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烙印,在这 36 个新词里

回复 星标
更多

时代的烙印,在这 36 个新词里

2633942

2633942

电影《降临》

“语言不是院士或语言学家们的发明;相反,它随着时间的推移,由农夫、渔民、猎人和骑士们演变而来。它也并非来自图书馆;而是来自田野,来自大海,来自河流,来自夜晚,来自黎明。”

——博尔赫斯《诗艺》

语言在市井中演化,从而爆发出长久的生命力;但属于某个时代的热词,却总源自意外事件。

新冠疫情出现后的这几年,我们见到不少新词被造出来、也有些学术词汇被大众熟知;还有很多词语,逐渐被时代赋予了不同的定义。

人们期待和它们告别,想象或许是在疫情消失的那天。

【 无 访 村(社区)】
释义:指所有居住人口在年度内无赴京、省、市、县信访行为的行政村(社区)。部分无访村(社区)的学生可在中考中获得降分录取的待遇。

2633942

@迎宾社区居委会

2633942

@偃师区教育体育局
【 远 程 红 码 】
释义:源于多名前往郑州沟通村镇银行“取款难”的储户被赋红码的事件。

衍生词:维权红码——源于郑州一楼盘停工数月后,多名维权业主被赋红码的事件。

2633942

@清风郑州
【 报 复 性 】
释义:用于描述疫情阶段性缓解后市场的繁荣状况,如“报复性出游”等,是“大环境利好”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例句:《上海解封后不见“报复性消费”,拖累经济复苏步伐》——联合早报

2633942

@新浪新闻
【 无 害 化 】
释义:一般用于病死动物的处置过程,指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处理病死及病害动物和相关动物产品,消灭其所携带的病原体,消除危害的过程。

不常见错误用法:2021 年 11 月,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一居民在集中隔离期间,通过家中监控发现宠物狗遭当地工作人员进屋扑杀,随后该街道发布通告,将此行为称为“无害化”处理。

相关词条:大白

2633942

@公益时报
【 非 必 要 】
释义:出自一系列针对日常活动的倡议,无明确界定标准,具体应用中通常结合否定用语。

常见用法:非必要不返乡;非必要不离境;非必要不出门;非必要不团购;非必要不外卖;非必要不陪护

【 团 长 】
释义:集体隔离期间,掌管着上千人生活必需品的人群代称。在一定帮助或约束下,生活质量的标准主要取决于团长们的能力和良心,以及个人有没有在业主群里对团长言语忤逆。

例句:《“上海团长”调查:是救民于匮乏,还是“趁疫发财”?》——新华网

2633942

4 月 9 日早上,上海徐汇某小区门口一批团购物资到货

@新华网

【 居 委 会 】
释义:一个按城市街道、行政建制镇的分区为单位,服务于城镇居民的自治组织。在疫情期间掌管物资发放、房屋租赁、家庭矛盾调解、人员进出等事项。

例句:《上海回应“居委会工作人员吃瑞士卷”:系防范区同事送来慰问值守人员》——北京青年报

相关词条:团长

2633942

@财经网

【 大 白 】

释义:原为迪士尼电影《超能陆战队》中的主要角色,现为身着防护服的人员代称。主要职责有核酸采集、空间消毒、转运阳性病例,以及欣赏固定 BGM 的群众表演并被拍进感恩主题视频。

例句:“我刚在小区里见到一辆救护车,旁边站着两个大白,明天该不会出不了门了吧。”

【 密 切 接 触 者 】

释义:简称“密接”;指在 24 小时内,与确诊病例距离 2 米以内的任何人,多数为家人、同事和朋友,偶尔也是街头吵架的陌生人。

2633942

@安徽卫视

【 零 号 病 人 】

释义:每个国家或地区中身份最神秘的人。

例句:《追踪“零号病人”:美国首例新冠死亡病例为何可能永远查不到》——英国卫报

【 时空伴随者 】
释义:一种带有科幻色彩的当代孽缘。
【 0,1,2,3 】
释义:北京市地域词汇,指做完核酸检测的有效天数,带来的焦虑指数与数字大小成正比。

对话示例:

“您是什么?”

“我 0 ,您呢?”

“我 1 。”

——公众号「露脚脖儿」
《北京人民都在操心自己的保质期》

2633942

北京健康宝界面
【 24,48,72 】
释义:将天数换算为小时,从核酸采样后盖戳计时,用以判断人类的新鲜指数;具体用法请参考上个词条示意。
【 社 交 距 离 】
释义:当代人为了走在路上不和熟人打招呼而发明出的空间名词,通识为 1.8 米——随着社交活动的减少,这个词逐渐被“一米线”代替。
【 一 米 线 】
释义:原本为常出现于银行、医院、车站等场所的队列设施,主要功能是保护排队者的隐私。现最常应用的区域是核酸队列,用于防止排队聚集中的感染。

2633942

6 月初上海一处核酸队伍@证券时报·e公司
【 拐 点 】
释义:新增病例数量由持续上涨到下跌的标记点,与临界点、驻点、鞍点和顶点一起,属于数学中计算曲线的术语。可通俗理解为局面向好的转折点。

【 社 会 面 清 零 】

释义:指所有新的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都在隔离管控场所被发现的;社会面动态清零则指每发现一起本土疫情,就及时予以扑灭,快速切断疫情在社会面的传播链。

易混淆概念:社会面基本清零

【 静 默 期 】
释义:原经济领域术语,指 IPO 上市企业在规定期间内不得对证券发行进行公开宣传的惯例;疫情期间用于指代区域内不得收取快递或外卖、店铺线下经营等日常活动受到管束的时间周期。

【 转 运 】

释义:指将新冠病毒确诊病例的转移运送过程;也指社交网络的传播模式之一,触发机制一般为锦鲤、古今中外名人或一朵模样吉利的云。

例句:“我今天转运了!”“我今天被转运了。”

2633942

@中国新闻周刊
【 放 风 】
释义:一指犯罪分子团体作案时,留人员观察外部环境;二指监狱中让犯人定时在指定区域走动;三指隔离期间,规定人员于规定时间内在规定区域内进行活动。

【 续 命 】

释义:指在核酸有效期内完成下一次样本采集。原指熬夜或通宵后采取的亡羊补牢式举动,如泡脚、泡枸杞和泡咖啡。

例句:“我得先去续个命,不然一会上不了地铁。”

【 网 络 祭 扫 】
释义:2022 年清明期间,为防止聚集性疫情,全国多地发文提倡以家庭追思、网络祭扫等方式代替现场祭扫活动。

例句:《云中一样寄哀思——代祭扫、网络祭扫等远程新型祭扫方式调查》——新华网

同义词:云祭扫

2633942

@央视网
【 硬 隔 离 】
释义:一种以铁丝封门、用铁皮栅栏封小区的物理隔离行为。

例句:《上交钥匙反锁房门的硬隔离是明显的违法行为》——凤凰网

【 入 户 消 杀 】
释义:属于“终末消毒”的一种,特指阳性病例被转离后,对居住场所进行的彻底消毒;主要消杀手段为大量喷洒消毒液。

例句:《“一人阳性整楼入户消杀”引争议,国家卫健委回应》——新京报

【 灵 活 就 业 】
释义:又称弹性就业、非正规就业,是与有稳定单位、工作场所的传统全日制就业不同的各类就业形式的总称, 如兼职、自由职业、个体工商户、劳务派遣等。目前,中国灵活就业人员规模超过2亿人。(Wikipedia)

例句:《灵活就业成大学生就业新形态:95后“爱自由”、不喜欢“社畜生活”》——新浪财经转载中国青年报

【 方 舱 医 院 】

释义:方舱医院是由医疗功能单元、病房单元、技术保障单元等部分构成,是一种模块化卫生装备,在各种应急救治(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5年尼泊尔地震、2015年利比亚埃博拉病毒疫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句:2022 年 5 月 31 日,上海最大方舱医院正式关舱。

2633942

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

@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闭 环 】
释义:在疫情相关语境中,特指阳性病例被转运的过程防护措施是否严密。也属于互联网职场话术之一,常用于判断一个商业计划或 PPT 中的逻辑是否严密。

相关词条:转运

【 流 调 】

释义:全称是流行病学调查,一般用于公布确诊病例在一定时间内的行动轨迹,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姓氏、性别、居住区域、走过的路、遇到的人、去过的地点、做过的事等。

例句:

《天津返大连感染学生遭网暴,专家:流调泄露影响公众配合防疫》——南方都市报
【 出 门 单 】
释义:也称出门条,原为批准人员携带指定货物出门的纸质证明;现为批准人员出门的纸质证明。

例句:《出门条背后的上海需求:母亲误喝消毒液求医,老人路边求馒头》——极昼

【 公 筷 】
释义:一种连幽门螺旋杆菌都没能推动使用的进食工具,被新冠病毒实现了普及化。
【 菜 区 房 】
释义:指上海因疫情封控期间,那些生活物资充裕、使居民吃喝不愁,保障了一定生活安全感的小区。
【 气 泡 式 管 理 】
释义:全称“气泡式闭环管理”,指上海复商复市期间,企业班车在企业与员工居住地两点之间的闭环运行管理。

相关词条:闭环

【咽拭子,鼻拭子,肛拭子】
释义:生理及心理接受度按序递减的三种核酸采样方法。
【防范区,管控区,封控区】
释义:生理及心理舒适度按序递减的三种生活区域范围。

【 网 格 化 】

释义:一个双关语。

2633942

@尛墨雪

【 恶 意 】

释义:对返乡、打工和谋生等行为的出发点判定。

例句:2022 年春节前夕,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县长董鸿公开在大会上说:“你只要返回,先隔离再拘留。”针对此事,董鸿回应:视频经过剪辑,不真实,剪辑掉了“不听劝阻,恶意返乡”等内容。结果,所谓“恶意返乡”又酿成了一波新舆情。——央视网,《央视网评|返乡何来恶意?权力岂可滥用》

2633942

@dygmusic

还有很多常见的词汇,其实在近几年才开始被大众接受——

“内卷”原本是一个社会学术语,在过去的两年间才连续被评为年度流行语和年度十大热词之一;至于“躺平”和“摆烂”,也都是从 2021 年起才开始流行。

“人类的思维模式受到所用语言的影响。”这是语言学界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Hypothesis)。甚至在电影《降临》里,语言学家学会了七肢桶外星人的非线性语言,由此掌握超越时间、预知未来的能力。

语言决定了人的思考方式,这个时代的烙印,正在新词汇里。

撰稿 - 猪猛猛
编辑 - 杀手
- 今日话题 -
最近几年,你还认识了哪些新词?

此帖已被锁定,无法回复
新窗口打开 关闭