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融入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静安区“扫黄打非”志愿者努力守护文化晴空

回复 星标
更多
«

上海:融入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静安区“扫黄打非”志愿者努力守护文化晴空

»

20205月,上海市静安区“扫黄打非”和平安文化市场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志愿服务队”)在全区第一次“扫黄打非”暨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会议上正式成立。6月,静安区“扫黄打非”暨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联合区文明办出台了《关于将“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全面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通知》,从制度设计、阵地融合、资源整合等方面全面实现“扫黄打非”工作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文明实践站、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的融入融合。至此,静安区“扫黄打非”志愿服务力量不断壮大,进一步激发了“扫黄打非”基层工作的生命力。“蓝马甲”成为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的一份子,郑重承诺将用点滴行动诠释一名“扫黄打非”志愿者的义务和责任,为维护静安区和谐的文化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是“扫黄打非”志愿服务不简单,多重身份责任重。静安区“扫黄打非”志愿者既是信息员,又是协管员,还是宣传员。作为信息员,他们需要注意观察并接受群众举报,及时收集、发现、上报违法线索。作为协管员,他们需要协作“扫黄打非”部门管理场所,经常深入实地巡查。作为宣传员,他们需要积极开展“扫黄打非”政策宣传,引导群众健康阅读、文明生活。同时,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里的一支队伍,志愿服务队一直坚持将理论宣传和形式政策宣讲融入到服务中去,自成立以来,他们不仅多次在社区、街区、园区和企业内开展“扫黄打非”宣传活动,还扎根社区大街小巷进行“扫黄打非”日常巡查和问题发现,这群“蓝马甲”已然成了基层“扫黄打非”的“千里眼”“顺风耳”。

二是“扫黄打非”志愿机制不单一,多种融合力量大。为最大限度发挥出“扫黄打非”志愿服务在城市共建共治共享中的作用,在志愿服务队成立之初,区“扫黄打非”暨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就提出了与精神文明建设、社区综合治理、公共文化服务等工作相融合的模式,通过联合发文、合作立项、纳入考评等形式主动借用并融入平台,让“蓝马甲”不仅可以通过区“扫黄打非”志愿服务队招募开展活动,同时各街镇实践分中心、村居实践站也可以对其进行统筹调配,并将其纳入各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真正实现了实践中心、分中心、实践站建设到哪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到哪里,“扫黄打非”工作就融入到哪里。2020年,“蓝马甲”积极参与“创全有我”文明实践活动,为静安创建复评全国文明城区贡献了“文化”力量。

三是“扫黄打非”志愿管理不刻板,网络应用效果好。为增强“扫黄打非”基层效能,充分发挥志愿者贴近市场、贴近群众的优势作用,静安区在开通区“扫黄打非”微信公众号“静安文化执法”时,专门增加了志愿者在线巡查模块。该模块以场所数据为核心,整合关联了“扫黄打非”志愿者、三级联动巡查员、“扫黄打非”村居工作站联络员等多支志愿者队伍,通过巡查空间签到、新增场所发现、在线举报和工作联系等功能,进一步实现以群防群治和网格化管理来规范文化市场的目标。目前,平台已纳入区、街镇、村居各级志愿者近300余名,志愿者均按要求做到了场所巡查全覆盖,巡查场所达1500余家次。

志愿服务是打通“扫黄打非”工作与群众之间“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依托,借由“蓝马甲”这股“蓝色”新风,静安区将开拓创新、努力做实“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

2020-12-09 15:37:24更新过
此帖已被锁定,无法回复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