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协同创新研究院扬帆启航

回复 星标
更多

国内首个协同创新研究院扬帆启航



  2012年10月9日,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成立暨第一次理事会会议在东莞隆重召开,标志着国内首个协同创新研究院--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建设正式启动。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小明,校长王迎军,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刘琪瑾、副校长章熙春,东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科,秘书长邓浩全以及东莞市和华南理工大学相关部门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袁宝成市长主持。

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建设,是东莞市人民政府、华南理工大学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讲话精神,全力推进实施“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推动东莞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实现产业升级转型的一项重大举措。

研究院将坚持“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创新引领”原则,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分配,逐步建立组织管理、研究人员、学生培养、科研组织以及资源成果等五个方面的协同,形成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新环境和新氛围;坚持“高起点、高水准、有特色”,通过校校、校所、校企、校地以及国际间的协同,吸纳高端人才和高水平科研成果,组织实施一批协同创新项目,确定协同创新的目标、任务和实施路线,明确协同创新体各方的职责与分工,探索建立解决东莞重点行业产业发展重大需求的创新模式,形成协同创新的新优势和新平台,建设有核心竞争力的协同创新中心,逐步成为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为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第二,研究院将设立以推动研究向产业转化为宗旨、以服务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为方向、以催生和形成科技型小微企业为目标的“前孵化器”。“前孵化器”是科技型企业和产品的“催生器”,与企业孵化器相互衔接,构成扶持和培育科技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完成链条。第三,研究院将设立孵化基金,成立创新投资管理公司,对协同创新中心、“前孵化器”成果或海内外引入的项目,通过风险投资、科技成果入股、融资上市等方式组建一批有发展潜质的高新技术企业并进行孵化,目标是培育一批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并通过股权激励等措施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王迎军校长在讲话中表示,华南理工大学将全力以赴推进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的建设工作,依托华工的优势学科、科研团体和国家科研基地,首期围绕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高端装备、高端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与新能源等四个领域,充分整合学校资源,吸引和集聚国内外的创新力量和成果,联合相关优势企业,建立协同创新中心。除了上述四个领域外,校市间还在电气机械、纺织服装、造纸、食品饮料等东莞市支柱产业,以及家具、玩具制造、精细化工、包装印刷等特色产业有着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基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将进一步推进在这些领域的协同创新中心建设。

王迎军希望尽快启动研究院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投入资金,完善相关环境,推进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成为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沃土”、“乐园”,成为东莞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作母机”,成为践行胡总书记讲话精神、实施“2011计划”的典范。

徐建华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研究院立足东莞产业基础,从研发、孵化、中试、产业化等环节支撑贯彻整个产业链条的发展,具有“起步早、起点高、特色鲜明、进度快、可操作、可持续”的特点,市委市政府对研究院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徐书记表示非常感谢华南理工大学能“真心实意”地把学校最好的科研资源引进研究院,以建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新型科研机构为目标来“真材实料”地建设研究院。同时表示,我市将“真金白银”加大对研究院的经费支持,派科技、财政、松山湖管委会的负责同志担任研究院理事会成员,就是要“真抓实干”地支持研究院发展。希望双方共同努力,为东莞市打造一个集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国际合作、聚集高端人才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国际一流成果转化平台,为东莞市带来新的经济增长与技术扩散,成为东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技术支撑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动机。

此帖已被锁定,无法回复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