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遥感打破国外空间数据垄断

回复 星标
更多
«中科遥感打破国外空间数据垄断»

熟悉谷歌地球的都知道,当放大地图超过10米的空间分辨率时,图像就会变成马赛克,这是出于空间数据保密的原则。日前,在松山湖中科院云计算中心举行的遥感集市开放日上,市民可以通过“遥感集市”看到由国产高分系列卫星获取的遥感地图,该地图比谷歌地球开放的数据权限更大,空间分辨率可达5至8米。这些数据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找矿、森林火灾预防、病虫害监测等公共领域。而诸如商圈车流量监测分析、社区街道安全监测等为大众服务的领域目前也正逐步推进。

众所周知,美国的遥感卫星市场化程度很高,遥感产业产值在百亿美元的上市公司众多,华尔街的基金经理们甚至在用遥感卫星获取一个地区的商业数据分析,比其他人更早知道有用信息后,开始运作商业项目。而随着国产高分辨系列卫星的长足发展,国外空间数据垄断地位正受到挑战。

参与遥感集市开放日的国内多位遥感领域专业人士认为,国内遥感以前人才众多,但由于缺乏数据资源,仅仅停留在运算和论文阶段。而现在随着国家在高分专项的大手笔投入,国内遥感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遥感产业的上市公司,而东莞凭借中科院的优势,率先在国内探索遥感市场化,涌现出一个价值上亿美元的上市公司机会最大。

遥感产业市场化正飞速发展

位于松山湖的中科院云计算中心遥感分中心与中国航天集团共同合作开发的“遥感集市”,在去年9月底正式上线。此前,这个遥感集市已筹备了3年。遥感集市上线后,除了各类商业用途产品,在遵循国家数据保密原则的前提下,在“遥感集市”上,公众可免费使用由国产高分系列卫星获取的遥感地图。因此,随着遥感集市在全国率先上市,遥感技术不仅是为政府部门服务,还可以通过服务大众来进一步探索遥感技术的产业化。

中科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余涛说,以往中国遥感的产业化受制于数据源问题,即以国外数据为主。最近几年,我国在推进遥感产业化方面不遗余力,遥感产业可以说是朝气蓬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中,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作为重大专项,于2010年启动实施。高分一号、高分二号卫星相继升空,我国进入“高分时代”。在未来10年,我国将建成天、空、地一体化遥感应用服务体系。中国航空航天集团公司表示,为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还将发射约120颗遥感、通信、导航等应用卫星。

2014年10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要逐步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宽带接入网络建设运营,参与国家民用空间设施建设,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此外,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环境监测服务。遥感产业化不断利好。

国内专家讲解遥感产业的市场化必提美国,美国的遥感产业化公司也正在以各种形式抢占国际市场。如美国两家卫星上市公司DigitalGlobe与GeoEye2013实现并购,这两家公司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曾获政府73亿美元订单。此外,制作和运营遥感小卫星和微型卫星公司也是产业化的一大新形势。如谷歌以5亿美元收入卫星公司SkyboxImaging,发射的遥感卫星只有迷你冰箱的大小,重量约为120千克。而苹果也正在与一家卫星成像初创公司PlanetLabs接触,该公司发射的卫星群中每颗卫星更为袖珍,只有一个鞋盒大小。通过遥感小卫星和微型卫星的制作,实现了从产业链最上游开始降低成本。

有权威数据统计,单就收入来讲,到2020年,遥感产业化将接近40亿美元,数据增值服务将超百亿美元。

随着高分一号、高分二号的相继升空,我国遥感技术与国外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遥感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中科院云计算中心遥感分中心副主任范海生说,跟国外相比,国内高分卫星数据还处于追赶期,空间分辨率已经突破一米,而国外空间分辨率已经优于0.5米。“不过我们也要看到一个趋势,国产卫星在像素分辨率上正不断靠近国外卫星。”他说,我国的遥感产业有很大的市场,但市场化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

东莞具备遥感产业创新创业环境

位于东莞松山湖的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是由中国科学院和东莞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大型院地合作机构,2011年10月正式挂牌。该中心由8个分中心组成,其中遥感分中心负责遥感信息云方向的建设,并成立产业化公司“中科遥感”,筹备遥感集市。

据了解,遥感集市的构思,相当于空间服务的阿里巴巴,将利用云计算技术,把软件开发商、数据提供商、应用服务商都邀请进来,通过平台共同运营,避免各自为战。中科遥感公共事业部经理徐星表示,“遥感集市”是中科遥感与中国航天集团合作项目,遥感数据来自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将与中科遥感联合运营“遥感集市”。

“遥感集市可以说是遥感产业化的一个很好的方向,广深那么好的产业环境,但是遥感产业在东莞的发展更具优势。”在遥感集市开放日上,一位科技局的官员评价说,遥感集市之所以在东莞落地,首先是中科院云计算中心平台支撑的地利之势,其次是珠三角经济发达有利于推动遥感技术产业化应用。此外,遥感在我国是一个龙头技术和应用重点,东莞对遥感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做出探索对东莞的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意义也很深远。

在美国,硅谷模式已经渗入到太空产业,遥感集市也不例外。除了免费的遥感地球数据,遥感集市最值得关注的一项内容就是对创新创业的扶持。即类似于一个“APPstore”模式的创业平台的设立。

在这个平台上,创业者可以利用“遥感集市”搭载的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在线处理,包括移动终端APP开发。如果创业者开发出一个信息产品,可以在“遥感集市”上发布,通过用户关注度和用户流量,看看这个产品是否得到市场承认。

“中科院将提供免费的技术服务支撑,创业者不需要钱,不需要设备,只需要带着一个好的‘idea’或者概念来就可以了。”中科遥感项目负责人说,创业者一开始都缺资金,缺资源,那么创业者可以先投入自己的智力资源,来这个平台。以后,借助这个平台和东莞市政府的一些政策,将优秀人才进行线下集聚,让各类优秀企业都能入驻松山湖高新区,或者落地为产业园。以此来形成一个线上创业的生态圈,优化遥感产业的创新创业环境。

后发优势正在显现

去年全球遥感产业市场规模约为300亿美元,我国仅获得极少数市场份额。目前,中科遥感的产业化项目在全世界各地区都有应用,客户还是政府为主。除了频繁应用的森林火灾和环境污染监测,中科遥感还应用于广州南沙区的沉降监测,可以发现沉降的分布区域、沉降面积情况,并追溯历史遥感影像。在协助找矿领域,中科遥感参与了对一些可能存在的矿点和矿区进行探查。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领域,中科遥感协助海南森林公安,对当地一驾校占用土地情况进行高分辨探测,对驾校建设前后林地图像作对比,把变化信息提取出来,帮助搜集到了该驾校违规占用的证据。

国内遥感技术正对国外遥感技术奋起直追,然而高价服务也直接影响遥感的市场化,动辄每景千元以上的遥感卫星图价格阻碍了人们对遥感服务的需求。来自中国遥感数据网的资料显示,低分辨率的遥感卫星图每景的价格上千元,而1米的高分辨率的遥感卫星图每景的价格高达数万,昂贵的价位使庞大的民用市场潜力难以发挥。而通过资源整合后的遥感集市平台,面向政府部门的找矿、环境监测、森林火灾预防、林业保护、土地利用变化等商用遥感产品成本将降低50%左右,同时“遥感集市”以互联网形态呈现,还意在普通市民中普及遥感知识,通过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推进遥感技术的社会化服务,服务细微个体,继续降低遥感应用的商业成本。

业内人士表示,国内遥感产业发展需要整合资源平台,避免各自为战互为壁垒,因此,业内对遥感集市寄予厚望。“国家对遥感产业投入了几百亿元,但是国内还没有涌现一家遥感产业的上市公司,我觉得未来两三年,东莞涌现遥感产业的上市公司机会最大。”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一位负责人说。

此帖已被锁定,无法回复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