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两建三融四行动,千家万户享健康

回复 星标
更多

 河南省:两建三融四行动,千家万户享健康

»

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出台以后,河南省针对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深入研究行动方案,瞄准短板,结合“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健康促进321”等特色工作,从整体性、长期性着手,制定了以“两建三融四行动”(简称“234”)为基本框架的健康中原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把无形健康理念融入有形工作抓手,不断在群众大脑里构建健康素养的“观念长城”。去年,河南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达到26.76%。

2266633

▲图为河南省第三届健康科普能力大赛颁奖典礼现场。

«

“234”基本框架有力推动健康知识普及

»
--分割线--
--分割线--

“十四五”期间,河南省将继续推动以“234”为基本框架的健康知识普及行动,进一步完善体系、细化措施,走出一条符合河南省实际的健康素养提升道路。

打牢根基做好“两建”

1.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充分汇聚资源,做好协调配合,完善覆盖政府和社会各部门的健康促进工作网络。建立覆盖三级的专业机构和各级医疗机构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以及专家委员会、巡讲团队和志愿服务团队三支队伍,使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健康中原建设,共享健康成果。

2.建立健全健康知识传播体系。完善“两库两机制”,推动形成从专家库、资源库,到传播平台,再到广大基层群众的健康知识传播链条和高效运转的信息发布机制,让权威科普快速占领健康知识宣传的主阵地。

①充实完善各级健康科普专家库。目前,省级专家库年增长率超100%,各级专家库共计4312人,涵盖全省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健康教育及科普专家。依托专家库,实施健康科普月度策划会,规范权威科普信息产出;开展志愿服务,组织专家面对面地指导基层群众健康生活。

②创建以河南省健康教育与促进融媒体中心为依托、以120频道为辅助的健康科普资源库,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变目前在健康科普信息储存和共享传播中出现的问题。

③实施健康科普传播机制,在2019年印发《关于建立完善省市县健康科普知识发布传播机制和推广第一批健康科普作品的通知》基础上,经过疫情期间的打磨完善,形成涵盖城乡纵向、部门横向、主流媒体、网络宣传、手机信息、大众媒介6个传播渠道的科普传播机制。

④积极探索建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激励机制,制定《河南省健康科普专家库管理办法》,提出医务人员“到县、乡、村开展健康科普作为职称晋升证明材料,累计健康科普时间作为晋升职称服务基层时间”;部分医院开展积极探索,省立医院等单位将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纳入职称考核指标;与河南省科技厅等单位协商健康教育专业机构非医学背景人员中高级职称评审事宜,打通其参与工程系列科技管理职称晋级通道。

顺势而为推动“三融”

围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开展跨部门协作、全社会动员,推动形成从部门到地方、从社会到个人、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的局面。

1.融入精神文明创建。将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理念措施、健康素养水平作为主要指标,写入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体系;将健康促进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志愿服务活动,写入《文明行为条例》,传播文明健康文化,推动健康生活方式养成。

2.融入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参与爱卫社会宣传,健康促进县区等环境建设纳入卫生城市创建,推动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居民养成卫生健康的行为习惯,做到讲卫生、树文明、重健康。

3.融入全民健身。开发健身核心信息和宣讲课件,积极开展全民健身知识普及,参与“全民健身日”宣传活动。同时,推动将健康素养、传染病防治知识、卫生应急法律法规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党政干部、职工继续教育培训体系,抓好妇幼、中小学生、职业人群、老年人等重点群体健康教育。

抓实基层实施“四行动”

1.在全省全面铺开健康促进321行动。激发内生动力,夯实县级卫生健康部门工作职责,通过健康教育进家庭、进乡村、进学校,加强基层健康教育阵地和队伍建设;省市医院对口帮扶县区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等工作模式,推动基层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2.开展“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志愿服务行动。汇集省市优质资源下沉基层,补齐健康素养短板。把“10个一”(成立一支健康扶贫志愿服务队伍,开展一次覆盖县乡的科普讲座,推广一套健康素养标准课件,举办一次乡村医生全员科普技能培训,唱响一台健康文化大戏,举办一次群众家门口义诊,实施一对一基层医疗业务帮扶,做好一场全媒体传播,建立一个健康教育信息发布平台,形成一个健康促进机制)活动办到群众家门口。地市开展健康洛阳行、南阳行、周口行等活动,将健康科普和义诊帮扶活动做到最基层,营造了传播健康知识、文化的浓厚氛围。专项行动被列入《河南省乡风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获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带动了基层地区健康文化、精神文明的双提升。

3.开展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行动。通过打造一大批健康促进县区、医院、学校等健康细胞,强化基层健康环境营造。健康促进县区为县域发展注入活力,全省四分之一县区开展健康促进县(市、区)试点建设,现有国家级试点8个。国家第一批健康促进县新县,以“山水红城,健康新县”为发展目标,以健康环境、健康生活回馈老区人民。健康促进医院成为医疗机构未来发展的方向,全省现有健康促进医院287个。濮阳市人民医院、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打造数字化健康教育与促进平台、院内健康长廊、健康广场等,利用公休座谈会、孕妈妈课堂、病友会等形式向患者及家属传递健康元素,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过程中迈出了卓有成效的一步。创建健康促进学校6885所,健康促进社区735个,健康促进家庭50153个。

4.开展健康素养监测行动。建立科学客观的健康素养监测评价机制;坚持标准,在省市两级,常态化开展科学、真实、有代表性的健康素养监测工作,确保健康素养水平的数字能够展现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的实效。去年,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6.76%,健康知识与理念水平为40.72%,健康技能水平为28.59%,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水平为28.80%,基本医疗素养水平为31.14%,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为29.61%,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为29.04%。

文:中国家庭报记者 冯超

编辑:黄攀连

校对:耿静

审核:叶冬

2266633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