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华丽转身,松山湖成筑梦沃土

回复 星标
更多

十一年华丽转身,松山湖成筑梦沃土»

​在松湖烟雨骑车游玩的市民

在松湖烟雨,游人沉浸在绿树花海的环抱中

状元笔公园的历史人物雕像

十年磨一剑,松山湖已经迈入了第十一个年头。

现如今,这个国家级高新区不仅四处弥漫着创新的气息,而且也已经成为一个筑造创业梦想的沃土。

若干年前,这里还只覆盖着一片片静谧的荔枝林,只有到每年荔枝花开和荔枝果熟的时节,才会引来蜂蝶和人群的喧闹。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今天的松山湖,山依然秀美,水依然清澈,不同的是,她已经成长为中国经济版图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2001年,松山湖顺势而生

进入新世纪,东莞致力于发展模式创新,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松山湖顺势而生。

当时,东莞经济社会发展迅猛。

然而,由于受到发展模式的束缚,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环境资源等多方面的制约,一些弊端也逐步显现,招商引资的非规模化、科技创新的能力不足等缺点暴露无遗。

在当时,没有哪个城镇和街道可形成支援产业升级的技术开发能力点,也缺乏可以充当国际制造业名城的平台。与此同时,长三角经济的发展迅猛,部分城市在招商引资上实际已经超过了东莞。

最终,东莞的决策者意识到,东莞要实现新一轮的发展,一定要给东莞的科技发展留下一片净土,必须走大园区、大创新之路,再也不能走过去的老路。

于是,东莞的决策者把眼光瞄向了大岭山、寮步、大朗三镇交会处,在这片山清水秀的地方规划出72平方公里的土地。

松山湖,顺势而生。

2010年,松山湖扶摇直上,正式晋级国家级高新区序列,以“国字号”名义奋勇前行。

低碳与生态相结合

建园之初,松山湖就把低碳发展目标与自身生态优势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科技共山水一色”的全新理念。

“科技共山水一色”,既是松山湖的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开发理念,也是松山湖最显著的城市特色。

松山湖高起点高标准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已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城市水平。

松山湖决策者们更为松山湖定下了一个值得期盼的目标——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基础性工作,成功申报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

到2016年,在松山湖这片土地上,预计将创造超过3500亿元的营业收入,更将聚集到5家年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专利申请量达到1万件,创新创业载体面积超过300万平米。

到2016年,预计松山湖高新区省级以上科研机构要超过50家,高新区引进海外留学归国人员要超过500人,市级以上创新团队50个;

到2016年,以高端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总收入都有希望超过2500亿元。

松山湖成创业沃土

松山湖就是一片筑梦沃土,因为只要在这里创业,可以享受不少“福利”。

这里不仅有“扬帆计划”,可以对遴选出的中小微企业提供高达1500万元的年度政府资助。

这里还有“启航计划”,每年都会遴选出20家以上创新骨干企业,打造一个个小巨人,为来此创业企业降低融资成本,降低运营成本,最高每年可为企业提供500万元的年度贷款贴息。

如果园区内的企业成功上市了,还可以获得一笔不菲的奖励——高新区内企业上市成功,最高可获1000万元奖励,总部落户高新区的上市企业,最高可获2000万元奖励。

“这里的风景很美,基础设施建设得好,松山湖甚至比美国很多新区建得还要好。”

——杨振宁到访松山湖时曾这样评价

105539252015-03-08 23:00:01更新过
此帖已被锁定,无法回复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