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基层高血压宣教片来了

回复 星标
更多

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基层高血压宣教片来了

2179812

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3.2%,患病人数达2.45亿。也就是说,每4个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同时,高血压“后备军”也汹涌而来。高血压前期(139~120/89~80毫米汞柱)患病率高达4.35亿人。相当于每2个成人中就有1人处于高血压前期。

2179812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四个基层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科普视频。

分别为《高血压患者生活中的注意事项》《血压平稳后可以停药吗》《哪些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熬夜对血压的影响》一起来看看吧!

1、《高血压患者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2、《哪些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

3、《血压平稳后可以停药吗》

4、《熬夜对血压的影响》

为便于大家更好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和学习高血压防治知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以下核心知识点,供大家使用:

2179812

防治高血压,从知晓开始

2179812

一、高血压诊断标准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家庭连续规范测量血压5-7天,平均血压≥135/85mmHg可考虑诊断为高血压,建议就诊。

二、高血压的流行与危害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是心脏病、脑卒中、肾病发病和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因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占居民总死亡的40%以上,约70%的脑卒中死亡和约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三、定期测量血压

1. 18岁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监测血压,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关注血压变化。

2. 超重或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长期饮酒、长期精神紧张、体力活动不足等高血压高危人群和血压为正常高值者(120~139/80~89mmHg),应经常测量血压。

3. 医疗机构对35岁以上首诊居民测量血压,发现血压升高,应持续监测。

4. 积极提倡高血压患者在家庭开展自测血压和自我管理,血压达标且稳定者,每周自测血压1次;血压未达标或不稳定者,应增加自测血压的次数。

5. 推荐使用经过国际标准认证合格的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

四、高血压的预防

1. 坚持运动:经常性的身体活动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如健走、游泳、太极拳、家务劳动等,活动量一般应达到中等强度。

2. 限制食盐摄入:高盐饮食显著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

3. 减少摄入富含油脂和高糖的食物,限量使用烹调油,多吃蔬菜和水果。

4. 少吃快餐:尽量在家中就餐,可利于控制脂肪、盐和糖的摄入量。

5.戒烟:吸烟有害健康,吸烟者应尽早戒烟。

五、高血压的治疗

1. 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和规律服用降压药,降压治疗要达标。

2. 降压治疗的血压目标:单纯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可耐受者建议降至130/8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冠心病或心力衰竭的患者应降至130/80mmHg以下;80岁以上患者降压目标在上述目标值基础上可适当放宽。

3. 大部分高血压属于原发性高血压,一般不能根治,需要长期服药治疗。不盲目相信非法广告或伪科学宣传,不能用保健品、保健理疗或食疗替代降压药治疗。

4. 大多数高血压是可以控制的,控制不佳者应及时就医。

六、高血压管理

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监测和规范治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3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提供长期随访管理服务。

高血压患者应加强自我健康管理,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随访,以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

七、高血压患者服药注意事项

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是需要药物干预的,大家在服药时以下内容要特别注意:

1.不要凭“感觉”用药

有些患者觉得症状不严重或症状减轻就不继续服药降压药了,这些行为往往会导致血压再次升高。

尤其是现在夏天,人出汗比较多,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会更多地通过汗液排出体外,肾脏负担减少,此时血压自然而然就降下来了,但这是“陷阱”。

一般高血压患者需长期、甚至终身服药,若擅自停药,血压波动过大,对身体的损害会更严重。

2.降压不能操之过急

血压降的太快,会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灌注不足而导致缺血的情况,因此大家不要吃了几天药就抱怨效果不理想。

一般患者应经过4-12周的治疗使血压达标,绝大多数的长效降压药要发挥稳定作用也要需要1-2周左右。

3.不能靠输液或冲血管治疗高血压

有些人迷信输液或冲血管能够活血化瘀、改善循环,预防血栓,这些做法对降压并无作用。

长期坚持规律地口服降压药并综合干预(见第三大点)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4.不要迷信保健品等降压作用

有些不法商家打着保健品降压不伤害身体的旗号大肆宣传,其是可能就是在里面添加了违规西药,大家不要盲目相信,要通过正规渠道诊疗。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基层医师公社

往期推荐

【915中国减盐周】5g刚好,减盐网络调查问卷你参与了吗?

吃盐是个技术活,教你“限盐”不减味

“三减三健”之三健,咋健?

2179812

点分享

点点赞

2179812

点在看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