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之道-真正的幸福,源自内心的安宁

回复 星标
更多

寂静之道-真正的幸福,源自内心的安宁


当你信手翻开《寂静之道》,跃入眼帘的那几行字,那一段话,恰好能解答您的一个疑问,或者让您的心灵感受到一缕阳光,一阵清风,这便是我们最大的欢喜了。

1836446

我们是一群搭载时间之车的乘客,疾驶在生命的单行线上。无法减速,不能回头。悲喜,聚散,成败,像路边的花草,一闪而过。

我们正处于一个物质极度丰富,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享受着人类文明以来最大的便利,富足的生活本应收获的是安逸和快乐,可很多人的内心却充斥着各种烦恼与困惑。

有人说,这是物质繁荣的最终结果。因为人对物质很容厌倦,没得到时费尽心机,而得到后却立即生厌。循环往复,没有归途。

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中,因此不存在注定不变的命运。我们甚至要感谢无常,因为它意味着凡事都有改变的可能。因为无常,我们永远有希望。

我们遭遇的困苦只是过去行为的一个结果,没有理由责怪他人,也没有必要自责。如果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它,那么正在经历的痛苦不仅完结了一段旧的因果,还会成为新的善因,开启一连串正面的反应。

修行就是修心,完善自我的同时也增长了帮助他人的能力。真正的幸福源自内心的安宁。

1836446

物质丰富本没有错,只是曾几何时,物质成为了我们今生的唯一追求,我们看中的只有挣了多少钱,住什么样的房子,开什么样的车,拿什么样的包。

我们很少关心,在我们的心中是否还有别的追求,精神上的追求。
我们陷入一种不甘和厌倦的循环,内心变得越发浮躁和空虚,物质的改善让我们让我们有了更多逃避痛苦的选择,我们甚至可以频繁的变换安慰自己的方式,可到头来,唯有无尽的挫败感。

有些人居无定所地过着安宁的日子;有些人却在豪华住宅里一辈子逃亡。为了追求富足而苦恼或者整日忙碌得忘记去生活的人,大有人在。辛苦操劳一辈子,到头来还是不快乐,而一生却已经过去了。

幸福感似乎变得遥不可及,该如何对待宝贵而短暂的生命,如何面对烦恼重重的生活。

有人把烦恼增多,内心空虚归咎于物质繁荣,其实不尽然。物质会对人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关键是人心在作怪。烦恼多,是因为物质条件改善后内心执着的东西更多了。内心空虚也是因为物质丰富后有更多逃避痛苦的选择,人们可以更频繁地变换安慰的方式,结果便更频繁地感受到不满足和挫败。

我时常在傍晚时分,顺山间小径转绕。时有虔诚的牧民等在路边献上灿烂笑容 和问候,又听见不知何处有转山者在欢快地歌唱。宁静山岭上,圆圆的太阳,白白的月亮,升起落下,日复一日。岁月静好,天地空阔。

1836446

真正的幸福,源自内心的安宁。许多人到了年老的时候,才开始关注心灵与生命的价值,才开始考虑一生的何去何从。然而,无常的脚步却从来不会为谁而停止,生命中的痛苦也不会因此而消退。

无始以来,我们所追求的都是过得更好更快乐,更有安全感,然而,这种追求至今仍没有结果……是时候停下来重新思考了。如果不纠正两个错误,我们很难得到真正持久的安乐,一个是在缺憾中寻求完美,另一个是只想自己快乐。

一般人面对巨大的痛苦,往往怨天忧人、焦躁恐慌,或心灰意冷,好的学佛人因为懂得因果,懂得承担和化解,所以能以一颗坚强而平淡的心去面对。必须承受的,就勇敢地承受;能够转化的,就努力转化。

不论是否拥有某种信仰,我们都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了解不同精神领域对于人生的解读,对于人生中各种痛苦和烦恼,产生的原因和止息的方法,或许我们会获得全新的理解和领悟。

所有众生都有一颗本自具足的菩萨心。不论我们曾经多么贪婪、残暴、奸诈、愚昧,都从未令它有丝毫减损。它一直在那里,从未离开我们,所以修行不为再去成就什么、证明什么,而只是引导我们放松下来,慢慢去贴近本心。

《寂静之道》这本书收录了希阿荣博堪布对现代人的困惑和烦恼所作的开示,从一个佛法修行人的角度,解读该如何对待宝贵而短暂的生命,如何面对烦恼重重的生活。

1836446

希阿荣博堪布,1963年生于四川甘孜德格县,是当今藏传佛教宁玛派最伟大的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仁波切颇具影响力的弟子之一。

二十余年来,他不辞辛劳地赴海内外各地弘扬佛法,发起、组织规模宏大的放生和其他各类共修活动,以正式授课、现场开示、发表文章等多种形式接引、指导佛教弟子闻思修持佛法,深受海内外佛子的尊敬和喜爱。

1995年,在德格玉隆阔建立扎西持林闭关中心,为藏族僧侣开设系统完整的佛教课程,并为在家众提供各种修行的便利条件。

1836446

修行就是修心,完善自我的同时也增长了帮助他人的能力。《寂静之道》这本书可以说是开卷有益,任何读者都能在其中找到解决自己困惑的方法。

新窗口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