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思维的八个层次,你在哪一层?

回复 星标
更多

梁漱溟:思维的八个层次,你在哪一层?

走上哲学这条路

只因为我喜欢提问题

哲学不是人人所能够学得的。没有哲学天才的人,便不配学哲学;如果他要勉强去学,就学一辈子,也得不到一点结果。

哲学这项学问,只是少数人所能享的一种权利,是和艺术一样全要靠天才才能成功,与科学完全不同。学科学的人,只要肯用功,多花些时间,总可学个大致不差。

2633521

推荐一个优质读书号给大家!

与科学不同,学哲学不仅要有天才,并且还要下功夫,才有成功的希望。

哲学所研究的问题,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寻常随处遇到,深远难知究竟。

因此,各种科学都有进步,独哲学自古迄今不见进步。

实则哲学问题并非没有进步,只是进步无法与人共享。

科学问题的解决可以摆出外面与人共见,哲学问题的解决每存于个人主观,不能与人以共见。古人早都解决,而后人只能从头追问。

哲学的进步不存于正面,而在负面,即指示“此路不通”。

2633521

我不但从未动过研究哲学的念头,而且根本未曾动过求学问的念头。

走上现在这条路,只是因为我喜欢提问题。

大约从十四岁开始,总有问题占据在我的心里,从一个问题转入另一个问题,一直想如何解答,解答不完就欲罢不能,就一路走了下来。

提得出问题,然后想要解决它,这大概是做学问的起点吧。中国人必读的六本书

2633521

为什么会不断有问题?这是由于我很容易感觉到事理之矛盾,或者很容易感觉到没有道理,或者看到两个以上的道理。

当我觉出有两个道理的时候,我即失了主见,便不知要哪样才好。

2633521

思维的八个层次

你在哪一层?

眼前有了两个道理或更多的道理,心中便没了道理,很是不安,却又丢不开,如是就占住了脑海。或许学问大都以这种感觉为起点吧。

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

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但又等于没有。因为大多数人的头脑杂乱无章,人云亦云,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他都点头称是,等于没有想法。

第一层境界

| 形成主见 |

用心想一个问题,便会对这个问题有主见,形成自己的判断。

说是主见,称之为偏见亦可。我们的主见也许是很浅薄的,但即使浅薄,也终究是你自己的意见。

什么是哲学的道理?就是偏见!

2633521

有所见便将之视为普遍的道理,因执于其所见而极端地排斥旁人的意见,不承认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道理。美其名曰主见亦可,斥之曰偏见亦可。

何谓学问?有主见就是学问!学问不学问,并不在读书之多少。

大家不要被以往的哲学家吓住。我们的主见也许是很浅薄,但浅薄亦好,要知虽浅薄也还是我的。

许多哲学家的哲学也很浅,就因为浅,便很行。

2633521

胡适之先生的哲学很浅,亦很行。因为这是他自己的,纵然不高深,却是心得,而亲切有味。所以说出来便能够动人,能动人就行了!

他就能自成一派,其他人不行,就是因为其他人连浅薄的哲学都没有。

第二层境界

| 发现不能解释的事情 |

没有学问的人并非肚里没有道理,脑里没有理论,而是心里没有问题。

将古今中外的哲学都学了,道理有了一大堆,问题却没有一个,就成了莫可奈何的绝物。

2633521

有主见,才有你自己;有自己,才有旁人,才会发觉前后左右都是与我意见不同的人。中国人必读的六本书

这时候,你感觉到种种冲突,种种矛盾,种种没有道理,又种种都是道理。于是就不得不第二步地用心思。

面对各种问题,你自己说不出道理,不甘心随便跟着人家说,也不敢轻易自信,这时你就走上求学问的正确道路了。

第三层境界

| 融会贯通 |

从此以后,前人的主张、今人的言论,你不会轻易放过,稍有与自己不同处,便知道加以注意。

你看到与自己想法相同的,感到亲切;看到与自己想法不同的,感到隔膜。

有不同,就非求解决不可;有隔膜,就非求了解不可。

2633521

于是,古人今人所曾用过的心思,慢慢融汇到你自己。你最初的一点主见,成为以后大学问的萌芽。

从这点萌芽,你才可以吸收养料,才可以向上生枝发叶,向下入土生根。

待得上边枝叶扶疏,下边根深蒂固,学问便成了。

这是读书唯一正确的方法,不然读书也没用处。

会读书的人说话时,说他自己的话,不堆砌名词,不旁征博引;反之,引书越多的人越不会读书。

第四层境界

| 知不足 |

古人说“学然后知不足”,真是不错。只怕你不用心,用心之后,就知道要虚心了。

自己当初一点见解之浮浅,不足以解决问题。

学问的进步,不单是见解有进步,还表现在你的心思头脑锻炼得精密了,心气态度锻炼得谦虚了。心虚思密是求学的必要条件。

2633521

最不好的毛病是说自家都懂。

问你,柏拉图懂吗?懂。佛家懂吗?懂。儒家懂吗?懂。老子、阳明也懂;康德、罗素、柏格森……全懂得。说起来都像自家熟人一般。

对于前人之学,总不要说自己都懂。

因为自己觉得不懂,就可以除去一切浮见,完全虚心地先求了解它。

一种常见的毛病是:自己头脑简单,却说人家头脑简单;自己粗浅,却看人家粗浅。

想当然地对别人批评攻击。可以说是有意无意地栽赃。

2633521

与此类人相反,遇到不同的意见思想,我总疑心对方比我高明,疑心对方他必有我所未及的见闻,不然,他何以不和我作同样判断呢?

疑心他必有精思深悟过于我,不然,何以我所见如此而他所见如彼呢?

两句话希望大家常常存记在心:

第一,“担心他的出乎我之外”;

第二,“担心我的出乎他之下”。

我二十岁的时候,先走入佛家的思想,后来又走到儒家的思想。因为自己非常担心的缘故,才去留意人家对佛家儒家的批评,才去努力了解西洋的道理。中国人必读的六本书

第五层境界

| 以简御繁 |

辨察愈密,追究愈深,零碎的知识,片段的见解,都没有了;心里全是一贯的系统,整个的组织。如此,就可以算成功了。

到了这时候,才能以简御繁,才可以学问多而不觉得多。

2633521

凡有系统的思想,在心里都很简单,仿佛只有一两句话。

凡是大哲学家皆没有许多话说,总不过一两句。很复杂很沉重的宇宙,在他手心里是异常轻松的 —— 所谓举重若轻。

学问家如说肩背上负着多沉重的学问,那是不对的;如说当初觉得有什么,现在才晓得原来没有什么,那就对了。

2633521

道理越看得明透,越觉得无话可说,还是一点不说的好。心里明白,口里讲不出来。

反过来说,学问浅的人说话愈多,思想不清楚的人名词越多。

让一个没有学问的人看见,真要把他吓坏了!其实道理明透了,名词便可用,可不用,或随意拾用。

第六层境界

| 运用自如 |

有无学问在于能否解决问题。

比方学武术的十八般武艺都学会了,表演起来五花八门很像个样。等到打仗对敌,叫他抡刀上阵,却发现一套武艺都白学了。

如果不能解决问题,那学问必是没到家;如果学问已经通了,就可以解决问题。

真学问的人,学问可以完全归自己运用;假学问的人,学问在他的手里完全不会用。

第七层境界

| 一览众山小 |

学问里面的甘苦都尝过了,再看旁人的见解主张,其中得失长短都能够看出来。

这个浅薄,那个到家,这个是什么分数,那个是什么程度,都知道得很清楚;因为自己从前也是这样,一切深浅精粗的层次都曾经过。

第八层境界

| 通透 |

思精理熟之后,心里就没有一点不透的了,讲出的每一句话都非常的晶亮透辟。

如果大家按照我的方法去做功夫,循此以求,不急不懈,持之以恒者,则祛俗解蔽,未尝不可积渐以进。中国人必读的六本书

至于我个人,于学问实说不上。

我大概是问题中人!

2633521

上述八层,前四层诚然是我用功的路径;后四层,往最好里说,亦不过庶几望见之耳 —— 只是望见,非能实有诸己。

少时妄想做事立功而菲薄学问;二三十岁稍有深思,亦殊草率;近年问题益转入实际的具体的国家社会问题上来。心思之用又别有所在。

2633521

末了,我要向诸位郑重声明的:我始终不是学问中人,也不是事功中人。

我想了许久,我是什么人?

我大概是问题中人!

防失联请务必关注

2633521

易中天:中国最缺什么

这才是日本的真面目

毛主席:谋大事者,必读此书。

《诗经》那么美,读不懂多可惜

台大教授:中国人必读的六本书
中国人的生活美学,在这四本书里
毛泽东读过十七遍的巨著,每一遍都曾仔细批注
《哈佛中国史》和《剑桥中国史》 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钱穆:这书估计你得买两部,珍藏好一部,才舍得读另一部
让钱钟书、杨绛都愿为其作序的大师之作,中国人都该读一读
看了梁思成这部手稿,才懂得我们离那一代知识分子有多远
毛泽东都如此上瘾:在病榻上也要读的书,到底有什么魅力?
微课推荐

为什么要通过这门课学政治?

真正的政治学,直到近代才出现。虽然亚里士多德写过一部同名的著作,中国古代也出现过“政治”这个词汇,但一直到1880年,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成立政治学研究院之后,人们才开始说,现代政治学诞生了。也因此,很多人认为,政治学对中国来说,是一门真正的舶来学科。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开设的这门课,首先从西方政治开始讲起的原因。

而在这之前,古希腊、古罗马、到文艺复兴、再到近代之前的这些时间段里,就没有政治学相关的著作、理念了吗?

答案是有的,但是很散、很繁杂,光凭书名去搜索,可能怎么也搜不到。

比如“修昔底德陷阱”这么一个对后世影响极大的政治概念,它的源头,你可能要在一本讲战争的书里面才能找到,并且这本书有足足八卷的体量。

如此繁杂、散落,要以一己之力去研学,可能会相当吃力。

这就需要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来为我们搜集、解读这些著作。在过去数十年里,任军锋教授一直在扩大、挖掘他在西方政治这一大领域的阅读和思考,比方说在研究古希腊政治思想的时候,任教授的研究范围还旁及希腊悲剧、喜剧、哲学,并且下延至罗马政治史。任教授从他数十年的研究、阅读里面,挑出了25部具有代表性的西方政治思想史领域的著作,包括这25部经典之间的关系,教授也会在课程里一一详述。

2633521

2633521

朋友们在朋友圈发表对华为事件的看法时,你已经通过《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猜测出了美国可能采取的下一步措施;

人们谈论三权分立、民主、宪政的时候,你的手机里在放着政治学经典著作《利维坦》的独家解说。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现代发生的事情,不管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你都能在经典著作中找到对应的影子。从这门课开始,你可以有意识地锻炼自己,成为一个懂政治的聪明人。

课程亮点

  • 摒弃政治教科书的抽象表达和枯燥术语,从经典文本出发,以点带面,引出公民、城邦、民主、国家、共和、君主、革命、政党等基本概念,助你习得一手知识;

  • 多学科交叉讲述,从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多维度呈现西方政治传统,生动还原政治现场,让你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形成政治学的思维;

  • 汇集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柏拉图、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托克维尔、韦伯近二十位思想家的智慧精华,带你“神交”两千多年来最聪明的大脑;

2633521

  • 展现西方世界从城邦到帝国的文明进程,梳理波斯、雅典、罗马、美国、法国等帝国崛起与衰落的内在逻辑,使你洞察盛衰之道。

带你重塑对政治的认知

  • 民主如何从一个贬义词变为褒义词?雅典的民主为何衰亡?

  • 真的是东方重人治,西方重法治吗?为什么我们要遵守法律?

  • 什么是好公民?一个好公民就等同于一个好人吗?

  • 什么样的政体是好的政体?自由和权威之间有何种关系?

  • 一个好的政治家应该具备哪些特质?特朗普不是一个好政治家吗?

  • 美国的政治制度是怎样形成的?这与如今的中美贸易关系有何关联?

  • 英国脱欧波折不断,全民公决能作出科学、审慎的决策吗?

……

2633521

👇

原价199,限时特惠119

扫描图片二维码,即可享受特价优惠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任军锋·如何理解政治——25部经典重识西方文明》专栏

此帖已被锁定,无法回复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