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悬念
在封建社会,仕途是许多读书人孜孜以求的终生目标。清朝乾隆年间,在永泰大洋却出了一位因不愿离乡,而拒绝赴任的“宅男”鄢光椿。
但这位清朝“宅男”的忤逆,并没有触怒皇帝。朝廷反而给他颁了一块“恩荣予养”的匾,让他继续“宅”家。
永泰庄寨既是南方民居防御建筑的奇葩,也是农耕社会家族聚落生存的记忆,还是传统乡绅文化弥足珍贵的载体。 本期《寨·见》永泰庄寨系列专题报道,将带您走进大洋镇大展村,认识一位清朝“宅男”,以及当地鄢氏家族的两座大宅——荣寿庄、昇平庄。
这两座大庄寨都在大展村,并且相距不远。百年来乡里人都管它们叫“洋尾寨”(洋尾为地名)。坐落在西面,建于清乾隆乙巳年(1785年)的,名为“荣寿庄”,被称为“洋尾旧寨”。另一幢起建时间晚了三十年,名为“昇平庄”,乡里人称为“洋尾新寨”。
荣寿庄。
现在的人们提及洋尾寨,更多更鲜明的记忆是与洋尾寨有关的红色历史。解放战争时期,大展村曾是闽中游击队的活动中心区域。
两个庄寨因为极具防守的地理优势——两寨形成犄角之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成为游击司令部和闽中游击队第四游击中队队员的驻扎地。直到永泰解放,游击队才从此地撤离。而在当时,新寨最多时驻军达200多人,而旧寨驻扎过320多人。从驻扎人数也可以看出这两个庄寨的规模之大。而在洋尾寨共发生过大小战斗五六次,两寨的外墙上至今留有很多弹孔。如今,它们都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荣寿庄。
石雕狮子在中国民居中并不罕见,但荣寿庄前的这一对模样却有些特别。它们造型圆润、神情憨厚可爱,绝无凶恶之态。鄢氏后人说,这一对叫“风狮”,它们的身上有一段传说。
神情憨厚可爱的风狮。
风狮至今犹立庄前,石阶上的仙人“脚印”百年来也清晰可寻。它们印证着几百年来乡人对传统风水的敬畏与尊重。
如果庄寨有主题词,那么属于洋尾寨的应该是“孝”字。
新寨昇平庄建于清嘉庆年间,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均大于荣寿庄。它保存得更为完好,拥有上下四进院落,大小房间计365间。如果客人在昇平庄内住一间房,隔日再换一间,可以整整一年不重复。庄内正厅扛井上刻有四十四个篆体文字,今人大多不识,只能猜测它们与祝颂长寿、劝诫孝道或有关系。因为寨主鄢光椿是个不折不扣的孝子,甚至为了尽孝而放弃仕途。
昇平庄。
鄢光椿于清乾隆戊申年科考中了举人,其后待缺在家。等到吏部命他到湖北蒿县任知县时,他考虑到双亲年事已高,不愿远行,于是婉辞官职。吏部为此数度催促,但鄢光椿再三坚辞。此事最终被奏报朝廷,乾隆听闻缘由后非但没有怪罪于鄢光椿,反倒感其孝心可嘉,赐匾“恩荣予养”,准其在家尽孝奉亲。
鄢光椿夫妇辞世后与父母同茔,他以身作则的孝道故事在鄢氏子孙中影响深远,尊老重教成为当地鄢氏族人特别重视的传统。
对于远道前去探访洋尾寨的现代游客来说,清朝“宅男”鄢光椿的人生经历也颇值得品味:他参加科举,但并不以仕途为重。在功名和亲情的天平上,他坚定选择后者,显得相当另类。而在“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一种时尚的现代社会,“宅男”鄢光椿和洋尾寨格外拥有一种平静温情之美。
来源:福州晚报,记者:翁宇民,文末有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