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VS阿里,谁才是真正的亚洲一哥

回复 星标
更多

腾讯VS阿里,谁才是真正的亚洲一哥 


■ 文  |  小师妹


当孙宏斌说出“几千亿大买卖”的时候,他这周应该是忙到没有时间看新闻了。否则他不会不知道,本周有两家真正的“大买卖”在进行着较量。周一阿里的股价刚刚超越苹果,周四腾讯的股价就创出了历史新高。虽然阿里和腾讯的市值也是千亿级的,但他们是用美金来计价的。

事实上,在百度尚未跌出BAT队伍的时候,腾讯与阿里间就已经争得你死我活了。这些明争暗斗体现在各方面的竞争中,而市值的多少只能代表裁判给出的标准化评分。也正是因此,市场上很多人认为简单的用市值来判断谁更强过于片面。那我们今天就来从里到外的分析下吧,看看谁才配成为亚洲第一?

阿里的高频VS腾讯的成瘾

从核心业务和主要商业策略来讲,阿里凭借的是用户对于“工具”的高频使用称霸市场,而腾讯则是依靠用户对于“游戏”的成瘾来高速发展的。由于两家公司从一开始的定位就有所不同,这导致了日后的发展路径和空间也有很大不同。

发展至今,阿里不断地增强用户的使用频率,其作为工具类的属性越来越强。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支付宝的诞生,这个支付工具开创了移动支付时代。除了购物之外,你还可以在上面购买电影票、支付各种生活账单、进行财富管理等等。其功能的拓展性越宽,用户的整体使用频率就会越高。

相比较来说,腾讯则没有阿里那么直接。众所周知,腾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苦于无法将流量变现。直到马化腾发现游戏作为载体的特殊魅力,游戏的成瘾性令腾讯的巨额流量实现了完美变现。加之其天生的社交属性,两者相辅相成将腾讯推上了另一个高度。最令人熟悉的莫过于《王者荣耀》的推出,作为有史以来最赚钱的游戏成为了腾讯的代表作。该游戏对于令用户成瘾来说可谓做到了极致,这一点从人民日报九评《王者荣耀》就可见一斑了。然而,一个游戏的高度成瘾并不能被轻易进行复制,更何况还有来自政策层面的监管问题。

相对来说,“阿里的高频”拓展性要远高于腾讯,其未来的想象空间将更大。事实上,腾讯也意识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劣势。看看现在微信的“发现”菜单,活脱脱一部《马化腾的野望》。小师妹想问,这是在示弱还是新一轮的“抄袭”?

578592

阿里的项目孵化VS腾讯的内部竞争

对比过了核心业务后,我们再来看看双方对于公司发展的实施手法。商人属性更浓的马云以外部创业项目投资为主,而产品经理出身的马化腾则更注重内部项目的竞争。

仅2016年一年,阿里巴巴集团就投资了55.11亿美元,所涵盖的领域包括出行、O2O以及文化产业等。阿里通过广泛对各领域进行项目投资和筛选,让最好的项目突出重围。当然,这里面会涉及到很多重合的部分,但通过公平的良性竞争和市场的选择,最终剩下的将成为阿里集团的一部分。而这一部分不仅能令项目本身获得成功,也能帮助阿里得到发展。

腾讯恰恰选择了与阿里不同的手法,马化腾更愿意从公司内部选拔最牛的那个产品经理,或是产品团队。这可能是因为马化腾自身存在的一些局限性,也可能是因为其他原因。不过这一做法越来越被外界所诟病,随之而来的“抄袭”、“内斗”、“恶性竞争”等指责不断。也许是游戏赚的钱足够多了,又或者是马化腾意识到了自己的局限性,腾讯也开始进行外部项目的投资了。

作为投资新手的腾讯基本上是看阿里投什么就投什么,这也呈现给我们一场场资本博弈的好戏。从曾经的滴滴和快滴,到现在的摩拜和ofo,两家公司可谓是寸土必争。但在小师妹看来,马云的所有投资都是为其“五新”战略在服务,而马化腾这是什么战略呢?

阿里的死敌VS腾讯的无敌

在对比了两家公司的自身实力后,我们再来看看他们的外部环境。国内的消费者对于“猫狗大战”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自始至终京东都在担任阿里的死敌。但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处于第二站队的京东似乎都不能成为与阿里抗衡的死敌。纵观国内外的市场,似乎可以与阿里对标的就只有Amazon了。

反观腾讯,其在国内似乎一直就处于无敌的状态。尽管腾讯通过QQ和微信成为国内社交的统治者,但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其难以占领海外的市场。毕竟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社交渠道,它们与腾讯一样很难被外来者取代。另外,如果国内可以随便使用Facebook的话,腾讯还能维持自己的无敌地位吗?

从下图的对比可以看出,国际认可度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因此,无敌并不代表什么,而死敌越多越强就代表你自己越强。

578592

三场对决过后,阿里以压倒性优势取得了胜利。在通往亚洲第一的路上,腾讯将会被越抛越远。

如果说阿里和腾讯在一开始的起点相似的话,那阿里却走出了一条更“国际化”的路,而腾讯却越走越窄。


END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