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的保健品市场

回复 已回复2 星标
更多
刀尖上的保健品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保健品行业正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但长久以来,行业内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不断被人诟病,随着“劣质深海鱼油”、“人工色素血燕”、“硫磺熏制白参”等问题的爆出,保健品市场越发趋于无序与盲动。

广告狂轰滥炸,效果虚虚实实»

有业内人士指出,保健品企业如此热衷于广告宣传,无非是抓住了消费者渴望健康的心理,这在保健品市场已形成了一种风气。“只要您每年服用该口服液10盒以上,除了能保证没病没灾,还可以让您生命延长至少20年!”这是一种补气养血口服液在报纸上刊登的广告词。在这条广告中,该口服液可谓“神效”,宣称能治愈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肾功能低下、肿瘤及癌变、呼吸及消化系统疾病等四大类四十余种疾病。像这样的广告在电视、报纸、网络屡见不鲜。“不打广告不卖货”,这是保健品行业奉行的营销原则,由于保健品属于非生活必需品,必须通过大量的广告投入和大面积的营销网络来迅速实现销售,用营销策略和资金实力而不是技术水平来影响市场。

为了保证宣传信息的可信度,专家、明星成了保健品广告不可或缺的要素。那么这些名人代言者对自己所代言的保健品了解吗?他们真长期服用吗?答案当然是“NO”。然而,他们面带微笑、一脸真诚地做了广告,背后只有一个原因:利益使然。在假广告曝光事件频频发生后,消费者越来越不敢相信专家、名人了。

仿冒乱象横飞,行业造假成灾。»

用普通人参加胶水拼接而成的“野生参”、浸水后能搓出一团泥巴的“冬虫夏草”、腹腔中灌入了石灰粉的“海马”、色素染成的“血燕”、硫磺熏制的“白参”……随着近年来市场需求持续攀升,各种名贵中药材的价格一路走高,仿冒品也趁势而入。

“燕之屋”爆出亚硝酸盐超标血燕事件,震荡整个燕窝销售和流通领域,其中还包括同仁堂等知名品牌。2011年8月15日,浙江省工商局公布此前开展的燕窝市场血燕产品专项清查行动结果,已出具结果的303批次血燕的亚硝酸盐含量全部不同程度超标,最高的亚硝酸盐含量高达11,000毫克/千克,是国家规定的亚硝酸盐限量的350倍。随后国家工商总局部署了燕窝流通环节的专项检查,要求各地工商部门迅速开展市场集中检查,切实维护燕窝市场经营秩序,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燕窝,一律责令经营者停止销售,下架退市,依法查处并销毁。随后广东、北京、辽宁各地的问题血燕也纷纷“隐退”。一个历时数十年、波及千万消费者的血燕神话就此破灭。

针对此次事件,马来西亚官方表示,马来西亚出产的燕窝都是“白燕”,从未有过所谓“血燕”。“血燕”是商家为了获取更高利润而制造的噱头。业内人士也透露,“血燕”其实是在加工作坊里,对白燕窝进行熏制或染色后形成的。造假者会把鸟粪厚厚地铺一层,然后隔着木板或网架在上面放燕窝,打开取暖器对整个环境加热,一周后打开盒子,燕窝就成了“血燕”,从而导致亚硝酸盐惊人超标。许多消费者不禁质疑,什么样的疏漏能让如此大规模的制假产业在神州大地畅行数年之久?

无独有偶,2012年5月1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曝光了包括“帝泽牌健怡胶囊”在内的一批问题保健品,被曝光的22种产品全部为假仿冒产品,均含有化学药物成分,食用后危害人体健康。

据了解,不法经营者生产假仿冒保健食品、盗用保健食品文号的行为之所以猖獗,是因为一个批准文号虽然对应一种药品名称,但同一药品在不同企业都会有各自的批准文号,并且即使同一厂家生产的一种药品也可以有多种商品名,这就为制假造假者提供了可趁之机。此外,还有些不法经营者,在产品的外包装标示上做大手脚,利用文字、图形、符号等仿冒同类正规产品,从而蒙骗消费者。

保健食品不同于药品,根据现有法规要求,市面上生产、销售的保健食品必须经过国家食药监、卫生、工商等部门的登记审批,取得《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同时,外包装上也应印有专门的“保健食品标识”,其下方应印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保健食品外包装上须注明保健食品名称、保健作用、功效成分、适用人群和批准文号等,这些内容应与《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所载明的内容一致。

行业亟待自律,市场正本清源»

市场投入透支却换不来消费者认可是最可悲的事情。纵观保健品行业的现状,不禁令人扼腕叹息:脑白金、左旋肉碱、归元膏、丰胸汤、健身茶等一批批保健品神话的背后,是保健行业的野蛮生长。高额利润、名人代言、大师丛生、广告轰炸、线下直销、电话顾问营销、会议营销似乎成为了这一行业的代名词。保健品企业在不计成本地进行广告轰炸时,在广告内容上也不惜夸大其词、极尽炒作之能事。企业通过这种简单的广告营销,也许能在短期内从市场套现,获取巨大的商业利润。但市场是公平的仲裁者,在保健品企业获利的同时,也变卖了全部的品牌价值。

中国的保健品企业如何才能走得更久、更远?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得到长远发展,只有规范保健行业制度、提高保健企业自身素质,解除消费者心目中日益加深的信任危机,才是每家保健品企业当前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使保健食品正本清源,还需要加强行业自律、企业自我规范。目前存在的保健食品虚假广告宣传、仿冒乱象横飞等问题亟需整治,保健品企业应通过自身的“保健”,还保健食品市场一个清白。

创新服务欲出,行业洗牌在即»

在经济结构调整的时代背景下,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和经济链条的发展,我国保健品市场的产业变革在即。腾讯、淘宝等互联网平台已开始进入这一领域,一些电商门户也已纷纷试水。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保健品,许多消费者无所适从,不知该如何选购。行走在刀尖上的保健品市场,需要有公信力、有责任心的专家、机构、企业来引导,提供可保证、可监控的优质服务,帮助消费者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产品。唯有如此,才能形成一个长久持续、良性循环发展的产业。

作者:林海明

单位:福建省特检院龙岩分院

2015-03-16 13:33:59更新过

正序阅读 2# 2015-02-09 18:51

为了利益,抹黑良心的人,一定不得其死

1# 2015-02-09 17:03
333330532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