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湾流,杜若芳洲-(上集)

回复 星标
更多

白水湾流,杜若芳洲-(上集)

大樟溪从嵩口转折东下,沿途又接纳了月洲溪、大喜溪,水势愈发浩大,挟带无数鹅卵石翻翻滚滚,激起层层白浪。但这层叠的白浪却在一个峡口遇到阻击,拐出一个缓而阔的湾流,无数的鹅卵石也沉积了下来,随着后山的水土冲积,形成了一个长达五里左右狭长而平坦的台地,宛若芳洲。芳洲处栖居着一个村落---永泰县梧桐镇白杜村。

1100248

序曲:环水而居,诗画白杜

溪水潺湲,静默如镜,却制造风情无限。它是山谷中的一片幽蓝,一匹光滑细腻的柔软,是蓝天上飘下的一块儿……

水是生命的摇篮。人们像鱼儿一样爱着大樟溪。溪水的气息自草木散发,草木发而幽香;自山川散发,山川绿而繁茂;自人的肤发眉睫散发,使人美而良善。伴水而居的白杜人是幸福快乐的。

水是文化的摇篮。大樟溪充满了灵性和预示。它是李白的浪漫,是杜甫的乡愁,是白居易的哲学,是杜牧的清丽……依山傍水的白杜人“诗意地栖息在这片大地上”。

山的锦绣,水的灵动,演绎出生生不息的“诗情画意”白杜神韵!

1100248

风景奇秀 洲中白马映山光

白杜村印象

三山鼎峙抱田畴,樟水中分南北洲。

结阵将军隔遥岸,渡江骏马踏中流。

仙峰自许腾丹凤,神渚真能舞白鸥。

或有车尘相去急,风吹花草只悠悠。

1、山光奇特 何必远寻五岳 此方围列三山

白杜村之美在于她的形胜。

其东边与三富村接壤,溪口的北岸昂然耸起两座巉岩,酷似踏步前行的雄狮。在雄狮之后,有一片更高的岩石,形同罗伞。而罗伞的背后,又是序列如阵的岩峰,像一队扈从的将士。此阵势恰似一个王者出巡。

1100248

与这支出巡的王者队伍成反向的两列峰峦,一像猛虎下山,扑向大樟溪的上游,扼守着村庄的西口,又似有所防护,而虎尾高高翘起,又似顽皮的虎仔嬉戏;一像振翅而起的凤凰,飞向王者出巡队伍之后的一座圆尖秀丽的山峰(这座山峰叫做仙峰,是周边数座乡镇的祖山),就像金凤衔珠,追随王者队伍,抚慰人间,为民众带去吉祥。

而在村南,则是一组高大端庄的山脉,其最高处正是嵩口镇及月洲村人引为风水朝山的文笔峰。文笔峰下,山峦重叠,跌落九级,其形如台、如埠,如群猪过岭,如豹子横卧,神秘莫测。

1100248

2、白马如奔 白杜诗情留画卷 白马奔处待君来

在这三组山脉夹峙之间,大樟溪宛转流过。北面为一三角洲,地名就叫溪北。此处溪山成阻,土厚坡缓,植被茂密。溪南为白杜本村。本村与大樟溪之间,还有大片的滩地,其体量与本村台地大若相当,其形则如一匹奔腾的骏马,尾鬃猎猎,如啸长风。滩地草青木翠,偶见卵石裸缀,从村西站在省道203往东看向大樟溪,骏马呈青白色。“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乃侠士形象,又寓意志在千里,白杜人一直引以为豪。

1100248

3、清水西流 闽地难得水西流,白杜流水尚能西 村南文笔峰重峦叠嶂,植被葱郁,泉眼丰富。大小泉流汇聚成一条溪涧,顺着山势奔往山下村庄,成了村里的一条内河。水流所到之处,村民用以洗涤灌溉,方便又省力。这条内河绕着村庄从东往西走,然后不慌不忙地往右折转,与大樟溪形成合抱之势后缓缓向东流去,而合抱的正是形如白马的那片滩地。闽地难得水西流,白杜流水尚能西,也算一大奇观!

1100248

人文历史 诗意栖居福泽长

1.诗意栖居

(1)地理位置:白杜村位于梧桐镇西北部,村部距县城46公里,在秀丽笔隔山下大樟溪畔。

(2)人口概况:现白杜村人口达1172人,358户,辖白杜、溪北、小白杜、后畲四个自然村,随着近几年城镇化进展,一些村民户口外迁,特别是小白杜自然村几乎全部迁居闽侯南屿一带。

(3)姓氏概况:目前白杜村有陈、欧、黄、林、李、岳、张等姓氏。陈姓是村中第一大姓,占人口一半左右。其中“乐”姓颇具传奇色彩,乃宋朝岳飞后代为避难到白杜村隐居,为掩人耳目,改“岳”为“乐”,读音也由“yuè”改为“lè”。今时过境迁,天下大定,“乐”氏后代深以祖上民族英雄岳飞为荣,又把自己的姓氏改回“岳”姓。

1100248

(4)白杜村:白水此湾流,杜若满芳洲。于203省道旁“白杜村”村标处,沿一条缓坡而下,目之所及是大片的田畴。青梅树、李树环绕房前屋后,茉莉花田淌一地。走在路上,脚下传来触摸石径的“沙沙”足音,身边不时有鸟儿娇俏身影掠过。偶遇几位村民,含笑的脸上写着安详与满足。悠悠的,二胡、古琴的演奏声不知从哪座民房如轻纱般随风传出,又随风飘逝,飘逝在一条叫大樟溪的烟水中。几只白鹭仿佛领略了这古老的音乐美妙,从溪畔的芦苇丛中拍扇着轻盈的翅膀,在青山绿水间划过一道道洁白的弧线……

(5)溪北村:溪北自然村被誉为梧桐镇的一块“处女地”。山中不知岁月长,朝晖夕阴起起落落,百十年来,村落一直保持原有的风貌和布局。村内的民居,也依旧保持着原滋原味。每座村居都独门独户地坐落在山脚。从北端高点往南看,整个村庄尽收眼底。一条卵石拱桥便是通向外界的出口。

(6)小白杜——自然、淳朴、宁静

它是一首唯美的诗,安逸恬淡

它是一幅写意的画,意境悠然

它是一片净土,可行可居可望

1100248

A. 访小白杜

英杰遗踪费觅寻,满山草木自森森。

荒田不种商时粟,空谷只传天外音。

莫笑骚人多旅梦,应怜利市折乡心。

今朝谁识松间气,三百年过犹荡襟!

1100248

B. 在溪北三角洲的更北面,高山簇拥,小白杜横贯山谷之中。站在村口举目望去,山上林木郁郁葱葱,山腰以下是逶迤的梯田,依着山势,大大小小,错落有致。农人远去,稻禾无觅,梯田成了草甸。时值春季,草甸绿意盎然,犹如天上抛下的无数飞碟轻叠,又像海边掀起的层层绿浪。数十座土木瓦屋零星点缀梯田之间,呈高处大分散、低处小集中布局。一条条山泉汇集成溪涧从村中穿过,流水淙淙。水口把得严实,还修了一座水库,像一个精致的翡翠玉盘,镶嵌在山峦绿野间。

1100248

C. 因这里土层深厚,土壤细腻松软,且水源充足而不滞潦,所以植被繁茂,花木葱茏。绿得出油绵延不绝的草甸中,几百只山羊徜徉其间,像是一群被世界遗忘的神孩儿,沐着春阳,时而啃食,时而漫步,且行且吟,完全不关心人类。也有黄牛,好奇地看着远道而来的陌生人,怯怯地叫了几声,随即又埋头嚼草,不问耕耘,也不问收获,只静静地游走在属于自己的这一片牧场。

1100248

D、小白杜与白杜主村距离16华里。当地陈氏系龙溪公十一世孙世岳于清嘉庆十年从仙游白岩迁来,已传十三代,90多户,近500人。村庄中梯田有500多亩。曾是壮烈家族明朝遗民鄢正重的隐居之所,后居陈、李两姓。1982年开始外迁,现仅有两对夫妇留守养牛放羊。村尾有一个精致的小庙,香火缭绕。外迁的人每年均回家闹元宵。此村未亡,还生生不息。

2.古代建筑

1100248

(1)文明堂

又叫“白杜宫”。该宫小巧玲珑,石框为门,戏台上有六层藻井,中饰莲花,十分精美。主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出游廊,穿斗式减柱构造,四梁扛井结构。主座祀周明王(国民尊王)、五显帝、泰山公。该宫的屋面构造形态极具特色,飞檐翘角密集,龙舌燕尾压脊,线条舒缓优美,造型庄重而灵动,是不可多得的古代建筑精品遗存。

(2)欧厝

欧厝建于清光绪初年,建成后光绪七年(1881辛巳年)时任永福知县王经庭赠木匾一方,匾上浮雕“厚德载福”四个篆书大字。该厝是目前白杜村本村体量最大、历史比较悠久的古民居,四合院结构,土木二层,正座系木扇建筑,前有空坪,左右有附属撇舍,中间厅堂高大宽敞,天井埕开阔。

1100248

(3)湖墘厝

卧处白杜村台地前方,面临大樟溪。因溪中滩地形如奔马,马腹位置低洼,形成一个湖面,厝屋位于湖岸,故曰此名。拥有“西流水”吉祥风水格局。该厝出过举人陈攒乾。

(4)铳楼厝

在村部与礼堂之间,有一座铳楼,铳楼连着一座典雅的小院。据说,小院是当年梧桐镇民团团总鄢某送给妻子娘家(陈家)的礼物,为了省亲时的居住安全,特意修了这座铳楼。

(5)礼堂

村部礼堂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以一村之力建起偌大的会场,兼具演戏娱乐功能,空间跨径数十米,可以容纳数百人,至今质量完好,也算那个年代村民齐心协力完成的奇迹。今天,其内部进行了改造,更显出精巧典雅的气质,更增添了传承传统民俗文化的功能,将在村民的生产、生活、娱乐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6)溪北泰山宫

泰山宫奉祀的是地方神,所谓泰山之崇,可镇千邪,可佑万民。配祀张圣君、陈靖姑俩位神袛。

1100248

3.传统文化

白杜村之美,还在于她浓厚的传统文化。

除了每月初一十五进香朝拜祈有所求外,白杜宫比较大规模的活动有这么几次:1、元宵。2、三月三国民尊王生日。3、七月七祭祀泰山公。

庆赏元宵的活动主要是游神,即请出宫中神像巡游全境,先是三富村的信众在正月初六请神巡游,在三富村过一夜再礼送回宫。白杜村的信众在正月初八请出三尊主神,巡游白杜自然村全境,各家各户摆香案迎接,并在几座较大的住宅大厅开临时道场。

三月三的祭祀最为隆重:全村各姓氏都办置厚礼祭祀、答谢神明。一般都奉献公鸡、肉、米粿、香烛鞭炮;有还愿的人家会另外加献猪头。请道士开道场,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出嫁的女儿也回娘家参加祭祀。

1100248

白杜村的游神形式很隆重。请神之前,必须由当年的主办人办猪头公鸡等大礼在神座前摆供,由道士颂经文,诉说请神缘由,敬请起身。起身前,用元宝纸擦拭神轿,鼓乐联奏,鞭炮齐鸣,仪仗、香炉前行,浩浩荡荡出发。游神路线为沿村中主道绕行,一路鼓乐鞭炮不断。经过的人家,纷纷摆出香案,作揖躬拜,并将手里的柱香插入游神队伍中的香炉,为神添香。

1100248

在村中主要姓氏[如欧、陈、黄等]的几座大宅院里,游神队伍必须临时驻跸,并开道场。随行道士及戏班就在大厅演戏,演出剧目主要是跳加官、跳济公、跳八仙等,祈求各路神袛保佑乡村安宁,保佑人寿年丰。

在游神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村民的团结和谐,体现了村民的美好愿望。

撰       文:张建设、林   敏

图片来源:赖泽樟、范玉惠、张培奋、鄢朝辉

-END-

永泰庄寨既是南方民居防御建筑的奇葩,也是农耕社会家族聚落生存的记忆,还是传统乡绅文化弥足珍贵的载体。

1100248

1100248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