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营养素养核心信息及评估工具》发布全方位实现对居民营养素养的评估和监测

回复 星标
更多

《中国居民营养素养核心信息及评估工具》发布全方位实现对居民营养素养的评估和监测

中国食品报讯 (记者刘艳芳)作为健康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营养素养被比作“连接个体和食物环境的桥梁”,直接影响个体的饮食行为和膳食营养摄入,是提高人口素质、改善居民营养状况和防控营养相关慢性病的重要因素。4月28日,《中国居民营养素养核心信息及评估工具》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中国营养学会正式对外发布。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定,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不仅是健康的重要决定因素,也是衡量国民相关健康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指标。为了解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现状,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在参考国内外健康素养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基础上,制定了健康素养66条,并于2008年起组织开展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持续至今。2020年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3.15%,总体水平不断稳步提升。

营养是生命和健康的物质基础,我国居民的营养健康状况不断改善。为了进一步提升居民的营养健康水平,《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等多项重要国家政策文件均提出关注生命全周期的营养健康,提升国民营养素养水平。《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合理膳食行动”中提出,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在2022年时要比2019年提高10%,2030年时比2022年提高10%。

《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中也提出,到2030年时,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要比2020年提高10%。营养素养不仅仅是具备营养知识,还是个人获取、分析和理解基本营养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营养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营养与健康的能力,包括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及基本技能三大部分。一直以来,有关我国居民营养素养还缺乏核心信息以及评价工具。

《中国居民营养素养核心信息及评估工具》的制订,绝非闭门造车。据了解,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组织全国营养、食品安全、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和临床等不同领域的专家,综合考虑我国的国情和饮食文化,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居民的营养认知和需求特点,综述国内外文献政策及相关研究,遵循信息科学、重点突出、广泛动员的原则,依照规范程序,历经两年时间,制定了《中国居民营养素养核心信息及评估工具》。

《中国居民营养素养核心信息》包含了针对一般人群、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孕期妇女、哺乳期妇女和老年人等6个不同人群的营养素养核心信息。

针对一般人群,共制定营养素养核心信息20条,强调生命每一个阶段都应当遵循健康的饮食,理解合理膳食是维系健康、远离疾病的重要基础;注重多元食物的合理搭配,会用适宜的方式储存、准备、处理和烹饪食物;从文明礼仪角度按需用餐,文明用餐,杜绝浪费;把握好饮食和运动的平衡,定期测量并评价体重。

儿童时期是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一旦形成,会关系到一生的健康和幸福。学龄前儿童应在认识食物、食物特点、食物选择、饮食行为、饮食安全和身体活动等6个方面了解和掌握14条营养素养核心信息。而基于认知和技能两大范畴,功能性、互动性和批判性三大角度,学龄儿童应理解并能运用20条营养素养核心信息,自主规划和判定健康食物、批判性甄别食物营养相关信息等。

有关孕期妇女的营养核心信息共24条。孕期的合理营养对母子双方的近期和远期健康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如适宜增重有助于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孕前3个月起的叶酸补充剂服用、体重监测和管理等均为孕期妇女应掌握的基本知识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技能。有关哺乳期妇女人群的营养核心信息共24条,推荐同样包括三大类别:膳食多样平衡、纯母乳按需喂养6个月、定期监测婴幼儿体格指标以保证婴儿的健康生长等。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器官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致使膳食营养摄入能力下降,因此,更需要关注膳食营养。针对老年人提出了20条营养素养核心信息,强调老年人需要充足食物的摄入从而预防营养缺乏现象的发生;注重食物种类的多样性,以谷类为主,摄入优质的蛋白质和高钙食物;合理选择并搭配食物等。

在制定了营养素养核心信息后,需要制定营养素养的评估工具才能实现对居民营养素养的评估和监测。首先,需要将营养素养核心信息的条目转变为适当形式和数量的题目,初步构建营养素养评估工具;再进行可行性、区分度、难易度以及信效度的分析与评价,形成营养素养评估工具。还要进行人群调查及验证性测评,最终形成了《中国居民营养素养评估工具》。

与会专家指出,国民营养是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维护和促进居民健康的物质基础。随着营养健康相关政策的颁布,国民对营养健康的需求日益提升,提高居民营养素养是实现全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的有效措施。《中国居民营养素养核心信息及评估工具》的制定,是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相关行动计划和政策具体体现,将在改善居民营养素养、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链接

«

中国居民营养素养核心信息——一般人群

»

1.理解在生命每一个阶段都应遵循健康的饮食。

2.理解合理膳食是维系健康、远离疾病的重要基础。

3.熟悉食物分类、来源及其主要营养特点。

4.关注营养健康信息,甄别和应用正确的信息。

5.选择健康饮食,享受食物。

6.自己制作食物,减少在外就餐,与家人共餐。

7.会选择安全卫生的食品商店和餐厅。

8.会判别食物品质,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

9.读懂食品标签和营养标识。

10.正确选用保健食品和强化食品。

11.会估算食物份量。

12.会合理搭配食物。

13.会用适宜的方式储存、准备、处理和烹饪食物。

14.规律进餐,吃好早餐。

15.食物多样,谷物为主,多吃蔬果,足量饮水。

16.适量吃鱼、禽、蛋、瘦肉,足量奶豆。

17.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18.按需备餐,文明用餐,杜绝浪费。

19.尊重不同饮食文化,注重餐桌礼仪。

20.吃动平衡,定期测量并评价体重。

«

中国居民营养素养核心信息——孕期妇女 

»

1.孕期合理营养对母子双方的近期和远期健康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2.孕期适宜增重有助于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3.孕期吸烟、饮酒容易引起流产、早产和胎儿畸形。

4.奶类含钙丰富,且易于吸收,是钙理想的食物来源。

5.动物肝脏、蛋类、豆类、绿叶蔬菜、水果及坚果是叶酸良好的食物来源。

6.膳食铁摄入不足容易导致孕妇及婴儿发生铁缺乏或缺铁性贫血。

7.孕期碘缺乏会损害胎儿脑和智力发育。

8.孕期适量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的摄入,有助于缓解孕妇便秘。

9.孕早期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可损害胎儿神经系统发育。

10.孕期每天应进行至少30分钟适合自身条件的身体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11.孕期应做到食物多样、营养均衡。

12.从孕前3个月起,每天服用400微克的叶酸补充剂可预防胎儿神经管发育畸形。

13.孕吐严重者,可以不必过分强调平衡膳食,但要保证摄入足量的谷类及薯类食物。

14.孕妇应保证每天水分摄入,不喝或少喝含糖、含咖啡因的饮料。

15.怀孕期间,孕妇每周宜食用2—3次深海鱼类,以提供对胎儿大脑和视网膜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的n-3系列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

16.孕中、晚期适量增加含铁丰富的动物性食物的摄入,每周吃1—2次动物血或肝脏。

17.选用碘盐,常吃含碘丰富的海产食物如海带、紫菜。

18.孕中期开始,每天增饮200毫升的牛奶,使饮奶总量达到每日400毫升—500毫升。

19.孕妇应积极准备母乳喂养,学习母乳喂养的方法和技巧。

20.从孕前开始对体重进行监测和管理。孕早期每月测量1次体重;孕中、晚期每周测量体重。

21.关注血糖变化,关注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妊娠糖尿病患者应加强疾病自我管理。

22.关注血压变化,关注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应加强疾病自我管理。

23.注意食品标签,合理选择包装食品。

24.关注孕期营养信息,能够获取、理解、甄别、应用孕期营养信息。

«

中国居民营养素养核心信息——哺乳期妇女 

»

1.哺乳期食物多样不过量,保证营养均衡充足对母婴健康至关重要。

2.哺乳期妇女应坚持平衡膳食、适度运动,逐步恢复至适宜体重。

3.奶类含钙丰富,且易于吸收,是哺乳期钙的理想食物来源。

4.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新生儿的第一口食物应该是母乳。

5.提倡纯母乳喂养6个月,婴儿配方奶是不能纯母乳喂养时的无奈选择。

6.新生儿出生后一周内可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不超过出生体重的7%,7—10天恢复至出生体重。

7.辅食添加首先从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肉泥等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开始,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循序渐进的原则。

8.母乳喂养利于母亲体重恢复,并可以降低母亲患乳腺癌、卵巢癌以及II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婴儿感染性疾病和过敏的发生风险。

9.哺乳期妇女应忌烟酒,避免浓茶和咖啡。

10.哺乳期妇女应适量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禽、蛋、瘦肉的摄入,必要时可部分用大豆及其制品替代。

11.哺乳期妇女每天应摄入充足的蔬菜水果,保证每天蔬菜摄入量为500克,其中有色蔬菜(绿叶和红黄色蔬菜)占2/3以上。

12.哺乳期妇女应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动物性食物的摄入,每周吃1—2次动物肝脏。

13.选用碘盐,常吃含碘丰富的海产食物如海带、紫菜等。

14.哺乳期妇女每天应比孕前增饮200毫升牛奶,饮奶总量达到每日400毫升—500毫升。

15.哺乳期妇女应保证每天充足水分摄入,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16.新生儿出生后应当尽早开始喂奶,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

17.6月龄时开始添加辅食,并继续母乳喂养至两岁或两岁以上。

18.婴儿出生后两周左右,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不需要补钙。

19.婴儿在6个月内应该按需喂养。

20.坚持让婴儿直接吸吮母乳,尽可能不使用奶瓶间接喂哺人工挤出的母乳。

21.定期监测婴幼儿体格指标,追求健康生长。

22.婴幼儿辅食应单独制作,选用安全、优质、新鲜的食材,制作过程清洁卫生,保持食物原味,1岁前不额外添加糖、盐及各种调味品,1岁以后逐渐尝试淡口味的家庭食物。

23.注意食品标签,合理选择包装食品。

24.关注哺乳期营养信息,能够获取、理解、甄别、应用哺乳期营养信息。

«

中国居民营养素养核心信息——学龄前儿童 

»

1.认识常见的食物。

2.将食物简单分类。

3.了解食物的来源。

4.了解食物的营养特点。

5.简单辨别新鲜卫生的食物。

6.清淡饮食,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

7.每日饮奶,足量饮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8.合理选择零食,优选水果、奶类和坚果。

9.珍惜食物,不浪费食物。

10.不挑食偏食。

11.专注进食,细嚼慢咽不拖延。

12.自主进餐,学会并逐渐熟练使用餐具。

13.餐前洗手,避免不洁进食。

14.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身体活动,减少久坐行为。

«

中国居民营养素养核心信息——学龄儿童营 

»

1.建立为自己的健康和行为负责的信念。

2.认识合理营养对儿童发育乃至一生健康的重要性。

3.关注并讨论食物营养信息,正确对待食品广告。

4.了解食物的来源及食物体系。

5.了解食物分类及其主要营养特点。

6.了解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7.了解不同饮食文化。

8.自主选择健康食物,积极主动参与家庭食物选择。

9.学习简单的食物种植和家庭加工方法。

10.规划食物数量,避免食物浪费。

11.会初步判定食物品质。

12.阅读并理解食品标签和营养标识。

13.熟悉厨房,学习烹饪,和家人一起制作食物,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14.科学清洁双手,注重食品操作各环节的卫生问题。

15.规律进餐,吃好早餐。

16.和家人一起就餐,减少在外就餐和外卖食品。

17.会简单估计食物份量,进行食物搭配。

18.食物多样,多吃蔬果,足量奶豆,少油少盐少糖,合理选择零食。

19.吃动平衡,定期测量并评价体重。

20.注重餐桌礼仪,专注进食,细嚼慢咽。

«

中国居民营养素养核心信息——老年人 

»

1.合理营养是延缓衰老和保证老年人健康的基石。

2.了解食物分类及其营养价值。

3.积极进食,摄入充足的食物,预防营养缺乏。

4.积极预防肌肉衰减和骨质疏松,减少慢性病发生。

5.时常监测体重变化,维持适宜体重。

6.积极主动参与烹饪过程,主动与家人或朋友一起进餐。

7.食物多样,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的食物。

8.食物细软,细嚼慢咽,少量多餐,规律进餐,吃好早餐。

9.谷类为主,增加全谷物和杂豆类食物的摄入。

10.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鱼禽蛋肉要足量。

11.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

12.合理选择高钙食物,保证奶豆摄入。

13.少盐少油少糖,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

14.主动足量饮水,首选温热白开水。

15.积极参与户外活动,运动要量力而行,适量抗阻运动。

16.关注营养健康信息,甄别和应用正确的信息。

17.学会估算食物份量,合理搭配食物。

18.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食品。

19.在营养师和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利用营养强化食品或营养素补充剂。

20.注意饮食卫生,学会合理利用剩余饭菜。

来源:《中国食品报》(2021年05月05日03版,文末有原文链接。

2021-05-07 12:51:54更新过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