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碧春:促进中医和中药相互沟通专访

回复 星标
更多

华碧春:促进中医和中药相互沟通专访 

»

来源:《健康中国观察》记者|柴广翰,文末有原文链接。

健康科普讲师——华碧春

2260209

华碧春

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医学博士

闽江科学传播学者

《健康中国观察》:2021年3月6日,习 近 平 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您认为如何做到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

华碧春:药之于医,如唇齿之相依,医与药原属一家,中医和中药的关系就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历史上的著名中医药人才,绝大多数是知医识药、医药皆通的。宋代以前,中医中药是密切联系的,张仲景是公认的“医方之祖”,其实张氏对于药材、炮制、汤剂、剂型等,也非常精通。医圣张仲景就是知医识药、医药皆通、善于辨证论治、安全合理用药的、善于应用食疗药膳的典范。其他诸如东晋葛洪、唐代孙思邈、金元四大家、明代李时珍、张景岳,清代黄元御、徐大椿、陈修园等,民国时期的张锡纯、祝味菊、曹穎甫等,现代的章次公、施今墨、蒲辅周、秦伯未、邓铁涛、朱良春、姜春华、俞慎初、谢海洲、龚士澄、干祖望、裘沛然等皆为知医识药、医药皆通的大家,在医药方面都是颇有建树的。

中医临床医师的培养,要注重培养知医识药、医药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目前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存在着重医轻药、医药分离现象,必须建立以中医药学系统的理论和知识为基础,指导临床安全、有效、适当、经济地使用中药的核心课程,建立中医和中药、基础和临床之间的桥梁学科。培养中医人才要注重将中医与中药理论融会贯通,总结历代著名中医药学家的论述和临床经验、临床案例,并结合中药的现代研究进展,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长期以来,没有将《神农本草经》列入中医临床骨干培养学习课程的经典著作中,这就意味着缺失了中药方面的深入学习,脱离了进一步学习中药文献和研究进展的平台,中医临床骨干的培养应该将《神农本草经》纳入经典著作的学习课程计划,以促进中药理论和临床的应用和传承。建立中医和中药、基础和临床之间的桥梁学科。

传统中药以及具有民间临床实践基础的草药,在其被发现和历代相传沿用中,每种药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这就是中草药的历史性。只有通过药学史、本草文献的学习和研究,了解中国传统药学的发展历史,才能更好地鉴别真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而且,药物的历史学,还直接关系到当前的用药,关系到古为今用。

中医与中药的发展历史进程中,新的疾病的临床需求,促进了老药新用,寻求新的药物用途和扩大应用范围,因而,加强中医和中药历史以及文献的学习和研究,以及加强临床各科的疾病治疗用药历史等研究和发掘,加强中医和中药历史和文献的学习,提高中医药教学、科研、临床工作人员阅读中医药文献的能力,是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的源流,是持续传承发扬中医药的坚实基础。

加强建立健全中医与中药相互沟通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更好地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

《健康中国观察》: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您认为如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华碧春:目前中医药的国际化,实际上还主要是在针灸推拿等方面,还没有达到真正的中医药的国际化。国际化的中医药人才是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保证。中药、针灸、食疗药膳、推拿、等都是中医的基本诊疗疾病的手段,必须促进中医药理论和中医临床用药的国际化;应用中药是要有掌握了中医药理论的医师,培养国际化的中医药人才,要在系统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综合掌握和应用中医诊疗手段的国际化的中医药人才。

《健康中国观察》:中医药如何高质量发展?

华碧春:著名中医邓铁涛教授强调:“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中医药的疗效”,而疗效则来自于高质量的药物,高质量的辨证和精当的用药。

随着中医和中药学科的分比,中医和中药科学化和现代化进程加速,医药分离的现象也层出不穷;存在着中医只重视临床,对中药的来源、采集、加工炮制、真伪鉴别、新制剂剂型不够重视;药材生产、供应、销售部门与中医临床实际用药脱节的现象也时有存在;中医临床医生与中药人员工作配合不紧密,将阻碍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

纵观古今中医药发展的轨迹,本草学中对中药功用的记载是滞后于临床的。历史上中医临床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促进中医药理论的发展,成为学术流派,促进和发展了中药理论,有大量的中药使用经验有待发掘整理提高,要促进中医和中药的相互沟通,使中药的研究成果真正成为临床中医师的知识结构,合理应用于临床;促进基于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的中药研究,开发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高品质中药是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

《健康中国观察》:中医药产业要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国家哪些政策支持?

华碧春:中药资源南北差异大,全国各地地理气候和人群体质的差异,各地用药经验不同,开展中草药用药经验调研,发展中草药地方用药,加强地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建立和实施,开发资源丰富、易于种植养殖推广、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的地方药材。

加大对贫困山区个体农民种植中草药的扶持力度,建立企业与个体农民订单扶持收购制度,精准扶持,有利于农村荒地的利用和生态平衡的保持,有利于道地药材的种植和传承。

中草药的收购采购、价格制度方面,要发挥各级供销合作社的作用和优势,计划经济和自由经济相结合的模式,计划采购和自由采购相结合,保持中医临床常用基本中草药价格的相对稳定。

发挥中药的多种应用方式,促进医食药协同发展,以中医食疗药膳为特色。促进中医食疗药膳的产业发展,挖掘并创新传统保健食品,将中医食疗药膳推向国内国际市场。

《健康中国观察》:请您谈谈中医药和健康中国的关系?

华碧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除了在诊治和预防方面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治未病”等方面具有特色的优势,在人文和社会基础方面也呈现巨大优势,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富有哲学人文思想、充满养生保健文明的国家。

中医的生物 - 心理 - 社会 - 自然的医学模式,具有综合整体的调节调理,适应多样性的优势。中医药历来就是中国人民保持健康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是不可或缺的,在防治疾病方面占据重要地位。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人民具有丰富的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渗透到老百姓日常生活和防病治病、康复养生的方方面面。在网络时代,加强正确的中医和中药知识的科学普及教育,让“正气”战胜“邪气”,防止以商业目的歪曲、利用中医和中药宣传。

坚持医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建设健康中国中的作用。

2260209

文章来源 | 《健康中国观察》杂志2021年第6期

2260209

2260209

2021-06-22 10:50:03更新过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