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之路

回复 星标
更多

东莞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之路

       君住长江尾,我住珠江口。恰如百川归海,全国各地务工人员源源向长三角、珠三角汇聚,由此也造就了两个流动人口大市——江苏苏州和广东东莞。苏州外来人口达637万,与本地人口持平;东莞外来人口650万,则是本地人口的4倍。

  如此庞大的流动人口,考验着这两个地级市的社会管理能力。如何确保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口和谐相处?怎样让异乡人早日融入城市,成为血脉相连的一分子?要通过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苏州和东莞,这两个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城市,各自结合实际不懈探索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之路。

更新理念:从管理到服务

7月上旬,东莞市开始发放整合了社保、医保功能的新社会保障卡,市社会保障局局长梁冰介绍:东莞的社保卡城乡一体,包括新莞人,只要参保,社保卡都是一样的。流动人口在东莞叫新莞人2008年,东莞在全国率先成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专门机构——新莞人服务管理局,镇村则延伸成立32个新莞人服务管理中心和621个服务站。

  调查显示,新莞人有三高特征:公共服务期待高、社会融入愿望高、迁移程度高。在东莞,580个劳动服务站遍布城乡,免费为新莞人提供求职登记、职业介绍服务,提供资助性培训。

  2009年开始,东莞采取积分制接纳新莞人子女入学,入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新莞人子女超过4.5万人。如今,在东莞接受义务教育的新莞人子女有56万多人。

  近年来,东莞尝试在新莞人居住集中地建设新莞人综合服务管理小区,实行半封闭式管理。目前,东莞已建、在建的新莞人综合服务小区已有64个。

创新管理:精细管理与社会参与

东莞:

  出租屋众多是东莞的一道独特风景。

  东莞虽是地级市,但没有县区,市下面就是32个镇街。由于企业主要聚集在镇村,30.2万幢(套)出租楼、213万间出租房、364万人流动人口居住其中。出租屋管理,可谓东莞流动人口管理的重中之重,东莞尤其重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

  清溪,这个以电子产业为主的城镇,户籍人口3.5万人,常住人口却达30万人,9000多幢(套)出租屋分散在各村。

  服务多数,管住少数,全镇1348人的二房东队伍发挥着重要作用。清溪镇新莞人服务管理中心主任殷伟荣说,清溪创新二手房东模式,发挥出租屋义务协管员作用,通过签订责任书和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督促屋主尤其是二手房东落实出租屋安全保障和各项管理责任。

  樟木头镇,距离香港半小时车程,本地户籍人口2.7万人,还常住着新莞人13万、香港人15万,素有小香港之称。

  八小时之内单位管,八小时之外谁来管?与户籍人口一样,新莞人也面临着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水平问题。镇党委书记李满堂介绍,去年樟木头开始成立新莞人自治小区,1520幢出租楼成立一个自治小组,由35个自治小组组成一个自治小区,自治小区负责人由各小组长轮流担任。

  在樟木头镇银岭路的官仓社区,四川南充人吴成军担任一个自治小组的组长,除了日常的人员登记、治安管理、矛盾调处,吴成军还和其他小组成员轮流在社区值班。镇上每个月补助几百元给自治小组成员,不过吴成军说这个并不重要,关键是新莞人可以自己管理自己,有一种当家做主的感觉。东莞在推动人口同城待遇上率先破题,力度颇大;苏州缩小人口身份差异的工作稳步推进。城市和谐,其核心问题是消弭身份差异,实现同城待遇。

革新体制:以同城待遇促社会融合

   广东阳江人周瑞琴是东莞一家商贸公司的员工,在这里工作已有13年。2009年,周瑞琴被评为首批优秀新莞人,按东莞的文件规定顺利落下了本地户口。

  东莞外来人口落户工作开展较早,主要针对获得“优秀新莞人”荣誉的人群。2010年,按照广东省统一部署,东莞开始施行积分制入户政策,当年共受理1.6万余人申请入户,有9700多人完成入户。2011年,东莞开始实行“条件准入”与“积分管理”相结合的积分入户模式。符合个人素质、表彰奖励和投资纳税三类准入条件的,可直接申请入户;对不能满足准入条件的人员实行积分制入户。

  东莞市新莞人管理服务局副局长王国雄介绍,积分制入户政策在新莞人中产生出激励效应,2011年积分制入户人员结构和素质与2010年相比,在学历型人才、技能型人才、贡献型人才等六个方面比例均有所提高。东莞的居住证制度在广东省统一部署下早在两年前即实施,至今已为新莞人发放居住证478万多张。

  东莞还打破企业性质、用工形式、户籍身份等制度界限,将新莞人全部纳入社保体系,至今参保总人次达2515多万。截至去年底,1118名新莞人开始在东莞领取养老金。东莞在市镇两级财政对新莞人参加医保进行补贴的同时,大幅提高医保待遇水平,新莞人住院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已由初期的2.5万元提高至目前的20万元。

  记者点评:东莞在推动流动人口同城待遇上显然力度更大,这一方面是由于东莞遭遇流动人口管理服务问题时间较早、工作开展时间更长,另一方面也与东莞本地人口较少、而公共服务资源相对充足的情况密不可分。



此帖已被锁定,无法回复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