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故事】狗的信俗与故事 / 于平 任凭

回复 星标
更多

【剪纸故事】狗的信俗与故事 / 于平 任凭

2630993

2630993

很久以前,人们就一直认为狗是能通人性的动物。狗对人类特别忠诚,与人类患难与共,是人们信赖的好朋友。古人认为狗是“金畜”,是守门护院的使者,故有“守门使”的美称。家有“金狗狗守门” 大大增强了人们的安全感,人们可以夜不闭户、安心大睡。

古人认为狗是“金畜”,是守门的使者。戌时(晚上七点到九点)是夜晚的开始,因为由狗来主戌时,狗就排到十二生肖的第十一位了。

在十二生肖中,人们总爱把“金鸡”“玉犬”相提并论,就连人们供奉的灶王爷的神像上也有“金鸡”“玉犬”的形象。民间还有“天狗吃月”的神话传说,是老少皆知、家喻户晓的故事。由此看来,狗在人们的心目中早有一定的地位,也因此才形成了一些与狗相关的民间习俗。

天狗俗谈

在我国神话中,有一个“天狗吃月”的神话故事:天狗本来是后羿的猎狗,因为后羿射日有功,王母娘娘赐他两粒仙药。嫦娥一个人把仙药偷吃了,飞到月宫去。后羿的猎狗发现后,非常生气,追到天上,把月亮吞吃了。这时,玉帝和王母娘娘正在天宫赏月,看见黑狗吞吃了月亮,便派天将捉拿黑狗。捉来一看,原来是后羿的猎狗。王母娘娘发慈悲,封它为天狗,让它守护南天门。黑狗得到王母娘娘的恩封,怒气消了一点,就把吃下肚的月亮吐了出来。

2630993

古代民间也称月食为“天狗吃月”。每逢月食时,人们就敲锣击鼓、放爆竹,把声音弄得很响亮,并且要一直弄到月亮复原为止。据说,天狗听到响声,就会吓得把月亮吐出来了。

2630993

古代民间也称月食为“天狗吃月”。每逢月食时, 人们就敲锣击鼓、放爆竹,把声音弄得很响亮, 并且要一直弄到月亮复原为止。据说, 天狗听到响声,就会吓得把月亮吐出来了。

“天狗吃月”在民间是不祥之兆,所以天狗就成了人们畏惧的凶星。因此,在民间有很多忌讳冲犯天狗的习俗。特别是新婚的新娘,更要处处小心,所以在婚礼之前,必须先请算命先生选择吉日良辰,并且在一张红纸上写清楚避忌事宜,以防冲犯天狗。传说,如果冲犯了天狗,新娘就不会生育了。

2630993

古时人们称狗为“玉犬”,认为狗是能带来财富的吉祥动物,如果谁的家里突然来了一条狗,此家主人则会大喜,认为将有财富莅临。民间也有“猪来福、狗来富”的说法、狗”汪汪”的叫声,与“旺旺”谐音,"旺者,兴旺也”,能给人们带来兴旺发达的旺财福运。

民间木版画有一幅“张仙射狗”的年画,画中的张仙是一位戴角巾穿袍服的美男子,他右手执弹,左手张弓,仰头对天做瞄准的姿势,天上云端有一只天狗。民间认为小孩夭折或妇女不育,都是“天狗”吃了孩子的缘故(流传于山东一带);而张仙能为人们驱赶天狗送来子女。因此,民间都把张仙这幅画供奉起来。并且设上供品。除了供奉香花酒肴以外,还要供上五个面球。有的说面球是送给张仙射天狗用的,也有的说是给天狗吃的。据说,天狗吃了面球就不会再吃小孩啦。

狗的生日

上次我们在“鸡的信俗”中说过,正月初一是鸡日,也就是鸡的生日。这里我们来谈谈狗的生日。

2630993

成语“飞鹰走狗”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术传》:“少以侠气闻,数与诸公子飞鹰走狗。”放出鹰狗去追捕野兽,即指打猎,也叫“飞鹰走犬”。图中的狗和鹰正追逐一只梅花鹿,梅花鹿被追的走投无路,好可怜啊,但愿自然界中不会出现这样的场面。

正月初二是狗的生日,俗称“狗日”为什么狗日定在正月初二呢?这要从六畜说起。

六畜是人类六种最早饲养的家畜。按照民间的说法每种家畜都有自己的生日,其顺序为:初一鸡日,初二狗日,初三猪日,初四羊日,初五牛日,初六马日。关于六畜生日的排法,除了上次谈鸡时提到的阴阳说和吉祥说之外,民间还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是按照人类驯服六畜的次序排列,这种说法认为,鸡是最先被驯养的,狗次之,猪第三,其他依次类推。

第二种是按六畜的大小排列。小的在前,大的在后。

第三种是按六畜和人的远近排列。鸡和狗都养在屋里,和人最近,所以排在前面,而猪、羊次之;牛、马另有栏和厩离居室最远,所以排在后面。

2630993

在《红楼梦》里有句“人急造反,狗急跳墙”,成语“狗急跳墙”比喻在走投无路时,不顾后果地去冒险。图中的狗被老虎追得走投无路,而跳上了墙,老虎在墙下瞅着狗,仿佛在说:“小样儿,你还急得跳墙了,我就在墙下面等着你,看你往哪里逃!”

比较上面三种说法,似乎最后一种最有道理。民间有句俗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可见鸡和狗都是与人类最亲近的家畜。就连人们供奉的灶王爷也饲养鸡狗呢!不信你看灶王爷的神像:上面除了有马,还有一只鸡和一条狗。更有趣的是,山东一带腊月二十三祭灶的时候,除了给灶王爷供糖瓜外,还有三种特殊的供品:一碟稻草喂马;一碟豆子喂鸡;还有一个发面火烧喂狗。相传金鸡、玉犬能辅佐灶王爷保佑家户平安,鸡司晨,狗守夜,各有职守。而马呢则是灶王爷上天的坐骑。

2630993

从前,有位农夫养着一头毛驴和一条狗。毛驴为农夫拉车驮物,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深得农夫喜欢;狗为农夫守门护院,忠心耿耿,尽职尽责,更得农夫喜爱。毛驴与狗相处得很和睦,经常在一起做个游戏,藏个猫猫,吹个牛皮,唱个小曲,做个鬼脸,讨个乐趣。

在正月初二狗日这一天,民间并没有为狗过生日的习俗,不像鸡日那样又贴画又剪纸。这是因为在初二这一天,人们忙着拜亲访友的缘故。旧时女子不能在初一拜年,要等到初二才可以走出家门,所以初二这一天也是人们外出的日子。在这一日里,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成群结队到各处游玩,年轻夫妇则忙着驾车前去拜见岳父岳母。

不过,狗也没有被人们冷落,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狗,过年的好饭也要让狗饱餐一顿。如果当日天气好,预示着这一年里狗会养得很好,所以人们还要为狗祈求天晴,民间有“天晴狗旺”的俗语。

2630993

有一天,农夫外出归来。狗见主人回来,立即跑上前去摇尾迎接。狗的尾巴摇得很优美,摇得很有节奏.就像在跳舞。农夫特别高兴,从口袋里取出一个馅饼给了狗。狗高兴得又蹦又跳。叼着馅饼在院子里到处转悠,还在毛驴面前不停地显摆,把毛驴馋得口水直流。

尊奉与忌讳

古语说:“犬不择家贫,子不嫌母丑。”狗是能与人类同甘共苦的伙伴;由于狗的这种天性。人们又称狗为“义犬”。但是,狗也有令人厌恶的地方。比如有些形容狗的俗语:“狗改不了吃屎”、“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画虎不成反类犬”、“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还有与狗相关的成语:“鸡鸣狗盗”、“狗苟蝇营”、“狗尾续貂”、“狗屁不通”等,都说明了狗也有很多不讨人喜欢的地方。由于这两种相反的原因。民间对狗便产生了两种不同的俗信:是尊奉,一是忌讳。

狗叼着馅饼悄悄地出了家门,跑到院外河边的小桥上。狗忽然发现河里也有一条狗,嘴里也叨着一个馅饼,一举一动竟和自己一模一样。狗在心里想:这条狗好大胆,竟敢偷我的馅饼,还站在水里学我的模样,真气人呐。狗越想越生气,它把嘴里的馅饼放在桥上,"扑通”一声纵身跳进了河中,它要下河捉住水中的那条狗,夺回那个馅饼。可它跳进河里后,水中的那条狗却不见了,这真是奇了怪了,明明看见水中有条狗,怎么转眼之间就不见了,难道它钻进水下躲起来了不成?

在许多民间故事中,都流传着义狗救主人的故事。晋代陶渊明还为此写了一篇“杨生狗”的故事;在纪南有义犬冢;满族有“狗救驾”的故事,相传他们的祖先努尔哈赤曾经被义犬救过;明清时,还有《义犬记》杂剧等等。如今,许多民族不吃狗肉,据说那是为了尊奉义狗而形成的习俗。

由于狗性机警,又通人性,所以民间还有许多与狗有关的前兆俗信。民间认为,谁家突然来了一只狗,是财富或好运来临的前兆。民间说法也有:“猪来福,狗来富。”但是如果狗在除夕夜里狂吠,就是不祥的前兆。民间有“年夜狗弗叫,来年疾病少”的俗谚。而狗上房子,则暗小盗贼即将来临。

狗在河里还没来得及答话,毛驴已“呱唧”一声把馅饼吞进肚里了。毛驴说:“这个馅饼真香呀,可我吃得太急了,还没尝出来是啥馅的。等你找到河里的那个馅饼,一定要细嚼慢咽,仔细尝尝是啥馅的。”狗说: “可河里啥也没有哇, 连个馅饼的渣渣也没找到。”

在民间俗信中,狗不但能预兆福祸,还能顸报天气晴阴。民间谚语说:“狗刨地,天下雨。狗咬青草晴,猫咬青草雨。”意思是说,如果狗刨地,预示将有大雨来临;如果狗吃青草,则预示天气晴朗。

2630993

狗只得无奈地爬上了岸,它不但没有找到河里的馅饼,连桥上的馅饼也被毛驴吃掉了。狗瞎忙活了一通,却连馅饼的渣渣也没吃到。狗浑身湿淋淋地回到家中,快速地奔向主人,在主人面前使劲地摇起了尾巴,想再次讨好主人,希望主人再赏给它一个馅饼。

旧时民间还有“蹲狗窝”的育儿风俗,就是把刚出生的婴儿抱到事先预备好的狗窝里躺一会儿,再抱回家中。据说,婴儿蹲了狗窝以后,就能像小狗一样好养。如果孩子体弱多病,就给孩子取名叫“狗剩子”。意思是连野狗都不稀罕要,就能好好地养育下来。

2630993

可万万没料到,狗尾巴上沾了许多泥水,被它那么用力一摇一甩,全都甩到了主人的身上。农夫大怒,拿起了鞭子,对准了狗的屁股,一顿猛抽猛打。狗还没弄明白是咋回事,屁股就被打肿了。 毛驴见状后,"嘿嘿嘿”地笑着说:“狗弟呀,咱俩真是难兄难弟呀。 ”

关于对狗的忌讳,主要是忌讳狗肉。前面曾经提到由于尊奉狗而不吃狗肉;但是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狗肉是不洁之物,不能在灶上烧煮,以免冲犯了灶神。此外,苗族有一习俗是父母去世后,儿女们也要忌吃狗肉三年。民间还有“狗肉不上席”的俗语。

2630993

“犬兔之争”出自 《战国策 齐策三》,意思是,狗与兔相争,农夫得利,如同“鹬 (yù) 蚌(bang) 相争,渔翁得利”的喻义。狗与兔在山坡上争论不休,眼瞅着就要打起来了;山坡下却有一农夫,正笑眯眯地看着狗和兔吵架,只等着它们两败俱伤就可以从中得利了。

2630993

成语“狗猛酒酸”出自古代一个故事。据说古代宋国有家酒店的店主养着一条凶猛的大狗,此店酒味香醇,但无人光顾,时间久了,酒都变质发酸了。店主去请教一位长者,长者说:“这是因为你家的狗太凶猛了,人们怕被狗咬,就不敢来买酒了。”店主听后恍然大悟。

供稿于平 任凭

编辑焦禹铭

审稿

审定王来阳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此帖已被锁定,无法回复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