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印发以来教育部近视防控工作进展成效

回复 星标
更多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印发以来教育部近视防控工作进展成效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经国务院同意,2018年8月,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来,教育部认真贯彻 习 近 平 总书记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一增(增加体育课、课外锻炼和健康教育)、一减(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一保障(强化机制保障)”思路,扎实推进近视防控工作。

一、积极增加体育课、课外锻炼和健康教育

强化体育锻炼方面,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联合体育总局等部门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关于加快推进学校体育美育教学改革的通知》,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体质管理工作的通知》,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开齐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鼓励学生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

加强健康教育方面,成立首届全国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高校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引导两个教指委发挥近视防控政策咨询、研究、评估、指导等作用。指导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举行三次集体备课,发布针对儿童青少年、教师、医疗卫生机构、政府部门等4类宣讲对象的2020版近视防控宣讲课件。发布《2021年寒假中小学生和幼儿护眼要诀》,研制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分类指导儿童青少年科学用眼。印发通知部署2021年3月开展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给他们一个光明的未来”为主题的春季学期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提高视觉健康知识知晓率。

推进示范引领方面,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暨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现场会,交流地方典型经验做法。在2019年认定113个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和试点县(市、区)的基础上,2021年4月公布第二批58个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和16个改革试验区。指导甘肃、山西、山东、江苏、浙江、天津、北京、上海等8省市将“实现地方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下降目标”作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挂号项目,带动地方党委和政府加强新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强化疫情期间防控指导方面,两次部署在9个省份开展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用眼和近视防控相关影响因素调研,研判和应对疫情对我国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影响。召开专家专题研讨会,研究提出应对疫情对近视防控影响的相关对策。印发《关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切实落实每天锻炼1小时要求。要求中小学在“停课不停学”期间指导学生确定合理的网上学习时间,统筹各科学习资源用量用时,避免过长网上学习时间。印发通知部署要求各地和学校以“克服疫情不利影响,持续推进近视防控”为主题,在2020年9—10月开展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一体化推进疫情防控和近视防控。指导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等专家组织发挥专业优势,把宣讲场地搬上“云端”,制作《新型冠状病毒眼科防护全指导》等百余个近视防控新媒体科普素材,宣传疫情期间眼健康防控。

二、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落实减负措施方面,2018年底,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等9部门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明确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和政府各方责任,指导各地严格按照课标教学,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和考试次数。指导各省份出台减负具体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培训内容不得超出相应国家课程标准。深化中高考命题改革和招生入学改革,注重考察学生综合素质。严禁以各类竞赛获奖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发布《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明确教学资源微课视频时长,保障学生用眼卫生。

强化五项管理方面,针对影响视力的重点因素,印发五个文件加强中小学生手机、作业、睡眠、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指导各地和学校抓好贯彻落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优化课程结构方面,将体能和健康教育列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必修内容。在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中融入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有关内容。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生物学、科学等学科课程标准中融入学生用眼卫生、近视预防及近视形成原理等内容。在体育与健康、生物学等课程标准中,从提高青少年健康意识、改善青少年健康状况、推动青少年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等角度,引导青少年形成良好用眼习惯。

三、科学有效强化机制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方面,组织召开贯彻落实《实施方案》专题座谈会,印发《实施方案》相关部门和教育部内司局重点任务分工方案。联合卫生健康委召开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视频会议。牵头建立完善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成员单位由9个增至15个,三次牵头召开联席会议机制会议。指导出台省级近视防控实施方案。联合卫生健康委与省级人民政府签订近视防控责任书。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和《2021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研制《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作为重要内容进行部署。

改善办学条件方面,安排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专项经费,支持各地通过按标准配备必要的药械设备及相关监测检查设备、完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强化现有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设备配备等。严格落实现行《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等规定的教室、宿舍采光和照明要求,鼓励提前应用在2022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近视防控卫生要求》。

强化学科专业和队伍建设方面,支持21所高校开设眼视光医学专业,37所高校开设眼视光学专业,86所高校开设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在高职学校设置眼视光技术、健康管理等专业点645个,中职学校设置眼视光与配镜、营养与保健等专业点。举办9期920余名省、市、县三级教育部门负责人、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校医等参加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题研讨班。在“国培计划”培训团队高级研修项目中安排“体育与健康”专题培训,在“国培计划”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实施体育骨干教师与教研员培训,带动区域内教师提升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能力。把校医、中小学卫生保健人员提供的工勤和教学辅助等服务纳入当地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会同卫生健康委等部门研提完善验光配镜行业相关制度标准等建议。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督促各地落实《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

促进科研攻坚方面,依托温州医科大学建立近视防控与诊治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眼视光行业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深入研究疫情对中小学生视力影响。建立世界首个万人高度近视队列,完成全外显子组测序,为高度近视基因组学研究奠定基础。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设立“学校、家庭、个人综合防控中小学生近视的体育锻炼路径研究”等40余项视力健康管理相关课题,支持高校加强视力健康多学科交叉研究。推进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

落实督导评价方面,教育部、卫生健康委、体育总局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评议考核办法》,已基本完成2019年度各省份儿童青少年近视评议考核。把学生视力健康状况抽查纳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抽查复核项目,将视力作为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与监测重点项目。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近视率、学校教室照明卫生标准化建设等作为评估认定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和优质均衡县的重要内容。

《实施方案》印发两年多来近视防控工作持续向好,取得阶段性进展与成效。据教育部联合卫生健康委开展的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15个省份近视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省份近视率超过50%。2019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0.2%,较2018年下降了3.4个百分点,29个省份2019年近视率较2018年有不同程度下降,26个省份完成了《实施方案》规定的近视率每年下降0.5或1个百分点的目标。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较2019年有小幅上升,但与2018年相比仍有下降,基本实现预期防控目标。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引导相关方面高度重视青少年近视问题,努力做到学生抓自律、学校抓管理、家长抓监控、社会抓干预、技术抓支撑,凝聚各方合力狠抓落实,持续推进解决“小眼镜”问题。

来源:教育部官网,文末有原文链接。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