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进应从生命历程早期做起

回复 星标
更多

健康促进应从生命历程早期做起

本文发表于2022年1月12日《中国人口报》

文┃刘杰 郭超

习 近 平 总书记多次指出,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应树立全人群、全领域的视角,并且应从生命历程早期做起。

近年来,社会科学中生命历程研究范式的兴起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注入了新鲜血液,也给健康促进带来了新的思路。生命历程理论认为,在个体生命发展的时序历程中,诸多的结构性、社会性以及文化性因素都会对个体健康状况产生大小不一和快慢不等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评估了早期的生命事件、环境因素与成长经历对个体中晚期健康结局造成的影响,并逐渐认同个体中晚期的健康不平等其实源自于整个生命历程中所发生事件的影响积累。俗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可能不仅指代可以从童年时期的表现看出个人今后的心理特点、性格特征和发展潜力,同时可能还提示着个体中晚期健康也会受其早年经历的持久影响。此外,基于累积优势/劣势理论展开的研究还发现生命早期经历可能会在持续进行的生命过程中通过压力传导和过程积累的机制影响,对个人形成各种障碍,导致其中晚期生理和心理的不健康状态。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我国将面对更为庞大的老年群体。在此时代背景下如何提升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和成功老龄化的关键。基于生命历程理论,树立全生命周期思维,关注重点时期的重点事件对个人健康产生的影响,做好儿童、青少年以及青年群体的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工作,以此提升全人口健康水平,是解决人口健康问题的根本。

需要指出的是,个人生命早期的特征与经历具有个人无法改变的外生性特征,从生命历程早期做起的健康促进需要着重关注早期经历对中晚期健康结局的影响。而在形形色色的早期经历之中,以下三类被证实是重要的健康影响因素,需要格外重视

其一,自然事件与社会事件。一些研究发现,严重的自然灾害、饥荒、战争与激烈的社会动荡是对个体中晚期健康产生较为直接和深远影响的早期生命事件。经历上述事件的中老年人健康状况明显差于未经历该类事件的中老年人。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改善,饥荒与战争离个体愈来愈远,但过往事件的存在也提醒着社会各界应关注类似的重点事件对重点人群的影响。因此,巩固经济发展成果、建立完备的灾害预警与应对方案、保障人民的粮食安全以及探索新的社会发展格局是提升全人口全生命周期健康水平的重点与关键。此外,如何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性传染病和稳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政府职能部门应重点思考的问题。

其二,自然环境与居住环境。环境优劣与人口健康之间的关系,是学界研究经久不衰的课题。多种疾病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密切关系早已被研究证实,并且这种影响具有持久效应。早期污染暴露对人体健康产生深远影响,不仅可能损害生理机能、缩短寿命,还会延长个人带病生存期,严重影响其中老年期的生活质量。此外,居住环境是社会居民进行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活动的重要场所。相比被污染的自然环境,不卫生的居住环境对人口健康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在生命历程视角下,相关研究发现童年期居住环境的干净整洁与否会影响个体的中老年期健康状况。从上述研究结论出发,为更好地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应重视自然环境和居住环境污染问题对健康的影响,强调环境整治是影响子孙后代生活发展与身心健康的大事。做好生活圈内的垃圾治理工作,不仅能变废为宝、减少自然资源损耗,同时也能成为提升全人口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

其三,家庭经历与社会经历。早期家庭社会经济状况是个人无法选择也无法抗拒的外生因素。家庭作为个人发展的重要场域,早年家庭的经济条件、抚养人的受教育水平与教养方式以及家庭成员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和对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方式,都可能成为拉大个体中晚期健康不平等的诱因。但儿童和青少年不仅仅生长于家庭之中,其成长圈层还包括社区、校园与社会大环境。随着增龄,他们逐渐结识邻里、师友与社会人员,呈现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的社交特征。在此过程中,多层次事件、多种类经历与多身份人员交叉组合,形成了个人繁多又独特的社会经历,也塑造了不同的健康结局。因而,提升全人口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状况应从儿童和青少年的整个成长圈层入手,持多维视角关注不同的生命事件的影响。在对家庭经历影响进行更深入研究的同时,应深入挖掘其它个人早期社会经历中的危害因素并予以针对性处理,这对解决个体中后期健康不平等难题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CRK00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本文编辑:陈远 hageners@126.com

《中国人口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主管、中国人口报社主办,理论版每周一、三、四、五刊出,欢迎广大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赐稿,分享研究成果。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卫生健康研究”“人口发展观察”“老龄健康论坛”了解近期选题方向及文章体例。

中国人口报社理论部 电话:010-62224753;邮箱:2483748948@qq.com

853397392022-01-13 10:10:09更新过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