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回复 星标
更多

详情

关于调整科技创新教育思路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或个人):

为了给百姓的孩子探索一条成才之路,现就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做如下调整:

一、调整打破发明创新“神秘感”的思路

发明创新不难(神秘)但也不容易。

1.不难

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就可以搞一个最小型的发明。比如,1根钢轨+1根钢轨=,1根支架+1根支架+1根支架=摄像机支架,1间房屋+1间房屋+1间房屋……=高楼大厦。减去衣领和部分袖子=T恤;把手套的指套部分减去,再在手套的背面印上五笔字型的指法和字根规则,就可以变成“电脑上机手套”;被减去的指套部分又可变成“卫生指套”,以防手指上的细菌污染食品,特别适合旅行时使用。

2.但也不容易

因为衡量、选拔发明创新的标准是创造性、新颖性和实用性。发明创新的等级、层次与一个人掌握的科学技术成比例。掌握的科学技术越多,发明创新的等级、层次越高;掌握的科学技术越少,发明创新的等级、层次越低。所以说发明创新也不容易,不是轻而易举、不动脑筋就能得来的!

什么是科学?科学解决理论问题,是发现自然界中确凿的事实与现象之间的联系,并建立理论把事实与现象联系起来。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是把科学的成果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比如,“学校成绩表示学生在考卷上所答对的分数”,就是“学校成绩”(测量创造力)旧的“科学”的例子。“90分钟完成100分”“120分钟完成150分”的考试,就是“学校成绩”旧的“技术”的例子。“学校成绩等于学习效率乘以学习时间”“学习效率效率等于学校成绩除以学习时间”就是科学技术发展,就是“学校成绩”新的“科学”的例子。“定时不定量”,像人事制度考核那样,在统一规定的时间内解决更多问题(在统一规定的时间内谁在教养上答对的分数最多、最高);“定量不定时”,像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曹植七步成诗……那样在最短、最少的时间内快速解决问题(在规定的分数内,谁用最短、最少的时间得“满分”), 就是“学校成绩”新的“技术”的例子。

***是“技术”的例子,“弹道”、“射程”就是“科学”的例子。掌握了***,充其量能发明“火药”;掌握了“弹道”、“射程”的理论,就能把火药升级为现代兵器。

要提高发明创新的等级、层次,需要通过动手和学习书本知识结合,去探索和掌握科学技术。二者不能偏废。只强调动手,忽视学习书本知识是不正确的,强调学习书本知识,忽视动手也是不正确的。

二、对学习发明创新的调整

1.每个人都可以学习发明创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发明创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不分王公贵族,普通百姓的孩子都可以学。

2.发现对科技创新有浓厚兴趣和潜质的人。对学习发明创新基本方法和技巧采取宽进严出的办法,对科技创新感兴趣的留下,不感兴趣的淘汰。通过学习发明创新基本方法和技巧,取得一定成绩,比如发现新的认知(概念、公式、定律、定理、法则……),并运用新的认知做出发明作品的学生,就是对科技感兴趣、有潜质的人。

3.寻找科技创新教育或教育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内在联系(规律)。普及发明创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发现对科技创新感兴趣、有潜质的人,通过一定的教育、学习方式和落实立德树人(创新品格教育)根本任务,看能否把这一部分人培养成科学家(第二个牛顿,第二个爱因斯坦)。探索人事制度考核的“定时不定量”,司马光、曹冲、曹植……解决问题的“定量不定时”发现人才,与科技创新教育的早期发现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有没有必然联系。

发明创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人人都可以学,学习发明创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对每个人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都有好处,只有少数人才能成为科学家。

没有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只热衷于“技术发明”,永远不可能科技强国。火药的发明就是最好的例证。

独木难支。这项工作,需要一群有良心和责任的人一起做。普及发明创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的利用时间:校内课后服务(15:30—18:00时)。

浏览14次

此帖已被锁定,无法回复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