫苗发展的趋势,狂犬病疫苗简化免疫程序成为必然。

上世纪80年代前南斯拉萨格勒布(Zagreb)的Vodopija(马林斯卡)研究团队接受WHO的委托,开发了一种更经济、更简化的免疫程序,即“2-1-1”免疫程序,也称Zagreb免疫程序,方法为:第0天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接种一剂次,第7、21天各接种一剂次。经过大量的试验证明,“2-1-1”程序在全程免疫后效果与五针法相同,而在第7天的阳转率要高于五针法,也就是抗体产生更早更快,并且节约了疫苗的用量和减少患者两次就诊。1992年,WHO建议全球使用该程序,后续多次在立场文件中推荐使用,在狂犬病疫苗相对短缺的情况下,更优更好并且更经济的免疫程序是更好地选择。目前法国、南非、中国等20余个国家使用“2-1-1”程序。

“2-1-1”:接种三次  接种四支疫苗

“5针法”:接种五次  每次接种一支疫苗

亚洲一直是受狂犬病罹患最为严重的大陆之一,尤其是南亚和东南亚,经济欠发达,疫苗供应不充足,导致民众在动物致伤后不能及时或没有能力接种疫苗,这也是狂犬病高发的原因之一。上世纪80年代,泰国红十字会开发了一种更为经济的免疫程序——皮内多点法。与传统的狂犬病疫苗肌内(肌肉内)接种方法不同,而是将疫苗注射到皮内(与卡介苗接种方法相同),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隆起的皮丘;用量为0.1ml/位点,首次注射8个位点(三角肌、肩胛、大腿以及腹壁的各两个位点),随后第7天三角肌、大腿各两个位点、第28天、91天三角肌两个位点接种;随着逐步优化为第0、3、7、28天左右三角肌各一个位点(0.1ml/位点)接种,现已在泰国、印度、菲律宾等国家广泛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狂犬病疫苗短缺的问题。但缺点是不良反应尤其是接种部位的红肿、疼痛较多,操作需要一定的技巧,适用于病患量较大的门诊,而接诊量较小的门诊使用受限,毕竟疫苗开瓶后需要尽快使用,超过一定时间可能被污染或效价衰减等问题困扰。另皮内多点法在国内并未获批使用,所以在国外按皮内多点法接种但没有完成程序,回到国内不能续针,一般都是重启程序。

美国是世界上成功控制狂犬病的国家之一,在过去的20多年中每年报告的狂犬病病例不超过10例,但由于动物狂犬病持续存在,每年仍有23000人需要接受暴露后预防(PEP)。2007年,由于狂犬病疫苗供应不足,美国国家狂犬病工作组开始重新评估现行PEP程序。2008年ACIP狂犬病工作小组根据已有的文献、流行病学报告、专家意见以及一些未公开发表的数据,分析后认为:4针次与5针次接种没有差异,且经济学评价显示,减少第5针可以极大减少疾病负担,节约社会资源。

2010年,ACIP发布了更新后的狂犬病PEP程序,在免疫功能健全的人群中使用简化四针法,但限定不管是Ⅱ级暴露还是Ⅲ级暴露均应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因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使用简化四针法证据不足,简化四针法的应用范围仅限于免疫功能健全人群)。2018年WHO《狂犬病疫苗立场性文件》推荐简化四针法为:第0,3,7各接种一剂,第14-28天任意一天接种一剂。免疫健全人群在Ⅱ级暴露中不推荐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只在Ⅲ级暴露中使用。

目前国内狂犬病疫苗接种程序所采用的是肌内接种,即五针法和“2-1-1”程序,随着人们对于狂犬病研究的深入以及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狂犬病暴露后免疫程序趋向于更加简便经济,人们将可以减少负担、减轻痛苦,享有更加安全简便的狂犬病免疫服务。

参考文献:

1.WHO.Rabies vaccines:WHO position paper.April 2018.

2.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狂犬病专家磋商报告(第二版).

3.俞永新等.狂犬病与狂犬病疫苗[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1.

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1.


猜你喜欢:

  1. [中国疾控中心]-《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

  2.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专家共识

  3. [WHO]-2020年4月21日公布的狂犬病重要事实清单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